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367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1:51
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茶水盆(13)、茶包篮(14)、传动杆(2)、第一密封件(1)、第二密封件(11)、第一压簧(3)、第二压簧(7)、第一硅胶件(4)、第二硅胶件(10)、支架(6)、主弹簧(5)、圆形压块(12)、压盖(9)和硅橡胶半圆球(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茶包浸泡在其中,即使茶包掉在角落也能浸泡到;可以将淋泡转变成淋泡加浸泡,大大提高了茶叶有效物质的浸出率,提高了茶水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茶包篮的重力压传动杆,使传动杆下端的硅橡胶半圆球压在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上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独特,实现了泡茶机泡茶、放茶水、抛废茶包多个功能,适用于自动泡茶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属餐饮机械泡茶机

技术介绍
公告号CN202198444U公开了一种自动泡茶装置,传统的自动泡茶机装置包括推茶机构、泡茶机构、烧水机构、倒茶包机构等,推茶机构将茶包推入泡茶机构中的茶包隔网上,烧水机构将烧开的沸水从茶包隔网上方的冲淋头向下对茶包隔网上的茶包进行冲淋,冲淋后得到的茶水穿过隔网进入茶水缸。由于一次喷淋茶包不能将茶包中茶叶的茶汁全部泡出,进入茶水缸的茶水不得不再经循环泵抽至喷淋头对茶包进行循环喷淋。这种传统泡茶机单纯循环冲淋结构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光是单纯地靠沸水冲淋茶包,虽然能将茶汁包中茶叶里的有益成分冲淋出来,但过程较慢,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茶包中茶叶里的大部分有益成分萃取出来并使获得的茶水具有要求的香气、口感和汤色,且对于一个茶包来说,冲淋所用的总水量是一定的,因此,需要通过循环泵将茶水从泡茶缸下部的茶水池中抽上来再循环对茶包进行反复冲淋,且每次循环冲淋的开水及茶水仅有一部分冲淋在茶包上,还有一部分没有通过茶包也没有发挥泡茶作用就直接从茶包隔网上的孔中落入泡茶缸下部的茶水池,使沸水冲淋的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得制取茶水的过程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最终使茶水池中的茶水达到香气、口感和汤色的要求,导致泡茶效率和热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现有自动泡茶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自动泡茶机采用单一冲淋方式泡茶存在的泡茶效率低和泡茶后茶水收集耗能增加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包括茶水盆、茶包篮、传动杆、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一压簧、第二压簧、第一娃胶件、第二硅胶件、支架、主弹簧、圆形压块、压盖和硅橡胶半圆球。茶水盆水平固定在泡茶缸中部,茶包篮位于茶水盆的正上方,依靠其一侧边缘的摆臂安装在泡茶缸侧边的支撑轴上;在茶包篮外底与茶水盆内底之间安装了支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安装在传动杆的上部缩颈部位和下部缩颈部位,第一密封件外套装第一压簧,第二密封件外套装第二压簧;再将圆形压块套进主弹簧外面安装在支架框架内的上半部分,在支架框架内中间的台阶上安装压盖;主弹簧安装在圆形压块和压盖之间,主弹簧与圆形压块之间设置了第一硅胶件,主弹簧与压盖之间设置了第二硅胶件;在圆形压块和压盖之间,将安装了两组密封件和压簧的传动杆垂直安装在支架中央;将硅橡胶半圆球固定在传动杆的下端。在茶水盆底的中央部分有一个下凹的半球形通孔,传动杆下端的的硅橡胶半圆球恰好能垂直落在孔中。所述茶水盆是由不锈钢薄板制成的半圆球容器。所述茶包篮是由不锈钢丝编织的多孔网篮,底部中央嵌有圆形不锈钢板,圆形不锈钢板的大小和重量需经计算确定,恰好能克服主弹簧的弹力而将传动杆上的硅橡胶半圆球密封住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装有茶包的茶包篮没有压到传动杆上端之前,传动杆在支架、主弹簧、两个硅胶件和压盖的支撑下,其下端固定的硅橡胶半圆球与茶水盆底的半球形孔保持有一定距离,此时茶水盆底的半球形孔处于开通状态。但当自动泡茶机进入“冲淋+溶出”的泡茶工作程序时,首先是装有茶包的茶包篮依靠其自身重力使其底部压向传动杆上端,传动杆在茶包篮重力作用下克服主弹簧和两个硅胶件的变形抗力向下运动,将传动杆下部的硅橡胶半圆球压在茶水盆底的半球形孔中,消除了硅橡胶半圆球与茶水盆底的半球形孔之间的距离,并依靠硅橡胶半圆球头部的弹性变形将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孔完全堵死,实现茶水盆底半球形孔的良好密封,使孔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推茶机构将茶包推到茶包篮上,启动泡茶机构,沸水从喷嘴向茶包篮中的茶包进行循环冲淋,由于茶包篮周边有很多孔,向茶包冲淋的沸水或循环泵从泡茶缸底部的茶水池中抽上来的淡茶水部分从茶包中通过将茶包中茶叶的有益成分溶出后成为热茶水经茶包篮周边的孔流入茶水盆,部分没有冲淋到茶包的沸水或淡茶水则直接落在茶包篮内,再经茶包篮周边的孔流入茶水盆,随着热茶水与沸水不断流入茶水盆,茶水盆中集聚的热茶水与沸水混合形成的淡热茶水水位越来越高,并在水位高于茶包篮底部时经茶包篮周边的孔回流入茶包篮,逐渐将茶包浸泡在淡热茶水中,对茶包中茶叶里的有益成分产生热溶出作用,当茶水盆中集聚的茶水水位高于茶水盆边缘时,多出的茶水将沿着茶水盆边缘溢出到泡茶缸下部的茶水池中,再由循环泵从泡茶缸底部的茶水池中将淡热茶水抽上来重新对茶包进行循环冲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此时茶包完全浸泡在淡热茶水中,有效消除了采用单纯循环冲淋方式时沸水和淡茶水冲淋茶包时茶包中可能出现的冲淋沸水和淡茶水未曾经过的“死角”,因此这种热溶出作用与沸水对茶包的冲淋作用产生的“溶出+冲淋”交互作用能将茶包茶叶中的绝大部分有益成分溶出并冲淋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茶叶中有益成分的溶出效率和茶叶的有效利用率,并使制得的茶水很快达到香气、口感和汤色的要求,解决了传统的自动泡茶机采用单一冲淋方式泡茶存在的泡茶效率低、时间长、能耗高的问题。冲泡茶过程结束后,电动机带动连接茶包篮摆臂的支撑轴旋转,使茶包篮将浸泡完的废茶包抛入泡茶缸旁的废茶包回收盒中,当茶包篮被电动机提起时,茶包篮底与传动杆上端脱离,没有了茶包篮对传动杆的压力,传动杆就在主弹簧和硅胶件的回弹作用下自动垂直向上运动,硅橡胶半圆球随即升起,使硅橡胶半圆球与茶水盆底的半球形孔之间恢复到原有距离,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被打开,茶水盆中的茶水便经半球形通孔直接流入储茶缸。茶水盆中的茶水排光后,电动机再带动茶包篮摆臂旋转,使茶包篮重新凭借自身的重力将传动杆往下压,使硅橡胶半圆球将茶水盆底部中央的半球形孔堵住,开始下一轮茶包的淋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茶包篮的重力下压传动杆,使传动杆下端的硅橡胶半圆球压在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上进行密封;随着茶包篮被电动机提起抛废茶包,传动杆就可随着茶包篮压力的消失依靠主弹簧和硅胶件的回弹作用上升回到原始位置,使硅橡胶半圆球压和茶水盆底的半球形通孔之间形成茶水通道而解除密封,此时茶水盆中的茶水就可自动落入泡茶缸下部的茶水池中,实现了泡茶机泡茶、放茶水、抛废茶包多个功能。传统泡茶装置采用的是由喷头喷出沸水冲淋茶包方式,如果茶包掉落在茶包隔网的角落部分,就会产生循环喷淋冲淋的开水及茶水仅有一部分喷淋冲淋在茶包上、还有一部分没有通过茶包也没有发挥泡茶作用就直接从茶包隔网上的孔中落入茶水缸的情况,沸水对茶包的冲淋作用就不充分,茶叶就会浪费。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本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压力回弹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茶水盆、茶包篮、传动杆、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一压簧、第二压簧、第一硅胶件、第二硅胶件、支架、主弹簧、圆形压块、压盖和硅橡胶半圆球;茶水盆水平固定在泡茶缸中部,茶包篮位于茶水盆的正上方,依靠其一侧边缘的摆臂安装在泡茶缸侧边的支撑轴上;在茶包篮外底与茶水盆内底之间安装了支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安装在传动杆的上部缩颈部位和下部缩颈部位,第一密封件外套装第一压簧,第二密封件外套装第二压簧;再将圆形压块套进主弹簧外面安装在支架框架内的上半部分,在支架框架内中间的台阶上安装压盖;主弹簧安装在圆形压块和压盖之间,主弹簧与圆形压块之间设置了第一硅胶件,主弹簧与压盖之间设置了第二硅胶件;在圆形压块和压盖之间,将安装了两组密封件和压簧的传动杆垂直安装在支架中央;将硅橡胶半圆球固定在传动杆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委纹周国伟粟永银胡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龙天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