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40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01:51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框架,在框架中设置有n个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壳体、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不相连通的左中右三个腔体,在隔板上部脱卸式设置有过滤网,在左腔体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在右腔体的上部设置有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口,在左中右三个腔体内分别放置有能起过滤和/或吸附作用的填料和水生植物,在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左中右三个腔体中分别设置有能增加氧气的曝气机构,本污水处理装置固定在浮筒上,能安装于排污口附近河道水面并呈浮动状态。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易于实施,容易实施模块化与标准化,并能实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就地截留与降解,使污水处理本装置成为具有河道美化功能的亲水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河道排污口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污染是我国大部分城市普遍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城市河道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1)城市排污管网不健全,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2)城市降水形成的地面迳流裹挟大量面源污染物排入河道。因此,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入河道即污水处理是控制河道污染、改善河道水质的关键。现有的河道排污口的污水处理装置大体包括清淤、截污、驳岸、曝气等工程措施,以及人工水草、人工浮岛、水体养殖等生态修复措施。由于截污不彻底或根本没有截污措施,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道。尽管生态修复措施能对控制河道水体污染产生一定作用,但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此外,尽管污水处理纳管工程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污水直排河道造成的污染问题,然而目前城市很多区域特别是老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污水治理规划难以落实,污水截流后难寻出路,也就是说,这些区域的污水即使截流后也难以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将污水在排污口进行就地截留和处理,是在管道截污困难区域实现河道水质改善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安装容易、污水处理效果好且能针对排污口实现污染物的截留与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中设置有n个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处理单元,相邻污水处理单元的前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后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壳体、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不相连通的左中右三个腔体,在左腔体与中腔体之间的隔板上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左腔体中的水流入至中腔体中的第一过滤网,在中腔体与右腔体之间的隔板下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中腔体中的水流入至右腔体中的第二过滤网,在左腔体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在右腔体的上部设置有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口,在左中右三个腔体内分别放置有能起过滤和/或吸附作用的填料,在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左中右三个腔体中分别设置有能增加氧气的曝气机构,所述n是不为零的自然数。作为改进,所述曝气机构包括曝气管和曝气机,所述曝气管密封地延伸入左中右三个腔体、的底部,在位于左中右三个腔体位置的曝气管上分别分布有与对应腔体相连通的曝气孔,所述曝气机置于框架的顶部,所述曝气管的进气口与曝气机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框架的周边上还可分布有能将框架浮于水面上的浮块,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在壳体开口的水面上放置有水生植物。再改进,所述浮块可选择由PVC管制成,并用弯头连接成整体的浮环,所述浮环能将壳体的开口高出水面的结构围于壳体开口的周边上。再改进,在位于壳体的污水进水口处的浮块下方还可设置有能抬高壳体且由泡沫塑料材料制成的附加浮块。作为改进,所述污水通过污水管可优选伸入壳体的污水进水口并延伸至左腔体的底部。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可优选由轻质不透水材料制成,并固定在所述框架相应位置上,所述轻质不透水材料为土工布、无纺布或塑料。作为改进,所述填料可选择为弹性填料、碳纤维填料、硅藻土、沸石、膨润土和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轻质多孔材料。作为改进,所述框架可优选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材料为PVC管、钢丝或木材。作为改进,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上还可安装有能为曝气机构供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专利技术能针对单个或数个邻近的排污口,对污水就处理并就地消化,特别适合纳管困难区域的就地污水处理以及初期雨水污水处理;二、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后,经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即指污水处理单元,以下同)中微生物代谢、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等途径的共同作用,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去除,从而大幅度消减排入河道中的污染物,为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维护创造良好条件,节省河道水质维护成本;三、污水处理装置能浮动于排污口附近河道水体之中,无需占用岸边土地,也不影响河道行洪;四、采用浮筒(即指浮环,以下同)既可在水面形成污水处理场地的边界,又可在水面形成支持人员可以活动的亲水平台,并且种植的植物具有美观效果,可实现污水处理与河道景观的统一;五、通过浮筒形成具有河道美化功能的亲水平台,可以随时方便地清除污水处理装置中积累的杂质和污泥,并对植物和填料进行维护;六、无需建设污水管网;所用材料均价格低廉,易于实施,且易于实现模块化与标准化;七、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水生植物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并可保证出水顺畅;八、可根据排污口污水流量的大小方便地确定本处理装置的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框体未画出);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框架与壳体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模块结构浮环浮于河道上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框架8,在框架8中设置有n个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处理单元,相邻污水处理单元的前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后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壳体1、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2内腔分隔成不相连通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在左腔体11与中腔体12之间的隔板2上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左腔体11中的水流入至中腔体12中的第一过滤网3,在中腔体12与右腔体13之间的隔板2下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中腔体12中的水流入至右腔体13中的第二过滤网4,在左腔体11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10,在右腔体13的上部设置有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口14,在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内分别放置有能起过滤和/或吸附作用的填料6,在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中分别设置有能增加氧气的曝气机构5,所述n是不为零的自然数。所述污水通过污水管15伸入壳体1的污水进水口10并延伸至左腔体11的底部。所述壳体1由轻质不透水材料制成,并固定在所述框架8相应位置上,所述轻质不透水材料为土工布、无纺布或塑料。所述填料6为弹性填料、碳纤维填料、硅藻土、沸石、膨润土和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轻质多孔材料。所述框架8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材料为PVC管、钢丝或木材。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上还安装有能为曝气机构5供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16。太阳能发电装置是公知技术,在这里不再细述。上述曝气机构5包括曝气管51和曝气机52,所述曝气管51密封地延伸入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的底部,在位于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位置的曝气管51上分别分布有与对应腔体相连通的曝气孔,所述曝气机52置于框架8的顶部,所述曝气管51的进气口与曝气机52相连接。所述框架8的周边上分布有能将框架8浮于水面上的浮块7,所述壳体1顶部开口,在壳体1开口的水面上放置有水生植物9。所述浮块7由PVC管制成,并用弯头连接成整体的浮环,所述浮环能将壳体1的开口高出水面的结构围于壳体1开口的周边上。在位于壳体1的污水进水口10处的浮块7下方设置能抬高壳体1且由泡沫塑料材料制成的附加浮块7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即指污水处理单元,以下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框架(8),其特征在于:在框架(8)中设置有n个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处理单元,相邻污水处理单元的前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后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壳体(1)、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2)内腔分隔成不相连通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在左腔体(11)与中腔体(12)之间的隔板(2)上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左腔体(11)中的水流入至中腔体(12)中的第一过滤网(3),在中腔体(12)与右腔体(13)之间的隔板(2)下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中腔体(12)中的水流入至右腔体(13)中的第二过滤网(4),在左腔体(11)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10),在右腔体(13)的上部设置有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口(14),在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内分别放置有能起过滤和/或吸附作用的填料(6),在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中分别设置有能增加氧气的曝气机构(5),所述n是不为零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框架(8),其特征在于:在框架(8)中设置有n个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处理单元,相邻污水处理单元的前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后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进水口相连通,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壳体(1)、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不相连通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在左腔体(11)与中腔体(12)之间的隔板(2)上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左腔体(11)中的水流入至中腔体(12)中的第一过滤网(3),在中腔体(12)与右腔体(13)之间的隔板(2)下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中腔体(12)中的水流入至右腔体(13)中的第二过滤网(4),在左腔体(11)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10),在右腔体(13)的上部设置有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口(14),在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内分别放置有能起过滤和/或吸附作用的填料(6),在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的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中分别设置有能增加氧气的曝气机构(5),所述n是不为零的自然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5)包括曝气管(51)和曝气机(52),所述曝气管(51)密封地延伸入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的底部,在位于左中右三个腔体(11、12、13)位置的曝气管(51)上分别分布有与对应腔体相连通的曝气孔,所述曝气机(52)置于框架(8)的顶部,所述曝气管(51)的进气口与曝气机(5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林谭小红饶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