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及其除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2858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及其除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种氚阱装置,其包括外层壳体,位于外层壳体内部的内层壳体,出气端端口位于内层壳体内部下方的进气管,固定在内层壳体内部的加热腔体,设置在进气管的出气端端口上方且填充于加热腔体与内层壳体之间的海绵钛,设置在内层壳体内部且位于海绵钛上方的膨胀预留空间,以及进气端端口位于膨胀预留空间内的出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利用该氚阱装置除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氦-3回路中氚的去除,具有性能可靠,结构紧凑,可减小热损失和氚的渗透量等优点,对保证功率跃增试验的安全性和成功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氚阱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以及利用该氚阱装置除去氦-3气体中氚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核电站的整个寿期内,由于反应性控制可能造成燃料元件局部或整体的功率跃增。对高燃耗燃料结构,在稳态辐照试验时元件不会破损,但在功率跃增条件下则有可能发生破损。因此,燃料元件堆内瞬态行为试验是研宄高性能燃料组件在1、II类工况下保持其完整性的重要步骤。氦-3回路是开展高性能燃料元件在功率跃增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的重要环节,这种试验是不可能在动力堆上进行的,一般的方法是在研宄堆上模拟各种功率变化方式,取得燃料行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设计合理的参数或限制运行模式来提高燃料元件的安全性。氦-3回路能利用气体吸收体在不改变试验堆功率的情况下快速、均匀地改变单个试验燃料元件辐照功率,且氦-3回路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容易控制,因此成为多数国外研宄堆进行功率跃增试验的方法。氦-3是较大中子吸收截面的气体吸收体,基于氦-3气体密度与吸收中子特性成比例,可通过压缩或卸压改变燃料元件周围环屏管中氦-3气体的压力,从而改变气体中子吸收体浓度,控制辐照试验中燃料元件的瞬态功率。因此氚钛反应是在一个较大压力范围内进行,氦-3回路的压力变化范围为可达到0.15?4.5MPa。并且在氦-3回路中,氦-3气体在堆内吸收中子通过(n,P)反应会产生放射性氚。氚具有高的扩散性和危害性,难以防护,而且对氚的环境排放要求很高,因此设计“除”氚装置对整个试验回路的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氦-3回路中产生的放射性氚难以捕集和防护的问题,针对燃料元件功率瞬态试验氦-3回路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的除氚方法。由于氦-3回路在国内没有建成,尚未有可借鉴的经验,国外仅有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此项技术,且该技术属于核心技术,公开的氚阱详细设计资料非常少。为了攻克氦-3回路装置设计的关键技术,具备立足国内对氦-3回路的关键设备进行设计和制造能力,专利技术人依据氚的产量、氚钛化学反应、温度、压力、还有氚衰变氦释放等因素,设计了氚阱对氦-3回路进行功率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氚进行去除的装置,该装置对保证氦-3回路的安全性和功率跃增试验的成功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解决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包括外层壳体,位于外层壳体内部的内层壳体,出气端端口位于内层壳体内部下方的进气管,固定在内层壳体内部的加热腔体,设置在进气管的出气端端口上方且填充于加热腔体与内层壳体之间的海绵钛,设置在内层壳体内部且位于海绵钛上方的膨胀预留空间,以及进气端端口位于膨胀预留空间内的出气管。现有技术中除氚器是采用的催化氧化-吸附除氚法,该方法是把氦-3气体中的氚氧化为氚化水,再通过干燥剂床被吸附除去,在此过程中,氚化水蒸汽或液体可能扩散,导致氦-3气体中依然有氚存在。本专利技术选择海绵钛作为除氚材料,解决了上述问题。即,通过氚与海绵钛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后,海绵钛有效将气体状的氚生成固态氚钛化合物,进而防止氚再次扩散到氦-3气体中,有效使氚从氦-3气体中分离出来。因而,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氦-3气体环境。当前广泛使用的贮氚容器一般选用贫化铀或ZrCo,虽然吸氚反应温度很低,但生成的氚化物在遇见空气极易着火,不适合在氦-3回路长期运行的需要。同时由于氦-3气体是循环流过氚阱进行除氚的,因此氦-3气体通过氚阱时的气体阻力必须较小,而贫化铀或ZrCo床是固体结实材料,气体阻力较大。本专利技术选择海绵钛作为除氚材料,其属于疏松结构,气体流过的阻力比较小,同时生成的氚化钛稳定性很好,在室温下空气中不会自燃,着火温度最小也要400°C以上,与水也不发生反应,这样可以保证氦-3回路在长期正常运行的安全和在事故状态下不发生大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氦-3回路的循环运行和安全要求。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高压氦-3回路中氚的释放和材料氦脆很严重,则需要充分考虑氚包容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双层设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即,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包套结构,氚阱的内层壳体形成氚的初级包容系统,当内层壳体因氦脆失效时,瞬间释放的氚阱进入双层包套结构的外层壳体,构成氚的次级包容屏障。同时,通过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双层设置,本专利技术非常适用于高压氚源在连续较长时间下运行,通过该设置可有效减少由外壳渗透入环境的氚量,即减少了放射性氚的释放量,运行时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由于氚阱使用频繁,且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工作,因此采用双包套包容方式,极大地减小了氚的高温高压渗透。即,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层壳体既起到保温绝热的作用,又能形成氚的第二层包容屏障,效果十分显著。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海绵钛氢化时会发生体积膨胀,可能产生强大的膨胀应力撑破内层壳体,因而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在海绵钛上方内层壳体内的顶部设置有膨胀预留空间,由于太大的自由空间会增大氦-3气体的容积,本专利技术中该膨胀预留空间优选为预留25%的自由空间。由于氚属于强渗透放射性核素,在氚阱的加热腔体以及内层壳体的壁体上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设置一层2?2.5um的Al2O3陶瓷涂层,提高其高温高压抗氚渗透能力。作为一种优选地设置方式,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呈真空设置或/和填充有保温材料。即,本专利技术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放置微孔硅酸钙绝热层,并抽成一定真空,以增加其绝热效果,同时可减少氚外泄。由于海绵钛吸氚一定时间后还会粉末化并伴随产生细小的氧化物颗粒,这些氧化颗粒会随系统中气体的流动扩散到整个氦-3回路中,进而引起氚污染扩散。因而,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出气管上还设置有气体过滤器,为了达到最好地效果,该进气管上也设置有另一气体过滤器。所述内层壳体内部底端设置有气体分布器,该气体分布器位于海绵钛下方、进气管的出气端端口上方。本专利技术中气体分布器的设置,有效对氦-3气体进行分散,即当含氚的氦-3气体通过海绵钛时,避免气体通过海绵钛时发生偏流的情况,有效得到高的吸附除氚效率,并提高本专利技术中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端口从外层壳体顶部延伸入内层壳体内并从内层壳体顶端贯穿海绵钛后延伸到气体分布器下方。通过进气管贯穿海绵钛的设置,可有效对进入海绵钛内的气体进行预热,进而有效避免常温含氚的氦-3气体直接进入反应室,以引起钛的异常膨胀和β相变。本专利技术可先将含氚气体预热到约40°C?70°C,再进入海绵钛中与钛反应,从而有效保证海绵钛反应室能严格控制工作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反应室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端口从外层壳体的顶部延伸入内层壳体内,该外层壳体外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该外层壳体外部顶端还设置有防护帽。该防护帽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氚阱在运输和退役过程中,有效保护顶部结构,防止阀门失效引起氚的泄露。本专利技术中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阀门位置应离外层壳体表面有一定距离,减少由于吸氚过程的热传递。该阀门应使用紧凑型阀,进而减小阀的尺寸。为了进一步避免气体通过海绵钛时发生偏流的情况,同时防止海绵钛吸氚粉末化后落入内层壳体下部,堵塞进气管下端口 ;所述气体分布器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海绵钛的丝网。本专利技术中的氚阱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去除氦‑3气体中氚的氚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壳体(1),位于外层壳体(1)内部的内层壳体(2),出气端端口位于内层壳体(2)内部下方的进气管(4),固定在内层壳体(2)内部的加热腔体(5),设置在进气管(4)的出气端端口上方且填充于加热腔体(5)与内层壳体(2)之间的海绵钛(6),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部且位于海绵钛(6)上方的膨胀预留空间(7),以及进气端端口位于膨胀预留空间(7)内的出气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林孙胜汪海戴钰冰杨文华聂良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