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555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各避雷器元件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本体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第一节避雷器元件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高压避雷器机械抗震能力强,兼具支柱绝缘子的功能,可满足e级污秽地区的使用条件,应用前景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特高压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由-VP O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不断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用的地区和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已经投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使用的特高压避雷器设备仅适用于d级污秽地区,而我国地域辽阔沿海一些地区和电厂、石化等电源工业领域的污秽设防等级为e级,适用于e级污秽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还未有报道。现有的特高压避雷器包括的避雷器元件节数少,高度等无法满足要求,产品只能用于d级污秽地区。而且各避雷器元件瓷套不等高,所用零部件种类较多,生产组织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e级污秽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各避雷器元件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本体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第一节避雷器元件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进一步,所述均压环由大、中、小三个均压环连接组成,大环径不小于240mm,中环环径不小于240_,小环环径不小于150_,均压环通过连接杆安装于避雷器本体顶部。进一步,所述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内设置四柱电阻片柱,每柱电阻片柱由多根绝缘杆固定,每柱电阻片柱连接多个均压电容。进一步,组成电阻片柱的电阻片直径为10mm?115mm。进一步,所述避雷器本体高度不小于13.75m。进一步,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爬电距离不小于40920mm。进一步,所述避雷器元件高度不小于2.75m,干弧距离不小于10230mm。本技术用于特高压交流系统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避雷器元件从上到下节元件瓷套壁厚依次增加,有效降低了产品的重心,增强了避雷器在地震灾害时的抗弯折、抗倒伏能力;避雷器可用于支撑管母,兼具支柱绝缘子的功能,具备0.2g的抗震能力;将避雷器元件瓷套为等高设计,并将元件增加到5节,不仅便于生产组织,而且可以满足e级污秽地区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G-G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所述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避雷器本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1,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7,第一节避雷器元件2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6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避雷器本体高度不小于13.75m ;各避雷器元件外套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元件高度以2.75m最优,干弧距离不小于 10230mm。避雷器第一节避雷器元件2瓷套外径A等于第二节避雷器元件3瓷套外径B,第二节避雷器元件3瓷套外径B小于第三节避雷器元件4瓷套外径C,第三节避雷器元件4瓷套外径C小于第四节避雷器元件5瓷套外径D,第四节避雷器元件5瓷套外径D小于第五节避雷器元件6瓷套外径E,即A = B < C < D < E,第五节瓷套壁厚以60mm为最优。所述避雷器从上到下节元件瓷套壁厚依次增加,有效降低了产品的重心,增强了避雷器在地震灾害时的的抗弯折、抗倒伏能力;所述避雷器可用于支撑管母,兼具支柱绝缘子的功能,具备0.2g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均压环I由大、中、小三个均压环连接组成,大环径不小于240mm,中环环径不小于240_,小环环径不小于150_,均压环I通过连接杆安装于避雷器本体顶部。进一步,所述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内设置四柱电阻片柱,每柱电阻片柱由多根绝缘杆固定,每柱电阻片柱连接多个均压电容;电阻片柱由多根绝缘杆进行固定,提高了避雷器的抗震能力。组成电阻片柱的电阻片直径为10mm?115mm,电阻片直径以105mm为最佳,呈圆柱体,电阻片可通过不低于2200A的长持续冲击电流试验且通过连续2次幅值为10kA的4/10 μ s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避雷器整体能量吸收能力大于40MJ。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爬电距离不小于40920mm ;避雷器元件高度不小于2.75m,干弧距离不小于10230mm。本技术的避雷器各元件瓷套爬距及干弧距离不完全相同,每节元件承担的额定电压与每节元件的干弧距离成正比,第一节至第五节的比例为1.2:1.1:1.1: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各避雷器元件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本体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I),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7),第一节避雷器元件(2)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6)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环(I)由大、中、小三个均压环连接组成,大环径不小于240mm,中环环径不小于240mm,小环环径不小于150mm,均压环(I)通过连接杆安装于避雷器本体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内设置四柱电阻片柱,每柱电阻片柱由多根绝缘杆(8)固定,每柱电阻片柱连接多个均压电容(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组成电阻片柱的电阻片(10)直径为10mm?115m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高度不小于13.75m。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爬电距离不小于40920mm。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元件高度不小于2.75m,干弧距离不小于1023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各避雷器元件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本体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第一节避雷器元件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本技术的特高压避雷器机械抗震能力强,兼具支柱绝缘子的功能,可满足e级污秽地区的使用条件,应用前景较好。【IPC分类】H01C7-12【公开号】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高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器本体、均压环和绝缘底座;所述避雷器本体由五节避雷器元件串联组成,各避雷器元件采用同一高度瓷套,避雷器本体外形结构为塔形,位于塔顶的第一节元件顶部装有均压环(1),位于塔底的第五节元件下端连接绝缘底座(7),第一节避雷器元件(2)到第五节避雷器元件(6)的瓷套外径逐渐增大,第五节避雷器元件瓷套壁厚不小于50mm,所述避雷器总高14m~15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震谢清云何计谋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