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667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由透液性层向吸收体的提高了的经血转移性、可以减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血的吸收性物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具备表层(2)、底层(3)、和设置于表层(2)与底层(3)之间的吸收体(4)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形成于表层(2)的排泄口接触区域的凸部(8)涂布40℃时的运动粘度为0.01~80mm2/s、保水率为0.01~4.0质量%、重均分子量不足1000的血液润滑性赋予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中,经血等液态排泄物透过表层等透液性 层,被吸收体吸收、保持,但是经血由于粘度高,容易残留于透液性层。若在吸收性物品的透 液性层残留经血则对佩带者赋予发粘感、视觉上的不适等,因此要求提高由透液性层向吸 收体的经血转移性、减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血。 另一方面,以往已知在表层涂布洗剂组合物而成的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中,含有聚丙二醇材料的洗剂组合物涂布于表层的内表面(穿着的衣服侧的 面)、底层的内表面(身体侧的面)、表层的内表面与底层的内表面之间的基材等,专利文献 2中,含有聚丙二醇材料的洗剂组合物涂布于表层的外表面(身体侧的面)。 另外,以往已知对表面赋予了凹凸结构的表层(专利文献3?5)。专利文献3? 5中,对于肌肤接触面侧具有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并且非肌肤接触面侧具有通过接合部与非 热收缩性纤维层部分地接合的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层叠片材,进行加热处理,利用热收缩性 纤维层的热收缩,使得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在肌肤接触面侧隆起,由此在表层的表面形成凹 凸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10-518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11-510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3-247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7-177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5中,没有进行提高由表层等透液性层向吸收体的经血转移 性、减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血的设计。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由透液性层向吸收体的提高了的经血转移性、 可以减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血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 和设置于前述透液性层与前述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体,前述透液性层包含具有肌肤接触 面和非肌肤接触面的第一层、和设置于前述第一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第二层,前述第二 层为热收缩性纤维层热收缩而成的层,前述第一层为通过接合部与前述热收缩性纤维层部 分地接合的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利用前述热收缩性纤维层的热收缩而变形而成的层,在前述 肌肤接触面中至少排泄口接触区域形成通过前述非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变形而产生的在肌 肤接触面侧隆起的凸部,在前述排泄口接触区域中至少前述凸部涂布有40°C时的运动粘度 为0. 01?80mm2/s、保水率为0. 01?4. 0质量%、重均分子量不足1000的血液润滑性赋予 剂。 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中,若由佩带者排泄的经血到达排泄口接触区域,则与存在 于凸部的血液润滑性赋予剂一起滑落,通过透液性层而转移到吸收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吸 收性物品具有由透液性层向吸收体的提高了的经血转移性、可以减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 血。因此,能够防止透液性层的肌肤接触面的发粘感、维持干爽感。这种血液润滑性赋予剂 的作用效果无论月经时的经血排出量如何变化(即,一下子排出的经血为大量或少量)都 得以发挥。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由透液性层向吸收体的提高了的经血转移性、可以减 少残留于透液性层的经血的吸收性物品。【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部分断裂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所具备的表层的部分立体图。 图4为表示通过热收缩处理制造表层的过程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5为用于说明生理用卫生巾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为表层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的 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为含有或不含有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 图8为用于说明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9为试验例8中使用的压花辊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 方式1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和设置于前述透液性层与前 述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体,前述透液性层包含具有肌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的第一 层、和设置于前述第一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第二层,前述第二层为热收缩性纤维层热收 缩而成的层,前述第一层为通过接合部与前述热收缩性纤维层部分地接合的非热收缩性纤 维层利用前述热收缩性纤维层的热收缩而变形而成的层,在前述肌肤接触面中至少排泄口 接触区域形成通过前述非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变形而产生的在肌肤接触面侧隆起的凸部,在 前述排泄口接触区域中至少前述凸部涂布有40°C时的运动粘度为0. 01?80mm2/s、保水率 为0. 01?4. 0质量%、重均分子量不足1000的血液润滑性赋予剂。 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中,称为"热收缩性纤维"的用语,以除了通过加热处理而实 际的纤维长变短的纤维之外,还包含虽然通过加热处理而实际的纤维长没有变短、但是表 观上的纤维长变短的纤维(例如通过表现出卷曲而表观上的纤维长变短的潜在卷曲性纤 维)的意思使用,称为"非热收缩性纤维"的用语,以除了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的纤维之 夕卜,还包含虽然具有热收缩性、但是其热收缩开始温度高于热收缩性纤维层中含有的热收 缩性纤维的热收缩开始温度的纤维(即,在热收缩性纤维层中含有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 缩开始温度以下的温度下实质上不会热收缩的纤维)的意思使用。 方式1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2)中,第二层的密度大于第一层的密度。 根据方式2,由第一层向第二层的经血转移性提高。 方式2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3)中,第二层的密度为0.lg/cm3以下。根 据方式3,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作用效果不会被第二层阻碍而得到有效发挥。 方式2或3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4)中,第一层的密度为0. 05g/cm3以 下。根据方式4,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作用效果不会被第一层阻碍而得到有效发挥。 方式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5)中,接合部为将非热收缩 性纤维层和热收缩性纤维层在厚度方向一体化而成的压缩部。根据方式5,由于排泄口接触 区域形成凹凸结构,因此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作用效果得到有效发挥。 方式1?5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6)中,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 IOB为 0? 00 ?0? 60 的IOB。 方式1?6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7)中,血液润滑性赋予剂选 自由以下的(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⑴烃; (ii)具有(ii-1)烃部分和(ii-2)插入到前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 羰基(-CO-)和氧基(-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和 (iii)具有(iii-1)烃部分,(iii-2)插入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 基(-CO-)和氧基(-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和(iii-3)取代烃 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 的基团的化合物。(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氧基的情况下,各氧基不邻接)。 方式1?7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方式(方式8)中,血液润滑性赋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和设置于所述透液性层与所述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体,所述透液性层包含具有肌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的第一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为热收缩性纤维层热收缩而成的层,所述第一层为通过接合部与所述热收缩性纤维层部分地接合的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利用所述热收缩性纤维层的热收缩而变形而成的层,在所述肌肤接触面中至少排泄口接触区域形成通过所述非热收缩性纤维层的变形而产生的在肌肤接触面侧隆起的凸部,在所述排泄口接触区域中至少所述凸部涂布有40℃时的运动粘度为0.01mm2/s~80mm2/s、保水率为0.01质量%~4.0质量%、重均分子量不足1000的血液润滑性赋予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一郎中下将志宇田匡志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