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速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151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速电动车,包括电机、控制器和继电器;电机的绕组包括高、中、低速三档;继电器包括集成在一个壳体内的两个单独的继电器,一有公共端一无公共端,前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与另一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控制器的信号切换调理电路包括两个驱动电路,分别由单片机两个I/O端口驱动控制继电器A、B的线圈导通或关断,电机驱动电路的三相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切换继电器A、B与电机的低、中或高速档绕组连接,电机霍尔传感器通过霍尔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继电器调理电路连接继电器A、B的控制端。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速电机、三速控制器和三档继电器来控制电动车的速度,因此三个档位之间的转速差较小,转换效果比较平稳、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
,涉及一种三速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通常为两档电动车,两档电动车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转换不够平稳、舒适;2.电机动力不足;3.电机工作效率低;4.单个继电器不能满足多档切换的需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宄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转换平稳舒适的三速电动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三速电动车,包括三速电机、三速控制器和三档继电器;所述三速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包括电机轴、铁心和绕组,所述绕组绕于所述铁心上,所述铁心固定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绕组包括低速绕组、中速绕组和高速绕组;所述低速绕组包括线圈U1、V1、W1,与电机低速档出线的端子分别相连接;所述中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3/5位置处,分别引出U2、V2、W2,与电机中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高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1/2位置处,分别引出U3、V3、W3,与电机高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线圈Ul的尾端、线圈Vl的尾端与线圈Wl的尾端串连;所述三档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基座,所述外壳和所述基座组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两个独立的继电器单元(即继电器A和继电器B),第一个继电器单元(继电器A)配有公共端插头,另一个继电器单元(继电器B)不配公共端插头,前一继电器单元的常闭触点与另一个继电器单元的动触点连接;所述三速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和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所述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由单片机的第一 I/o端口JDQ_I^g动控制继电器A的线圈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由单片机的第二 I/O端口JDQ_H驱动控制继电器B的线圈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SS2和MOS管QSS1,所述三极管QSS2的基极通过电阻RSSl与单片机第一 I/O端口 JDQ_L连接,所述三极管QSS2的基极通过下拉电阻RSS2接地,三极管QSS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SS2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SS7接12v电源,同时连接MOS管QSSl的栅极,所述MOS管QSSl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SSl的正极,所述MOS管QSSl的源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DSSl的负极接整车电源,所述继电器A的线圈并联在所述续流二极管DSSl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SS4和MOS管QSS3,所述三极管QSS4的基极通过电阻RSS3与单片机第二 I/O端口 JDQ_H连接,所述三极管QSS4的基极通过下拉电阻RSS4接地,三极管QSS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SS4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SS8接12v电源,同时连接MOS管QSS3的栅极,所述MOS管QSS3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SS2的正极,所述MOS管QSS3的源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DSS2的负极接整车电源,所述继电器B的线圈并联在所述续流二极管DSS2的两端,所述单片机驱动电机驱动电路的三相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切换继电器A和继电器B与电机的低速档、中速档或高速档绕组连接,电机霍尔传感器通过霍尔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切换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上设有容错使能信号调理电路,所述容错使能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三极管QSS5、电阻RSS6和电阻RSS5,所述三极管QSS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SS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SS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SS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SS5的基极通过下拉电阻RSS6接地,所述三极管QSS5的基极通过电阻RSS5与单片机连接引入使能信号JDQ_L_ENo所述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线圈的引出线端子均伸出空心轴的一端或两端与相应的电机引出线端子连接。所述前一继电器单元的常闭触点为向外壳方向延伸的L形。所述前一继电器单元的常闭触点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后一继电器单元对应的动触点连接。所述外壳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处及基座上各插头的引出端根部均涂有高密度防水胶。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三速电机、三速控制器和三档继电器来控制电动车的速度,因此控制器三个档位之间的转换效率提高,电机的转速差变小,转换效果更加平稳、舒适;控制器具有第一驱动电路连接的容错使能信号调理电路,可以保证当控制器低速绕组驱动电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容错使能信号调理电路自动切换到控制器的中速绕组驱动电路,使控制器三相线路默认和电机中速绕组连接,驱动电机以中速档继续工作,运行于高低双档容错模式,这样在具备三档控制器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双档控制器的性能,挺高适应性的同时又具备容错功能;继电器采用两个现有继电器集成在一个壳体内,省略了一个公共端,布线整齐有序,相较于两个单独的继电器节省空间,使用时,接线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配合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12v电源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12v转5v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5v转3.3v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单片机外围电路原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仪表信号调理电路原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转把信号调理电路;图9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温度保护电路原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原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电流检测电路原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过流中断保护电路原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电机三相驱动电路原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配合继电器的原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容错控制流程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智能电子档控制器设置转速、电流双滞环控制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的原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电机绕组的连接原理图。图中:1.外壳,2.基座,31、32.电源端子,33.常开触点,34.常闭触点,35.动触点,4.电磁铁,5.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现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如图1-22所示,一种三速电动车,包括三速电机、三速控制器和三档继电器;所述三速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包括电机轴、铁心和绕组,所述绕组绕于所述铁心上,所述铁心固定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绕组包括低速绕组、中速绕组和高速绕组;所述低速绕组包括线圈U1、V1、W1,与电机低速档出线的端子分别相连接;所述中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3/5位置处,分别引出U2、V2、W2,与电机中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高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1/2位置处,分别引出U3、V3、W3,与电机高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线圈Ul的尾端、线圈Vl的尾端与线圈Wl的尾端串连;所述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线圈的引出线端子均伸出空心轴的一端或两端与相应的电机引出线端子连接。空心电机轴可以将线圈引出线端子通过其中由两端引出,节省空间的同时可以使得引线的排布更加合理有序,方便接线;由于本专利技术电机采用三组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速电机、三速控制器和三档继电器;所述三速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包括电机轴、铁心和绕组,所述绕组绕于所述铁心上,所述铁心固定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绕组包括低速绕组、中速绕组和高速绕组;所述低速绕组包括线圈U1、V1、W1,与电机低速档出线的端子分别相连接;所述中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3/5位置处,分别引出U2、V2、W2,与电机中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高速绕组由低速绕组线圈U1、V1、W1的首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低速绕组线圈总长的1/2位置处,分别引出U3、V3、W3,与电机高速档出线的端子相连接;所述线圈U1的尾端、线圈V1的尾端与线圈W1的尾端串连;所述三档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基座,所述外壳和所述基座组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两个独立的继电器单元,第一个继电器单元配有公共端插头,另一个继电器单元不配公共端插头,前一继电器单元的常闭触点与另一个继电器单元的动触点连接;所述三速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和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所述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由单片机的第一I/O端口JDQ_L驱动控制继电器A的线圈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由单片机的第二I/O端口JDQ_H驱动控制继电器B的线圈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SS2和MOS管QSS1,所述三极管QSS2的基极通过电阻RSS1与单片机第一I/O端口JDQ_L连接,所述三极管QSS2的基极通过下拉电阻RSS2接地,三极管QSS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SS2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SS7接12v电源,同时连接MOS管QSS1的栅极,所述MOS管QSS1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SS1的正极,所述MOS管QSS1的源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DSS1的负极接整车电源,所述继电器A的线圈并联在所述续流二极管DSS1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SS4和MOS管QSS3,所述三极管QSS4的基极通过电阻RSS3与单片机第二I/O端口JDQ_H连接,所述三极管QSS4的基极通过下拉电阻RSS4接地,三极管QSS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SS4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SS8接12v电源,同时连接MOS管QSS3的栅极,所述MOS管QSS3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SS2的正极,所述MOS管QSS3的源极接地,所述续流二极管DSS2的负极接整车电源,所述继电器B的线圈并联在所述续流二极管DSS2的两端,所述单片机驱动电机驱动电路的三相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切换继电器A和继电器B与电机的低速档、中速档或高速档绕组连接,电机霍尔传感器通过霍尔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继电器信号切换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切换继电器A和继电器B的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武金萍唐纯东王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