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592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落地扇,包括机头组件、机身管组件、底盘组件与底盘连接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及机头罩,所述机头罩固定于所述机头的中心,所述机头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机身管组件;所述底盘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盘连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过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机头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达到方便收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地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拆分后能收纳为一体的落地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落地扇基本由机头、机身、上下管组件和底盘这四大部件组成,各部件之间由螺纹紧固件连接。当酷暑消逝,用户对落地扇进行收纳时,将各部分拆散,有时需用工具如螺丝刀等。而且拆分后各部分体积大,且各部件及部分组合零件分散放置,这对广大用户落收纳带来很大不便,极易造成零件丢失,导致后续落地扇可能无法顺利组装使用。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落地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落地扇,包括机头组件、机身管组件、底盘组件与底盘连接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及机头罩,所述机头罩固定于所述机头的中心,所述机头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机身管组件;所述底盘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盘连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过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机头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管组件包括第一机身管与第二机身管;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机身管、所述第二机身管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机身管、所述第二机身管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扣;所述弹性扣将所述第一机身管与所述第二机身管分别卡紧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内。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身管上设置有第三螺接部;展开时,所述第一机身管垂直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触所述底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底盘连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过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与所述第一机身管上的第三螺接部相配合,将所述第一机身管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盘连接件为L形,所述L形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组件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的外廓与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相适应,并具有圆孔;展开时,所述装饰件嵌入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所述机身管组件通过所述装饰件的圆孔。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状与所述装饰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装饰件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的侧面上设置有弹性扣,所述弹性扣将所述装饰件卡紧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展开时,所述第二机身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身管的非固定端使用锁扣固定;所述第二机身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头的中心连接。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扣上设置倒角。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扣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落地扇拆分之后,将各零部件安置集成到底盘组件上,形成的组合体的形状和尺寸规则,减小了占用体积,方便使用者收纳;弹性扣的合理设计,在放置零件时起导向作用,直接将放置其内的零件滑入,方便收纳,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能很方便地将落地扇展开,且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手工即可完成,提高了展开组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展开时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头组件的机头罩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下表面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展开时局部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上表面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拆分后零件分散,不便收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落地扇来实现拆分后一体式收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展开时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100包括机头组件110、机身管组件120、底盘组件140与底盘连接件150。机头组件110包括机头112及机头罩114,机头罩114固定于机头112的中心,机头罩114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请结合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头组件的机头罩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机头罩114为方形槽,在方形槽的底面中心设置一圆孔,同时在底面上焊接一个螺母,螺母的轴线与圆孔的轴线重合。还可以采用直接在方形槽的底面上做螺纹孔。焊接螺母的方式能够将方形槽单独加工,简化了方形槽的生产工序,应优先采用。底盘组件140包括底盘本体144,底盘本体144上设置有中心通孔142。请结合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下表面的主视示意图,底盘本体14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机身管组件120,收纳时将机身管组件120放置于凹槽内。底盘连接件150上设置有第二螺接部,底盘连接件150通过底盘本体144的中心通孔142,底盘连接件150上的第二螺接部与机头罩114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收纳时将底盘组件140与机头组件110连接成一体。较优地,机身管组件120包括第一机身管122与第二机身管124。在底盘本体14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状分别与第一机身管122、第二机身管124的形状相适应,第一机身管122、第二机身管124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请结合图4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扣146,弹性扣146将第一机身管122、第二机身管124卡紧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侧面上可根据第一机身管122、第二机身管124的尺寸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扣146。这样可以在拆分落地扇之后将各零部件安置在底盘组件140上,集成到一起,形成的组合体的形状和尺寸规则,减小了占用体积,方便使用者收纳。较优地,在弹性扣146上设置倒角,在放置零件时起导向作用,直接将零件滑入槽内,方便收纳,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弹性扣146分别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一体成型,弹性扣146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之间设置开口,增加弹性扣146的弹性,有利于放置零件。请参阅图5、图6与图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收纳时的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底盘连接件150为L形,一端的第二螺接部为外螺纹,机头罩114的第二螺接部采用焊接螺母。收纳时,先将底盘组件140覆盖在机头组件110上,然后底盘连接件150穿过中心通孔142,底盘连接件150上的外螺纹与机头罩114的焊接螺母配合安装,将底盘组件140与机头组件110固定成一体,同时L形的另一端将底盘组件140的位置限定。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落地扇的展开时局部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组件的上表面的主视示意图,第一机身管122上设置有第三螺接部。展开时,步骤如下:第一机身管122垂直放置在底盘本体144的中心,第一机身管122设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触底盘本体144的上表面;底盘连接件150通过底盘本体144的中心通孔142,底盘连接件150上的第二螺接部与第一机身管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落地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地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组件、机身管组件、底盘组件及底盘连接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及机头罩,所述机头罩固定于所述机头的中心,所述机头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机身管组件;所述底盘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盘连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过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机头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组件、机身管组件、底盘组件及底盘连接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及机头罩,所述机头罩固定于所述机头的中心,所述机头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机身管组件;所述底盘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盘连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过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机头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管组件包括第一机身管与第二机身管;所述底盘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机身管、所述第二机身管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机身管、所述第二机身管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扣;所述弹性扣将所述第一机身管与所述第二机身管分别卡紧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身管上设置有第三螺接部;展开时,所述第一机身管垂直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触所述底盘本体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瑶陈宇强李曙光廖送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