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924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包括绕胸固定带、尼龙搭扣、肩带,绕胸固定带围绕人体胸部固定,尼龙粘扣包括相互粘合的母扣和子扣,母扣和子扣分别设置在绕胸固定带两端,母扣和子扣粘合处对应于人体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绕胸固定带对应于人体两侧腋窝处分别设有一个腋下领,腋下领呈下凹状,腋下领的两侧还连接有肩带,肩带上还设有调节环;绕胸固定带对应于人体两侧腋中线的位置还分别设有一条拉链,拉链上还设有由拉链的两端向中间位置相向滑动的两个拉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
技术介绍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除常规处置伤口外,还需对全胸作加压包扎,以起到止血、镇痛、保护伤口等作用,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胸带多为腹带代替使用,为横向弹力带。通过两条横向尼龙粘扣调整胸带大小,从而提高对胸廓的横向约束力,但该种胸带还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首先,胸带的位置难以固定,对于偏瘦的女性患者来说,即便小号的胸带也显得过于宽大,胸带总是向下滑落,难以提供较好的支撑和约束力,起不到良好的固定胸廓的作用;对于较胖的患者,胸带会随着患者的活动增加,向上移位至腋窝处,摩擦后会造成腋窝处皮肤的破损。其次,心脏外科手术后往往需要放置引流管,而传统的胸带上缺乏引流管出入口,由于需依靠布带相互叠压固定,张力较差,医护人员不易控制引流管压力大小,包扎过松不能达到加压的效果,包扎过紧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引流管非常容易出现受压或者外力牵拉等情况,常出现引流不畅或者引流管脱落等意外事件发生,甚至导致引流管封闭,降低引流效果,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康复。因此,研宄一种具有结构合理的便于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使用的胸带,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值得深入研宄和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结构合理、便于固定调整、且利于引流等有利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胸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包括绕胸固定带、尼龙搭扣、肩带,所述绕胸固定带围绕人体胸部固定,所述尼龙粘扣包括相互粘合的母扣和子扣,所述母扣和子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绕胸固定带两端,所述母扣和子扣粘合处对应于人体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所述绕胸固定带对应于人体两侧腋窝处分别设有一个腋下领,所述腋下领呈下凹状,所述腋下领的两侧还连接有肩带,所述肩带上还设有调节环;所述绕胸固定带对应于人体两侧腋中线的位置还分别设有一条拉链,所述拉链上还设有由所述拉链的两端向中间位置相向滑动的两个拉头。 所述纵隔为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 优选的,所述绕胸固定带为弹力绷带。 优选的,所述绕胸固定带的宽度为25-30cm。 所述绕胸固定带的宽度是指,绕胸固定带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腋下领的高度为3_8cm。 所述腋下领的高度是指,腋下领相对于绕胸固定带的水平位置下凹的垂直距离。[0011 ] 优选的,所述肩带为弹力绷带。 优选的,肩带的宽度为4-8cm。 所述肩带的宽度是指,肩带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调节环为调节肩带长度的装置。 优选的,所述拉链的长度为15_20cm。 优选的,所述拉头可滑动到拉链上任意位置相向开闭。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设有尼龙粘扣,可以根据病人体型调整粘扣位置,保证胸带的有效固定。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在绕胸固定带对应于人体腋窝位置设有下凹形设计的腋下领,可以有效防止胸带勒住腋窝皮肤,导致皮肤损伤;同时在腋下领两侧设有肩带和调节环,可以有效防止胸带上移和下滑;。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在绕胸固定带上设有拉链和由拉链两端拉向中间的相向滑动的拉头,能够使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引流管位置得到适当调节,引流畅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I绕胸固定带 2尼龙粘扣 21母扣 22子扣 3拉链 31拉头 4肩带 41调节环 5腋下领 h腋下领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包括绕胸固定带1、尼龙搭扣2、肩带4,所述绕胸固定带I围绕人体胸部固定,所述尼龙粘扣I包括相互粘合的母扣21和子扣22,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分别设置在所述绕胸固定带I两端,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粘合处对应于人体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所述绕胸固定带I对应于人体两侧腋窝处分别设有一个腋下领5,所述腋下领5呈下凹状,所述腋下领5的两侧还连接有肩带4,所述肩带4上还设有调节环41 ;所述绕胸固定带I对应于人体两侧腋中线的位置还分别设有一条拉链3,所述拉链3上还设有由所述拉链3的两端向中间位置相向滑动的两个拉头31。 所述腋下领5的高度h为3_8cm。所述绕胸固定带1、肩带4均为弹力绷带。所述绕胸固定带I的宽度为25-30cm。肩带4的宽度为4-8cm。所述调节环41为调节肩带4长度的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拉链3的长度为15-20cm。所述拉头31可滑动到拉链3上任意位置相向开闭。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进行阐述。 患者进行心脏外科术后,如图1所示,医护人员取出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将绕胸固定带I围绕患者胸部包裹,用设置在所述绕胸固定带I两端的尼龙粘扣I中母扣21和子扣22,在患者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粘合固定。同时,将患者双手分别穿入绕胸固定带I上腋下领5两侧连接的肩带4,通过肩带4上的调节环41进行调节肩带4的伸缩长度,并根据下凹状的腋下领5,从而一方面防止胸带上移和下滑,另一方面防止胸带勒住腋窝皮肤,导致皮肤损伤。拉动拉头31,拉开绕胸固定带I上对应于患者两侧腋中线的位置的拉链3,将引流管取出,并通过拉头31的相向滑动调节并固定引流管,使医护人员在进行引流操作时,能够有效控制引流管压力大小,提供引流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使用完毕更换时,医护人员先将相向的拉头31拉开,松开固定的引流管,再将绕胸固定带I两端粘合的母扣21和子扣22撕开,使患者双手从绕胸固定带I上腋下领5两侧连接的的肩带4中脱出,即可取下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进行清洗消毒或一次性丢弃。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绕胸固定带(1)、尼龙粘扣(2)、肩带(4),所述绕胸固定带(1)围绕人体胸部固定,所述尼龙粘扣(2)包括相互粘合的母扣(21)和子扣(22),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分别设置在所述绕胸固定带(1)两端,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粘合处对应于人体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所述绕胸固定带(1)对应于人体两侧腋窝处分别设有一个腋下领(5),所述腋下领(5)呈下凹状,所述腋下领(5)的两侧还连接有肩带(4),所述肩带(4)上还设有调节环(41);所述绕胸固定带(1)对应于人体两侧腋中线的位置还分别设有一条拉链(3),所述拉链(3)上还设有由所述拉链(3)的两端向中间位置相向滑动的两个拉头(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背带式胸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绕胸固定带(I)、尼龙粘扣(2)、肩带(4),所述绕胸固定带(I)围绕人体胸部固定,所述尼龙粘扣(2)包括相互粘合的母扣(21)和子扣(22),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分别设置在所述绕胸固定带(I)两端,所述母扣(21)和子扣(22)粘合处对应于人体胸部纵隔的正中位置;所述绕胸固定带(I)对应于人体两侧腋窝处分别设有一个腋下领(5),所述腋下领(5)呈下凹状,所述腋下领(5)的两侧还连接有肩带(4),所述肩带(4)上还设有调节环(41);所述绕胸固定带(I)对应于人体两侧腋中线的位置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霞臧旺福吴晓云许虹张伟王毅倪叶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