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467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中部相互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上分别设有第一移动套体和第二移动套体,第二驱动杆上分别设有第三移动套体和第四移动套体,第一移动套体、第二移动套体、第三移动套体与第四移动套体上均设有拉丝块,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均连接有一个驱动组件,第一驱动杆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二驱动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保证拉丝过程中各个方向的一致性,成品内丝胎厚度均匀,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丝绸制品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蚕丝被是一种以蚕茧的天然蛋白长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内胎的被子,作为内丝胎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品质和优点。蚕丝被的内丝胎的制作主要是将经多次拉伸蚕茧制成的片状体进行拉丝再层层叠加,然后经过翻被、定位等工序制成。常见的蚕丝被的内丝胎的拉丝多通过人工进行,即需要四个人分别拉住片状体的四角同时进行拉丝,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同时拉丝的一致性,易导致蚕丝棉层厚度不均匀,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蚕丝被丝内胎的加工生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制备蚕丝被的方法[申请号:200910186391.X],包括从蚕茧中拉丝,形成蚕丝纤维条,将蚕丝纤维条拉伸,得到多块所需规格的蚕丝棉,将所述多块蚕丝棉层叠放置,装入外套中,即得到所述的蚕丝被,在层叠放置所述多块蚕丝棉时,上面一块蚕丝棉与下面一块蚕丝棉相垂直放置。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1)上通过安装结构设有呈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驱动杆(2)与第二驱动杆(3),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3)的中部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二驱动杆(3)两侧的第一移动套体(21)和第二移动套体(22),所述的第二驱动杆(3)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一驱动杆(2)两侧的第三移动套体(31)和第四移动套体(32),所述的第一移动套体(21)、第二移动套体(22)、第三移动套体(31)与第四移动套体(32)上均设有拉丝块(4),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与第二驱动杆(3)均连接有一个能驱动第一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包括架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I)上通过安装结构设有呈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驱动杆(2)与第二驱动杆(3),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3)的中部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二驱动杆(3)两侧的第一移动套体(21)和第二移动套体(22),所述的第二驱动杆⑶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一驱动杆⑵两侧的第三移动套体(31)和第四移动套体(32),所述的第一移动套体(21)、第二移动套体(22)、第三移动套体(31)与第四移动套体(32)上均设有拉丝块(4),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与第二驱动杆(3)均连接有一个能驱动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上设有当第一驱动杆(2)周向转动时能驱动第一移动套体(21)和第二移动套体(22)相互同步靠近或远离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3)上设有当第二驱动杆(3)周向转动时能驱动第三移动套体(31)和第四移动套体(32)相互同步靠近或远离的第二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上的第一外螺纹段(23)与第二外螺纹段(24),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通过第一外螺纹段(23)与第一移动套体(2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驱动杆(2)通过第二外螺纹段(24)与第二移动套体(22)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外螺纹段(23)与第二外螺纹段(24)螺纹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杏兴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丝艺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