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允专利>正文

一种鱼苗、成鱼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3130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1: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净化水质同时适于提高鱼苗、鱼种及成鱼生长速度的养殖方法及六级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了适宜的生态微生物分别在鱼卵孵化及鱼苗生长、鱼种培养以及成鱼生长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时期发挥调节水质、净化水源、提供饵料的作用,提高了鱼的生长速率,减少了鱼病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鱼养殖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苗、成鱼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涉及鱼苗、鱼种、成鱼的水产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鱼苗、成鱼的养殖过程离不开水体环境。由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需要,使得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水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水环境在养殖水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为了改善养殖水环境,采用循环水养鱼免受外界污染,同时减少养殖成本,然而循环水体也会导致因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各种病害、杀虫剂等污染物随循环水体得以传播。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防止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控防技术,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繁殖,降低水体的浊度。但是受微生物特性的限制,以及多种微生物在水体复杂环境中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得这一技术也时常受到挑战,实施者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水体,不同的微生物性状进行养殖水体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净化水质同时适于提高鱼苗、鱼种及成鱼生长速度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尤其适合梭鲈,虹鳟,淡水大西洋鲑、罗非鱼、北极鮰等适合循环水养殖的鱼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鱼苗孵化及鱼苗养殖、鱼种养殖、成鱼养殖几个阶段:受精卵的采收、将受精卵放入专门的孵化槽,调节水温进行孵化,待胚胎出膜,至第41天,鱼苗生长至3-5公分时,将鱼苗移至鱼种养殖池,待养殖至8-10公分时,再将鱼种移至成鱼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养殖。其中,在每个培养阶段的开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严格监控,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生态调控,包括在受精卵孵化阶段,在产卵后的第15小时,开始向孵化槽投入35-40ppm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10-15ppm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之后第5天至第30天,共投放10-15ppm球形红假单胞菌、7-8ppm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每日投放10-20个/ml壶状臂尾轮虫;从第31天开始至第40天,每日投放足量轮虫,卤虫幼虫,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2-3%,微流水,氧气充足,鱼苗密度300-500尾/m3;至第41天,鱼苗生长至3-5公分时,将鱼苗移至鱼种养殖池,移池第一天起,连续3天,每日投放10-15ppm球形红假单胞菌、5-10ppm沼泽红假单胞菌,此时鱼种可进行适口饵料的投喂;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微流水,鱼种密度150-250尾/m3。待养殖至8-10公分时,将鱼种移至成鱼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养殖,80-150尾/m3,培养180-220天,每日投放足量饵料,此时,从养鱼池排出的水经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优选地,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流化床生物过滤器处理,再经沉淀床沉淀;更优选地,沉淀床和流化床含有包埋体积20%-25%的球形红假单胞菌、10-15%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聚乙烯生物膜。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1)采集鱼受精卵,将粘有受精卵的鱼巢放置于孵化槽,水深0.3米左右处,控制水温10-18℃,在产卵后的第15小时,开始向孵化槽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2)之后第5至第30天,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每日投放壶状臂尾轮虫;(3)从第31天开始至第40天,每日投放足量轮虫,卤虫幼虫,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2-3%,循环微流水,氧气充足,鱼苗密度300-500尾/m3;优选地,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水体循环UV(紫外)消毒;(4)至第41天,鱼苗生长至3-5公分时,将鱼苗投放至循环水鱼种养殖池,移池第一天起,连续3天,向循环系统内每日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此时鱼种进行适口饵料的投喂;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鱼种密度150-250尾/m3;优选地,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循环水体经UV消毒;(5)待养殖至8-10公分时,将鱼种移至循环水成鱼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养殖,80-150尾/m3,培养180-220天,每日投放足量饵料(优选地,投饵率13-18%:100公斤鱼每日需要投入13-18公斤活饵料;更优选地,随着鱼苗的生长,投喂率下降),此时,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优选地,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流化床生物过滤器处理,再经沉淀床沉淀;更优选地,沉淀床和流化床含有包埋体积20%-25%的球形红假单胞菌、10-15%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聚乙烯生物膜。优选的是,在步骤(1)中,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浓度分别为:35-40ppm和10-15ppm,更优选的是,分别为35ppm和15ppm;优选的是,在步骤(2)中,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浓度分别为:10-15ppm、7-8ppm,更优选的是,分别为12ppm、8ppm,每日投放10-20个/ml壶状臂尾轮虫,优选的是,每日投放20个/ml壶状臂尾轮虫;优选的是,在步骤(4)中,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浓度分别为:10-15ppm、5-10ppm,更优选的是分别为15ppm、10ppm。优选的是,步骤(5)中的水处理工艺采用水六级处理工艺,具体为:成鱼养殖池与水处理池连接为一体,水处理池包括粗滤池、微滤机池、流化床、二氧化碳去除床、沉淀床、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集水池,形成6级水处理系统,其中,粗滤池进行1级水处理,微滤机池进行2级水处理,流化床进行3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床进行4级水处理,沉淀床进行5级水处理,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进行6级水处理;优选地,二氧化碳去除床架设在流化床上方;优选地,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架设在沉淀床上方。优选地,水处理池还包括设置在粗滤池、微滤机池之间的反冲洗池。进一步优选地,由成鱼养殖池内的水通过粗滤池中的弧形筛板进入粗滤池内,再经引水管道接入微滤机过滤后进入微滤机池。优选的,根据养殖密度的需要对水进行3-5级分级处理,即,如果养殖的鱼较多,则70-90%的水需要处理;若养殖的鱼少,则只需要处理30-50%的水。优选地,微滤机池内的水进入流化床后(优选地,经水位控制管进入),由潜水泵将水抽到二氧化碳去除床进行二氧化碳去除,再经水位控制管进入到沉淀床,通过表面溢流进入集水池,通过水泵将集水池的水抽出,进入到UV杀菌系统,经过UV杀菌系统后进入氧锥,经过上述六级水处理后的水再返回至成鱼养殖池内。优选地,该种处理用于养殖鱼较多的情况下。进一步优选地:A.经弧形筛粗滤去除40目/每平方英寸以上的颗粒物,颗粒物被排到反冲洗池底部、沉淀床沉淀板底部的集污槽;B.经第一次粗滤的水体进入微滤机,做两次40-160目/每平方英寸颗粒物去除,过滤去除的颗粒物被微滤机内部的冲洗喷淋系统经反冲洗汇集后,直接排到沉淀床沉淀板底部的集污槽;之后水体进入流化床;优选地,微滤机反冲洗水取自沉淀床上清液循环使用,反冲洗水重复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鱼苗、成鱼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采集鱼受精卵,将粘有受精卵的鱼巢放置于孵化槽,水深0.3米左右处,控制水温10‑18℃,在产卵后的第15小时,开始向孵化槽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2)之后第5至第30天,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每日投放壶状臂尾轮虫;(3)从第31天开始至第40天,每日投放足量轮虫和卤虫幼虫,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2‑3%,循环微流水,氧气充足,鱼苗密度300‑500尾/m2;优选地,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水体循环UV(紫外)消毒;(4)至第41天,鱼苗生长至3‑5公分时,将鱼苗投放至循环水鱼种养殖池,移池第一天起,连续3天,向循环系统内每日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此时鱼种可进行适口饵料的投喂;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鱼种密度150‑250尾/ m3;优选地,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循环水体经UV消毒;(5)待养殖至8‑10公分时,将鱼种移至循环水成鱼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养殖,80‑150尾/m3,培养180‑220天,每日投放足量饵料(优选地,投饵率13‑18%:100公斤鱼每日需要投入13‑18公斤活饵料;更优选地,随着鱼苗的生长,投饵率下降),此时,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优选地,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流化床生物过滤器处理,再经沉淀床沉淀;更优选地,沉淀床和流化床含有包埋体积20%‑25%的球形红假单胞菌、10‑15%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聚乙烯生物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采集鱼受精卵,将粘有受精卵的鱼巢放置于孵化槽,水深0.3米处,控制水温10-18℃,在产卵后的第15小时,开始向孵化槽投入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2)之后第5至第30天,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每日投放壶状臂尾轮虫;(3)从第31天开始至第40天,每日投放足量轮虫和卤虫幼虫,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2-3%,循环微流水,氧气充足,鱼苗密度300-500尾/m3;(4)至第41天,鱼苗生长至3-5公分时,将鱼苗投放至循环水鱼种养殖池,移池第一天起,连续3天,向循环系统内每日投放球形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此时鱼种进行适口饵料的投喂;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鱼种密度150-250尾/m3;(5)待养殖至8-10公分时,将鱼种移至循环水成鱼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养殖,80-150尾/m3,培养180-220天,每日投放足量饵料,此时,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水体pH达到7.5-8.0,每天换水率3-5%,氧气充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水体循环UV即紫外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纯氧增氧,水体含氧量>7.6mg/L,30%水体循环UV即紫外消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投饵率13-18%:100公斤鱼每日需要投入13-18公斤活饵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随着鱼苗的生长,投饵率下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从成鱼养殖池排出的水经流化床生物过滤器处理,再经沉淀床沉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沉淀床和流化床含有包埋体积20%-25%的球形红假单胞菌、10-15%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聚乙烯生物膜。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水处理工艺采用6级水处理工艺,具体为:成鱼养殖池与水处理池连接为一体,水处理池包括粗滤池、微滤机池、流化床、二氧化碳去除床、沉淀床、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集水池,形成6级水处理系统,其中,粗滤池进行1级水处理,微滤机池进行2级水处理,流化床进行3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床进行4级水处理,沉淀床进行5级水处理,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进行6级水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去除床架设在流化床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UV杀菌与加压纯氧增氧系统架设在沉淀床上方。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处理池还包括设置在粗滤池、微滤机池之间的反冲洗池。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处理池还包括设置在粗滤池、微滤机池之间的反冲洗池。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成鱼养殖池内的水通过粗滤池的弧形筛进入粗滤池内,再经引水管道接入微滤机过滤后进入微滤机池。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滤机池内的水进入流化床后,由潜水泵将水抽到二氧化碳去除床进行二氧化碳去除,再经水位控制管进入到沉淀床,通过表面溢流进入集水池,通过水泵将集水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允
申请(专利权)人:马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