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57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0:29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包括聚光透镜和分光器,太阳光经聚光透镜后进入分光器分为两路,一路入射至光伏电池发电,另一路入射至热电模块的热端实现温差发电,热电模块的冷端安装散热供热器,同时起到对热电模块散热以及对外供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将太阳光谱分为两路,光伏和热电模块均对外供电,发电效率高,且利用热电模块的冷端散热量对外供热,整体的太阳能利用效率高;热电模块冷端的温度可以在100℃内变化,因此,可以供热的温度范围广,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化石能源存在污染日益严重且不可再生的问题,发展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储量丰富,是一种环保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充足、长寿、分布广泛、安全、清洁、技术可靠等优点。我国幅员广大,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每年接受太阳能辐射能约50X 115MJ,全国太阳能辐射总量约为3350?8370MJ/m2,中值为5860MJ/m2。因此,开发利用太阳能对我国今后的能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截止2013年底,我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达16.5GW,光伏电池的产量也达到世界产量的一半。尽管如此,太阳能的热电联产装置却十分稀少。所谓太阳能热电联产,就是利用太阳能同时发电和供热,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且使用范围更广,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大规模太阳能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将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方案中,也有太阳能热电联产的装置。申请号为200810117063.X的专利技术专利“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采用反射聚光器将太阳光汇聚于吸热滤光器,滤光器内腔中盛装热媒,吸收一部分太阳光能量,剩余的部分透射到光伏电池发电。该装置仅是光伏电池发电,另外,反射聚光焦点在吸热滤光器内,进入光伏电池时已经发散,电池的发电效率低。申请号为200710063481.0的专利技术专利“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聚集器”、申请号为201220068262.8的技术专利“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组件”以及申请号为201220090618.8的技术专利“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三者的基本结构较为类似,均是在光伏电池的背面安装散热供热器,利用光伏电池本身的余热进行供热。申请号为201110103847.9的专利技术专利“太阳能光伏热电制热模块及光伏热电热水系统”、申请号为201010214752.X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光热混合发电及热利用一体化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两者均是一种叠层式的结构,光伏电池、热电芯片组以及散热器三者层叠在一起,热电芯片利用光伏电池的余热发电,散热器则进一步利用余热供热。申请号为200880025371.8的专利技术专利“太阳能热电和太阳能热的热电联产”,是吸收太阳辐射传递给热电模块发电,热电模块的冷端热量进行供热。 这些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多采用层叠的技术方案,利用光伏电池板的余热进行发电或供热:(I)光伏电池背面安装散热器;(2)光伏电池背面安装热电芯片组,芯片组的冷端再安装散热器。这样的方式,受限于光伏电池本身的温度限制,余热的品质较低,供热温度一般不超过50°C,背面安装的热电芯片组由于温差过低,发电功率和效率均很低。申请号为200810117063.X的专利技术专利“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也采用了层叠方式,但散热供热器即文中所提到的吸热滤光器,是放置于光伏电池表面,但由于太阳光的反射聚光焦点在吸热滤光器内,进入光伏电池的光已经发散,发电效率低,此外,同样的原因,供热温度一般不超过50°C。申请号为200880025371.8的专利技术专利“太阳能热电和太阳能热的热电联产”,仅使用热电芯片组发电,而并未采用光伏电池,整体的发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采用分光的方式,将聚焦后的太阳光分割成两路,发电效率高,且整体的太阳能利用率高,此外,可以提供更高品质的热量,供热温度可以在100°c以内变化,扩大供热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包括聚光透镜I和分光器2,太阳光经聚光透镜I后进入分光器2分为两路,一路入射至光伏电池3发电,另一路入射至热电模块5的热端实现温差发电,热电模块5的冷端安装散热供热器6,同时起到对热电模块5散热以及对外供热的作用。 所述聚光透镜I使用超白玻璃或透明塑料制作而成,聚光比在100和1000之间。 所述入射至光伏电池3的一路光主要包括可见光和波长在1.1微米以下的近红外光部分;另一路光为剩余波段,主要包括远红外和紫外部分,全部入射至热电模块5。 所述热电模块5采用单级热电芯片或多级级联的热电芯片组。 所述热电芯片的制作材料随温度而不同,应用在300 °C以内环境采用碲化铋,300°C到500°C之间环境采用碲化铅,5000C以上环境采用锑化钴。 所述热电模块5的热端设置有对紫外光及红外光具有高吸收特性的吸收涂层4。 所述散热供热器6包括一个带有进水/气口 7和出水/气口 8的空腔9,空腔9中有翅片组,翅片组采用板翅片10或针翅片11形式。 所述散热供热器6使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以铜或者铝为主。 所述散热供热器6的散热供热介质是水或者空气,为建筑物提供热水或者热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将太阳光谱分为两路,光伏和热电模块均对外供电,发电效率高,且利用热电模块的冷端散热量对外供热,整体的太阳能利用效率高。热电模块冷端的温度可以在100 °c内变化,因此,可以供热的温度范围广。 2、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散热供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针翅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包括聚光透镜I和分光器2,聚光透镜I使用超白玻璃或透明塑料制作而成,聚光比在100和1000之间。太阳光经聚光透镜I后进入分光器2分为两路,一路光主要包括可见光和波长在1.1微米以下的近红外光部分,入射至光伏电池3发电;另一路光为剩余波段,主要包括远红外和紫外部分,全部入射至热电模块5的热端实现温差发电。为了提高热电模块5对光线的利用效率,热电模块5的热端涂覆有对紫外光及红外光具有高吸收特性的吸收涂层4,热电模块5的冷端安装散热供热器6,同时起到对热电模块5散热以及对外供热的作用。 热电模块5采用单级热电芯片或多级级联的热电芯片组,热电芯片的制作材料随温度而不同,应用在300 0C以内环境采用碲化铋,300 0C到500 °C之间环境采用碲化铅,500°C以上环境采用锑化钴。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散热供热器6的主体9为一个空腔,空腔两端分别是进水/气口 7和出水/气口 8,内部则是翅片组,可采用板翅片10或针翅片11等形式。散热供热器6整体使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以铜或者铝为主。散热供热介质是水或者空气,为建筑物提供热水或者热风。 本技术的制作方法为:采用超白玻璃制作一个聚光比满足要求的聚光透镜1,然后采用复合材料制作一个分光器2,接着购买光伏电池3和热电模块5,在热电模块的热端喷涂一层已商用的吸收涂层4,同时根据散热和供热的需求,设计出散热供热器6,内部的翅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透镜(1)和分光器(2),太阳光经聚光透镜(1)后进入分光器(2)分为两路,一路入射至光伏电池(3)发电,另一路入射至热电模块(5)的热端实现温差发电,热电模块(5)的冷端安装散热供热器(6),同时起到对热电模块(5)散热以及对外供热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透镜(I)和分光器(2),太阳光经聚光透镜(I)后进入分光器(2)分为两路,一路入射至光伏电池(3)发电,另一路入射至热电模块(5)的热端实现温差发电,热电模块(5)的冷端安装散热供热器(6),同时起到对热电模块(5)散热以及对外供热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I)使用超白玻璃或透明塑料制作而成,聚光比在100和10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至光伏电池(3)的一路光主要包括可见光和波长在1.1微米以下的近红外光部分;另一路光为剩余波段,主要包括远红外和紫外部分,全部入射至热电模块(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模块(5)采用单级热电芯片或多级级联的热电芯片组。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安君许世森李启明彭文博刘大为朱连峻高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