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5265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纺丝工作状态向甬道内送风的送风机构,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3,测试甬道中间腔体风压的差压计P4,测试甬道回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5,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与中间腔体之间差压的第一差压表,测试甬道中间腔体与回风静压室之间差压的第二差压表,以及测试甬道中间腔体内进风网面任意处风速的风速仪,在测试状态下,甬道的两端分别被盲板封闭,送风机构、进风静压室、中间腔体和回风静压室构成循环回路。确保属于同一批次的各甬道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同批次纺丝甬道投入纺丝生产后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障纺丝生产效率、纺丝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氨轮纺丝甬道的测试系统,用于检测同批次氨纶纺丝甬道的性能是否一致、稳定。
技术介绍
氨纶纺丝甬道主要应用于氨纶纺丝设备内部气流分布、氨纶丝束排列和伴热系统。同批次纺丝甬道组装后投入生产需满足各甬道的性能完全满足甬道在氨纶纺丝过程中的工艺要求,一旦甬道间出现较大的性能差异,将会给氨纶纺丝过程带来不利的影响,轻则降低纺丝的作业效率,重则破坏氨纶纺丝产品的质量,造成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引发停产。因此,为了保证同批次氨纶纺丝甬道均能满足工作状态下的纺丝工艺要求,需确保同批次纺丝甬道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至少要对纺丝甬道的气密性、同一工艺条件下甬道内的差压、风速及风速的均匀性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氨纶纺丝通道的测试系统,使经过该测试系统检测过的纺丝甬道能够完全满足氨纶纺丝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保证同批次纺丝甬道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障并提高氨纶纺丝成品的质量。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包括:模拟纺丝工作状态向甬道内送风的送风机构,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内风压的差压计P3,测试甬道中间腔体内风压的差压计P4,测试甬道回风静压室内风压的差压计P5,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与中间腔体之间差压的第一差压表,测试甬道中间腔体与回风静压室之间差压的第二差压表,以及测试中间腔体内进风网面任意处风速的风速仪,在测试状态下,甬道的两端分别被俩盲板封闭,送风机构、进风静压室、中间腔体和回风静压室构成循环回路。 具体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带有进风通道的风机、进风管、回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相接、其出口通过软管接通甬道进风静压室,所述回风管的入口通过软管与雨道回风静压室相接、其出口接通所述进风通道,气流从进风通道进入风机,由进风管调节风速后进入甬道,依次流经进风静压室、中间腔体、回风静压室,经回风管调节风速后进入进风通道,循环。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内设置有第一孔板流量计,所述第一孔板流量计两端的直管段长度均大于等于I米,所述第一孔板流量计两端分别接差压计Pl的两端。所述回风管内设置有第二孔板流量计,所述第二孔板流量计两端的直管段长度均大于等于I米,所述第二孔板流量计两端分别接差压计P2的两端。通过第一孔板流量计、第二孔板流量计、差压计Pl和差压计P2的读数可计算进入被测甬道的风量、风压,确保该风量、风压值符合检测甬道所需的风量和风压值。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靠近风机的管段处开设有旁通,所述旁通的管口上安装有阀门,从而便于调节进风管的风速、风压,使之符合测试所需值。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和回风管靠近风机的直管段之间设置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门,从而便于协调进风管和回风管的风速、风压,调整进入被测甬道的风量和风压使之符合测试所需工艺。 较合理的设置是,所述风机配置有变频器以调节风机的风量。 本技术的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的测试过程包括: 首先,将被测甬道的进风静压室和回风静压室分别通过软管与送风系统的进风管和回风管对应连接,用两盲板封堵住甬道两端开口,将各差压计和差压表安装到位;开启风机,通过变频器调节风机的送风功率,使差压计P1、差压计P2的读数接近预设值(差压计P1、差压计P2的读数分别一定的条件下,进入被测甬道的风量、风压也是一定的,即将差压计P1、差压计P2分别调节至预设值就能保证进入被测甬道的风量和风压达到预设的测试值),进一步调节进风管旁通上的阀门和联通管上的阀门可使差压计P1、差压计P2的读数精确至预设值,此时,被测甬道内的风量和风压即达到测试工艺所需的风量和风压。 然后,待各差压计、差压表显示稳定后,记录下第一差压表、第二差压表的读数S1、S2,对同批次的各甬道在相同测试工艺下测得的S1、S2值计算平均值,同批次甬道的S1、S2分别满足对应的平均值±5%为合格;将靠近甬道中间腔体一侧的盲板打开,将风速仪(风速仪的精度要求为0.01m/s以下)伸入被测甬道中间腔体内进风网面各处,多点测试,记录各点风速,并计算平均值,满足平均值±0.02m/s为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的测试系统,通过模拟纺丝甬道的工作状态,对同批次的甬道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比对,确保每一纺丝甬道性能均能满足出厂指标,并保证属于同一批次的各甬道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同批次纺丝雨道投入纺丝生产后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障纺丝生产效率、纺丝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包括:模拟纺丝工作状态向甬道内送风的送风机构,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B内风压的U型差压计P3,测试甬道中间腔体C内风压的U型差压计P4,测试甬道回风静压室D内风压的U型差压计P5,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B与中间腔体C之间差压的第一差压表7,测试甬道中间腔体C与回风静压室D之间差压的第二差压表8,以及测试中间腔体C内进风网面任意处风速的风速仪9,在测试状态下,甬道的两端分别被俩盲板10、11封闭,送风机构、进风静压室B、中间腔体C和回风静压室D构成循环回路。 上述送风机构包括:带有进风通道A的风机1、进风管3、回风管4,风机I配置有变频器2以调节风机I的作业功率,进风管3的入口与风机I的出口相接、其出口通过软管5接通甬道进风静压室B ;回风管4的入口通过软管6与甬道回风静压室D相接、其出口接通进风通道A,气流从进风通道A进入风机1,由进风管3调节风速后进入甬道,依次流经进风静压室B、中间腔体C、回风静压室D,经回风管4调节风速后进入进风通道A,循环流通。 为了便于进风管3和回风管4的风速、风压调节,进风管3靠近风机I的直管段处开设有旁通3.2,旁通3.2的管口上安装有阀门3.3,同时,回风管4和进风管3靠近风机I的直管段之间设置有联通管4.2,该联通管4.2设置有调节阀门4.3,从而实现调节进风管3和回风管4的风速、风压,使满足测试所需值。 进风管3内设置有第一孔板流量计3.1,第一孔板流量计3.1两端的直管段长度均为I米,第一孔板流量计3.1两端分别接U型差压计Pl的两端。回风管4内设置有第二孔板流量计4.1,第二孔板流量计4.1两端的直管段长度均大于等于I米,第二孔板流量计4.1两端分别接U型差压计P2的两端。通过第一孔板流量计3.1、第二孔板流量计4.1、U型差压计Pl和U型差压计P2的读数可计算进入被测甬道的风量、风压,确保该风量、风压值符合检测雨道所需的预设风量和风压值。 本实施例的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的测试过程包括: 首先,将被测甬道的进风静压室B和回风静压室D分别通过软管5、6与送风系统的进风管3和回风管4对应连接,用两盲板10、11封堵住甬道两端开口,将各差压计和差压表安装到位;开启风机1,通过变频器2调节风机I的送风功率,使差压计P1、差压计P2的读数接近预设值,进一步调节进风管旁通3.2上的阀门3.3和联通管4.2上的阀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纺丝工作状态向甬道内送风的送风机构,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3,测试甬道中间腔体风压的差压计P4,测试甬道回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5,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与中间腔体之间差压的第一差压表,测试甬道中间腔体与回风静压室之间差压的第二差压表,以及测试甬道中间腔体内进风网面任意处风速的风速仪,在测试状态下,甬道的两端分别被盲板封闭,送风机构、进风静压室、中间腔体和回风静压室构成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纺丝工作状态向甬道内送风的送风机构,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3,测试甬道中间腔体风压的差压计P4,测试甬道回风静压室风压的差压计P5,测试甬道进风静压室与中间腔体之间差压的第一差压表,测试甬道中间腔体与回风静压室之间差压的第二差压表,以及测试甬道中间腔体内进风网面任意处风速的风速仪,在测试状态下,雨道的两端分别被盲板封闭,送风机构、进风静压室、中间腔体和回风静压室构成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甬道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带有进风通道的风机、进风管、回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相接、其出口通过软管接通甬道进风静压室,所述回风管的入口通过软管与甬道回风静压室相接、其出口接通所述进风通道,气流从进风通道进入风机,由进风管调节风速后进入雨道,依次流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立张益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