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颖儒专利>正文

分离式饮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5083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离式饮水装置,其包括:一净水单元,具有一进水部与一第一出水部,水源经进水部进入净水单元进行过滤,且由第一出水部输出;至少一供水单元,具有一承座,且具有一盛水杯以可分离地置于承座,而承座设一第二出水部,第一出水部与第二出水部间以管路相接而连通,且第一出水部对准盛水杯而可将经净水单元所过滤后的净水由第二出水部出水至盛水杯内,而可随时将盛水杯由承座取出并倒水饮用,以此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因水垢或发臭所造成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问题发生,且使用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饮水装置
本技术有关一种饮水装置,尤指一种分离式饮水装置。
技术介绍
按,已知的饮水装置,若设有净水单元,通常会设置压力桶或蓄水桶以供储存经该净水单元净化后的净水,让使用者能通过压力桶或蓄水桶在需要用水时进行供水,进而提供净水饮用。 然而,常用饮水装置的压力桶或蓄水桶,因结构通常是一体成型的密封桶,故难以对桶内进行清洗。虽其内部暂时储存的水是已经被净化过的水源,但通常会先储存再于需要时供水饮用,并非将净水在净化后立即饮用,因此在长期的使用下,难免会有细菌滋生或杂质沉淀,造成储藏桶或蓄水桶内生成水垢,进而产生臭味而不卫生,若再进行饮用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分离式饮水装置,可避免因水垢或发臭所造成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问题发生。 本技术目的之二,在于可进一步除去净化过程可能造成的异味,且能让净水饮用的口感更佳。 本技术目的之三,在于能在复数供水单元所设之处供给净水,而有利于净水饮用的便利性。 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式饮水装置,包括: 一净水单元,具有一进水部与一第一出水部,水源经该进水部进入该净水单元进行过滤,且由该第一出水部输出; 至少一供水单元,具有一承座,且具有一盛水杯以可分离地置于该承座,该承座设一第二出水部,该第一出水部与该第二出水部间以管路相接而连通,且该第一出水部对准该盛水杯而可将经该净水单元所过滤后的净水由该第二出水部出水至该盛水杯内。 其中,该净水单元包括一低压开关、至少一前置过滤器、一止水阀、一泵浦、一 RO膜过滤器,且由该进水部以管路依序连接该低压开关、该至少一前置过滤器、该止水阀、该泵浦及该RO膜过滤器至该第一出水部。 其中,该泵浦与该RO膜过滤器之间进一步连接一后置过滤器。 其中,该净水单元设一控制器,所述供水单元的承座具有一位在该盛水杯上方的盖体,于该盖体设一传感器,该传感器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而以该传感器感知盛水杯内的净水的水量,且感知于一预定的水量时停止该净水单元的净水继续由该第二出水部出水。 其中,包括复数可分别设置的供水单元,该净水单元的第一出水部接设一水路分配器,再由该水路分配器以管路接设至各该供水单元的第二出水部,各供水单元以所属的传感器分别感知该盛水杯的水量,并于缺水时与该控制器间以讯号传输而控制该水路分配器供水至缺水的盛水杯。 其中,该水路分配器为电磁阀。 其中,该传感器为液位传感器,所述水量的感知是以该传感器感知该盛水杯内所盛的净水的液位高度。 其中,该盛水杯设有一杯盖,该杯盖设有一可于该杯盖上滑动的盖板,且该杯盖具有一于该盖板滑开时露出的开口,该传感器对准该开口而朝向该盛水杯内感知前述净水的液位高度。 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技术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与供水单元结合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与供水单元拆开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的内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由外可见的前置过滤器及进水部的平面图。 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水单元的盛水杯与承座拆开的立体图。 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水单元在盖体掀起时可见第二出水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单元的控制器与供水单元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方块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盛水杯的杯盖于盖板滑开而露出开口的立体图。 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盛水杯于净水液面达到传感器预设的液面高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泵浦与RO膜过滤器之间连接后置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净水单元以水路分配器与各供水单元连接的方块示意图,图中的控制器与各供水单元的传感器电性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离式饮水装置,其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一净水单元I与一供水单元2,而本实施例的净水单元I与供水单元2可相互结合与分离,其中: 如图3至图5所示,净水单元I具有一进水部11与一第一出水部12,水源经进水部11进入进水单元I进行过滤,且由第一出水部12输出。本实施例的净水单元1,其包括一低压开关13、两前置过滤器14、一止水阀15、一泵浦16、及一 RO膜过滤器17,并由进水部11以管路依序连接低压开关13、两前置过滤器14、止水阀15、泵浦16、R0膜过滤器17至第一出水部12。 如图6至图8所示,供水单元2具有一承座21,且设有一盛水杯22以可分离地设置于承座21,承座21设一第二出水部23,该第一出水部12与第二出水部23间以管路相接而连通,且第一出水部12对应盛水杯22而可将经净水单元I过滤后的净水由第二出水部23出水至盛水杯22内。 再者,本实施例的净水单元I设有一控制器18,供水单元2的承座21具有一位于盛水杯22上方的盖体24,于盖体24设一传感器25,该传感器25与控制器18电性连接,且以传感器25感知盛水杯22内的净水的水量,且感知于一预定的水量时即停止净水单元I的净水继续由第二出水部23出水,于本实施例中,传感器25为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水量的感知是以传感器25感知盛水杯22内所盛装的净水的液位高度。 再请参阅图9,盛水杯22设有一杯盖26,杯盖26设有一可于杯盖26上滑动的盖板261,且杯盖26具有一于盖板261滑开时露出的开口 262,传感器25对准开口 262而朝向盛水杯22内以感知前述净水的液位。 当净水单元I运作时,水源由进水部11进入后,先通过低压开关13确认水源是否供水正常,并由其一前置过滤器14 (较左侧且箭头为向内,图中未示)进入,再由另一前置过滤器14(较右侧且箭头为向外,图中未示)输出,在经由两前置过滤器14进行过滤后,再经过止水开阀15及泵浦16而进入RO膜过滤器17进行过滤为净水,即可由第一出水部12输出。由于第一出水部12与第二出水部23之间是以管路相接而连通,故由第一出水部12输出的净水,会由第二出水部23进行出水,而第二出水部23又对准盛水杯22,故净水单元I所净化后的净水会直接出水至盛水杯22内进行盛置,同时由传感器25感知净水于盛水杯22内所盛置的液位高度,而当净水的液位达到预设的高度时(如图10所示的状态),便由传感器25提供讯号予控制器18,而令净水单元I的制水动作停止,使第二出水部23不再进行出水至盛水杯22内。 由上述说明不难发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盛水杯22设置于承座21而盛装净化后的净水,在需要进行饮用净水时,能将盛水杯22直接取出并进行饮用,因此能达到净水「现制现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离式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净水单元,具有一进水部与一第一出水部,水源经该进水部进入该净水单元进行过滤,且由该第一出水部输出;至少一供水单元,具有一承座,且具有一盛水杯以可分离地置于该承座,该承座设一第二出水部,该第一出水部与该第二出水部间以管路相接而连通,且该第一出水部对准该盛水杯而可将经该净水单元所过滤后的净水由该第二出水部出水至该盛水杯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式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净水单元,具有一进水部与一第一出水部,水源经该进水部进入该净水单元进行过滤,且由该第一出水部输出; 至少一供水单元,具有一承座,且具有一盛水杯以可分离地置于该承座,该承座设一第二出水部,该第一出水部与该第二出水部间以管路相接而连通,且该第一出水部对准该盛水杯而可将经该净水单元所过滤后的净水由该第二出水部出水至该盛水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单元包括一低压开关、至少一前置过滤器、一止水阀、一泵浦及一 RO膜过滤器,且由所述进水部以管路依序连接该低压开关、该至少一前置过滤器、该止水阀、该泵浦及该RO膜过滤器至所述第一出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与RO膜过滤器之间进一步连接一后置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单元设一控制器,所述供水单元的承座具有一位于所述盛水杯上方的盖体,于该盖体设一传感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颖儒邓忠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颖儒邓忠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