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平钦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由容谷盘、开关板、支架、回位弹簧组成,所述容谷盘外壁上设有两凸耳,底板上均设有若干筛孔,在每一筛谷孔的下面设有一容谷孔,支架固装于容谷盘下面,开关板一端延伸有一挂钩,另一端设有一拉手且在其板面上设置有数量、间距、孔径均与容谷孔相同的开关孔并插装于容谷盘与支架之间,且使开关孔与容谷孔相互错位,一回位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关板一端延伸的挂钩上。(*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本技术是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近年来,抛秧技术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行,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产量;抛秧技术的实施,要求秧苗分蔸培植,每蔸秧苗在2-4根之间,这就对育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虽有一些育秧播种器问世,但由于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育出的秧苗每蔸苗数大多,不适应抛秧工艺的要求;同时,播种时,每次均需将种谷在容谷盘内括扫均匀。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不适于大面积水稻育秧的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加工制造容易,育秧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的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它由一容谷盘、一开关板、一支架、一回位弹簧组成,所述容谷盘外壁上设有两凸耳,低板上均设有若干筛孔,在每一筛谷孔的下面对应设置有一容积为筛谷孔两倍的容谷孔,支架固装于容谷盘下面,开关板一端延伸有一挂钩,另一端设有一拉手且在其板面上设置有数量、间距、孔经均与容谷孔相同的开关孔并插装于容谷盘与支架之间,且使开关孔与容谷孔相互错位,一回位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关板一端延伸的挂钩上。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为本技术主剖视图。见附图,本技术由容谷盘1、开关板4、支架5、弹簧9组成,所述容谷盘1外壁上对称设有两凸耳8,底板上均设有若干筛谷孔2,在每一筛谷孔2的下面对应设置有一容积为筛谷孔两倍的容谷孔3,支架5固装于容谷盘1底部,开关板4一端延伸有一挂钩10,另-->一端设有一拉手7且在其板面上设置有数量、间距、孔径均与容谷孔相同的开关孔6并插装于容谷盘1与支架5之间,且使开关孔6与容谷孔3相互错位,弹簧9一端固装于支架5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关板4端延伸的挂钩10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简述于下:将种谷置于容谷盘1内,手持凸耳8摇动容谷盘1,种谷将从筛谷孔2进入容谷孔3中,然后,通过拉手7拉动开关板4,使容谷孔3与开关孔6重合,种谷将从开关孔6中掉入育秧盘中,即完成一次播种程序;如此反复,即可完成播种;因容谷孔3的容积设定为恰可容纳2粒种谷,因此,能保证每次播种的种谷数量,同时,由于容谷孔3之间间距固定,因此,能保证播种后,秧苗之间间距均等,以利于后续抛秧工序;若采用本技术播种常规稻种谷,因种谷要求每蔸种谷在4-6粒,因此,只需连续两次播种,即可达到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操作使用方便,能有效保征播种的质量,为抛秧工序提供优质秧苗,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为提高水稻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适于作为现有育秧播种工具的更新换代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由容谷盘(1)、开关板(4)、支架(5)、弹簧(9)组成,其特征在于:容谷盘(1)外壁上对称设有两凸耳(8),底板上均设有若干筛谷孔(2),在每一筛谷孔(2)的下面对应设置有一容积为筛谷孔两倍的容谷孔(3),支架(5)固装于容谷盘(1)底部,开关板(4)一端延伸有一挂钩(10),另一端设有一拉手(7)且在其板面上设置有数量、间距、孔径均与容谷孔相同的开关孔(6)并插装于容谷盘(1)与支架(5)之间,且使开关孔(6)与容谷孔(3)相互错位,弹簧(9)一端固装于支架(5)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关板(4)端延伸的挂钩(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器,由容谷盘(1)、开关板(4)、支架(5)、弹簧(9)组成,其特征在于:容谷盘(1)外壁上对称设有两凸耳(8),底板上均设有若干筛谷孔(2),在每一筛谷孔(2)的下面对应设置有一容积为筛谷孔两倍的容谷孔(3),支架(5)固装于容谷盘(1)底部,开关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钦
申请(专利权)人:李平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