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L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842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8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LC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变压器代替原来的一个变压器,两个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并联等效于单变压器原边绕组分成两个并联的原边绕组,由于两个并联的原边绕组具有均分电流的作用,所以使得原来流经一个原边绕组的电流分开流入两个绕组,因此流入一个原边绕组的电流变小,所以现有原边绕组的线径变小,同时,原来单变压器的热量分散到两个变压器,由于两个变压器相对于一个变压器而言增大了散热面积,所以可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温度。并且,由于流经原边绕组的电流减小,所以磁芯的窗口面积变小,使得LLC变压器的高度降低。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降低LLC电路温度和高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LC电路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LLC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大功率的电源都会选择LLC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LLC电路,由图1中可看出传统LLC电路中的变压器采用单变压器设计,单变压器的原边一个绕组,副边两个绕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之间采用单磁芯设计。 现有LLC变压器采用单变压器设计,由于电源的功率较大,流经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电流也较大,导致单变压器的原边绕组需要采用线径较大的铜线以及窗口面积较大的磁芯来承载较大的电流,较大的线径和较大的窗口面积增加了 LLC变压器的高度及漏感,导致LLC变压器难于应用在高度受限的场合。此外,LLC变压器在工作时温度较高,这限制了 LLC电路在大功率电源中的使用。 所以现在需要一种LLC电路来降低现有技术中LLC变压器在工作时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降低LLC变压器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LLC电路,本申请能够降低现有技术中LLC变压器在工作时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降低LLC变压器高度,使LLC电路能够在大功率电源中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LLC电路,包括: 相互并联的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采用中心抽头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异名端;或 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同名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异名端相连包括: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两个副边绕组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之间连接负载。 优选的,还包括: 电解电容; 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与两个副边绕组的公共连接点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异名端相连包括: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两个副边绕组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之间连接负载。 优选的,还包括: 电解电容; 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与两个副边绕组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的驱动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为MOS管。 [0031 ]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匝数相同,且与副边绕组的匝比相同。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LLC电路,本技术采用两个变压器代替原来的一个变压器,两个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并联等效于单变压器原边绕组分成两个并联的原边绕组,由于两个并联的原边绕组具有均分电流的作用,所以使得原来流经一个原边绕组的电流分开流入两个绕组,因此流入一个原边绕组的电流变变小,所以现有原边绕组的线径变小,同时,原来单变压器的热量分散到两个变压器,由于两个变压器相对于一个变压器而言增大了散热面积,所以可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温度,进而降低LLC电路的温度。并且,由于流经原边绕组的电流减小,所以磁芯的窗口面积变小,使得LLC变压器的高度降低。 此外,由于本技术降低了流经原边绕组的电流,所以还可以有效减小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损耗,从而可以降低LLC电路的总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LLC电路电路图; 图2a_2b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LLC电路电路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LLC电路电路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LLC电路电路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LLC电路中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电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LLC电路中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电流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LLC电路中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电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LLC变压器,包括: 相互并联的第一变压器BI和第二变压器B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谐振电容C,谐振电感L,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 ; 所述第一开关管Ql的漏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l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L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l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谐振电容C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BI和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谐振电容C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BI和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BI和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副边绕组采用中心抽头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与所述第一变压器BI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第二端相连。 其中,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变压器BI和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BI和所述第二变压器B2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BI的副边绕组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L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采用中心抽头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L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并联的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采用中心抽头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2.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异名端;或 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为异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为同名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异名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纪周张赵淼徐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