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集数据转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411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集数据转发器,可有效解决数据采集费时费力,现有的无线传输设备传输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装有转发电路,转发电路包括芯片U1、转换器U2、sim卡槽U3、瞬变抑制二极管U4、芯片U5和蓝牙模块U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实用灵活,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功耗极低,转化和传输效率高,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集数据转发器
本技术涉及无线数据采集
,特别是一种采集数据转发器。
技术介绍
随着宽带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无线数字通信自动化数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而无线网络采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该系统整合了蓝牙、GSM通信信号处理技术、无线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优势,无论您身在何处、任何时间,都可以迅速接入系统,随时随地的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传统方式采集需要大量的采集人员、采集时间、分析时间等,周期长易出错,在现代化科技化效率化的时代里大量的传统采集流程方式已凸显各种问题,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所以GSM无线采集技术运营而生,无线采集技术比以往数据采集所需要的人员、时间都有大幅缩短提高效率,无线采集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还原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数据传输。现有的采集器由于其结构上的问题,传输效率低,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在技术成熟大量的用在通信工具上,近距离无线传输虽然也得到大量应用,蓝牙模块(触发器)长时间工作使用率低,能源消耗相当严重,无形造成本能源浪费和间接的污染,这将会导致能源浪费的基本情况,不能相应处理措施,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可有效解决数据采集费时费力,现有的无线传输设备传输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装有转发电路,转发电路包括芯片U1、转换器U2、sim卡槽U3、瞬变抑制二极管U4、芯片U5和蓝牙模块U6,芯片Ul的I脚接地、7脚与芯片U5的10脚相连,8脚与芯片U5的9脚相连,10脚经电阻R4与转换器U2的2脚相连,17脚接地,18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并联接地,27脚经电阻R12与转换器U2的5脚相连,28脚经电阻R6与转换器U2的6脚相连,29脚接地,30脚分别接sim卡槽的电源输入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6脚,31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数据读写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3脚,32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时间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4脚,33脚分别接sim卡槽的复位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5脚,sim卡槽的检测脚与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I脚相连,sim卡槽的接地脚接地,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2脚接地,芯片Ul的39脚、45脚和46脚并联接地,52脚经串联的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EDl接地,53脚分别与芯片U2的54脚、有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55脚分别与芯片Ul的56脚、57脚、有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l的一端相连,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7的正极、蓝牙模块U6的I脚、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芯片Ul的58脚与芯片Ul的59脚相连,共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发射模块Jl的2脚相连,共端接地,发射模块的I脚与芯片Ul的60脚相连,芯片Ul的61脚、62脚、63脚、64脚和65脚并联接地,芯片U5的I脚经电容C9接芯片U5的3脚,2脚与电容ClO的一端相连,电容ClO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共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6脚相连,芯片U5的4脚经电容Cll接芯片U5的5脚,7脚与蓝牙模块U6的4脚相连,8脚与蓝牙模块U6的3脚相连,11脚接转换器U2的3脚,12脚接转换器U2的4脚,15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共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5的16脚和电池端口 Pl的电源脚相连,电池端口 Pl的接地脚接地,蓝牙模块U6的2脚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和有极性电容C6的负极。 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实用灵活,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功耗极低,转化和传输效率高,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数据触发发送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 ]由图1-3给出,本技术采集数据转发器2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装有转发电路,转发电路包括芯片U1、转换器U2、Sim卡槽U3、瞬变抑制二极管U4、芯片U5和蓝牙模块U6,芯片Ul的I脚接地、7脚与芯片U5的10脚相连,8脚与芯片U5的9脚相连,10脚经电阻R4与转换器U2的2脚相连,17脚接地,18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并联接地,27脚经电阻R12与转换器U2的5脚相连,28脚经电阻R6与转换器U2的6脚相连,29脚接地,30脚分别接sim卡槽的电源输入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6脚,31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数据读写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3脚,32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时间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4脚,33脚分别接sim卡槽的复位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5脚,sim卡槽的检测脚与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I脚相连,sim卡槽的接地脚接地,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2脚接地,芯片Ul的39脚、45脚和46脚并联接地,52脚经串联的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EDl接地,53脚分别与芯片U2的54脚、有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55脚分别与芯片Ul的56脚、57脚、有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l的一端相连,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S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7的正极、蓝牙模块U6的I脚、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芯片Ul的58脚与芯片Ul的59脚相连,共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发射模块Jl的2脚相连,共端接地,发射模块的I脚与芯片Ul的60脚相连,芯片Ul的61脚、62脚、63脚、64脚和65脚并联接地,芯片U5的I脚经电容C9接芯片U5的3脚,2脚与电容ClO的一端相连,电容ClO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共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6脚相连,芯片U5的4脚经电容Cll接芯片U5的5脚,7脚与蓝牙模块U6的4脚相连,8脚与蓝牙模块U6的3脚相连,11脚接转换器U2的3脚,12脚接转换器U2的4脚,15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共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5的16脚和电池端口 Pl的电源脚相连,电池端口 Pl的接地脚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集数据转发器,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装有转发电路,转发电路包括芯片U1、转换器U2、sim卡槽U3、瞬变抑制二极管U4、芯片U5和蓝牙模块U6,芯片U1的1脚接地、7脚与芯片U5的10脚相连,8脚与芯片U5的9脚相连,10脚经电阻R4与转换器U2的2脚相连,17脚接地,18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并联接地,27脚经电阻R12与转换器U2的5脚相连,28脚经电阻R6与转换器U2的6脚相连,29脚接地,30脚分别接sim卡槽的电源输入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6脚,31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数据读写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3脚,32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时间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4脚,33脚分别接sim卡槽的复位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5脚,sim卡槽的检测脚与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1脚相连,sim卡槽的接地脚接地,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9脚、45脚和46脚并联接地,52脚经串联的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53脚分别与芯片U2的54脚、有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55脚分别与芯片U1的56脚、57脚、有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7的正极、蓝牙模块U6的1脚、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芯片U1的58脚与芯片U1的59脚相连,共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发射模块J1的2脚相连,共端接地,发射模块的1脚与芯片U1的60脚相连,芯片U1的61脚、62脚、63脚、64脚和65脚并联接地,芯片U5的1脚经电容C9接芯片U5的3脚,2脚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共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6脚相连,芯片U5的4脚经电容C11接芯片U5的5脚,7脚与蓝牙模块U6的4脚相连,8脚与蓝牙模块U6的3脚相连,11脚接转换器U2的3脚,12脚接转换器U2的4脚,15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共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5的16脚和电池端口P1的电源脚相连,电池端口P1的接地脚接地,蓝牙模块U6的2脚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和有极性电容C6的负极,所述的芯片U1的型号为GSM900通信模块;所述的转换器U2的型号为H‑485C;所述的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型号为SMF05C;所述的芯片U5的型号为SP3232;所述的蓝牙模块U6为型号FC‑05;所述的发射模块J1的型号为HG408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集数据转发器,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装有转发电路,转发电路包括芯片U1、转换器U2、sim卡槽U3、瞬变抑制二极管U4、芯片U5和蓝牙模块U6,芯片Ul的I脚接地、7脚与芯片U5的10脚相连,8脚与芯片U5的9脚相连,10脚经电阻R4与转换器U2的2脚相连,17脚接地,18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并联接地,27脚经电阻R12与转换器U2的5脚相连,28脚经电阻R6与转换器U2的6脚相连,29脚接地,30脚分别接sim卡槽的电源输入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6脚,31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数据读写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3脚,32脚分别接sim卡槽的时间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4脚,33脚分别接sim卡槽的复位脚和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5脚,sim卡槽的检测脚与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I脚相连,sim卡槽的接地脚接地,瞬变抑制二极管U4的2脚接地,芯片Ul的39脚、45脚和46脚并联接地,52脚经串联的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EDl接地,53脚分别与芯片U2的54脚、有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共端接地,55脚分别与芯片Ul的56脚、57脚、有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l的一端相连,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7的正极、蓝牙模块U6的I脚、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芯片Ul的58脚与芯片Ul的59脚相连,共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发射模块Jl的2脚相连,共端接地,发射模块的I脚与芯片Ul的60脚相连,芯片Ul的61脚、62脚、63脚、64脚和65脚并联接地,芯片U5的I脚经电容C9接芯片U5的3脚,2脚与电容ClO的一端相连,电容ClO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共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6脚相连,芯片U5的4脚经电容Cll接芯片U5的5脚,7脚与蓝牙模块U6的4脚相连,8脚与蓝牙模块U6的3脚相连,11脚接转换器U2的3脚,12脚接转换器U2的4脚,15脚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共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5的16脚和电池端口 Pl的电源脚相连,电池端口 Pl的接地脚接地,蓝牙模块U6的2脚分别接有极性电容C7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和有极性电容C6的负极,所述的芯片Ul的型号为GSM900通信模块;所述的转换器U2的型号为H-485C ;所述的瞬变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国杨志凯袁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蓝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