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973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中框、散热铝座以及发光条;该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该散热铝座设置于下盖内,该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前述散热通槽裸露在外,散热铝座具有一安装部;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灯,该基板抵于安装部上,多个LED灯正对导光板的一侧面;藉此,通过在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使得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散热通槽裸露在外,从而使得散热铝座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扩散,有效对LED灯进行散热,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满足了产品薄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源(Back 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IX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近年来,由于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环保、色域广、高亮度等优势,逐渐成为液晶显示器背光的首选光源。然而采用LED作为液晶显示器光源也存在着固有缺陷:LED的输入功率中,有大约70%的输入功率转化为热能,会导致LED和背光源的温度急剧上升,特别是多颗大功率LED同时使用时,发热更严重。 然而,现有之背光源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使得产品寿命较低,目前为了有效给LED降温,现有背光源的体积必须足够大,以提供有效的散热空间,然而,这一做法难以达到背光源薄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背光源散热效果不佳并且难以达到背光源薄型化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中框、散热铝座以及发光条;该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该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内,该中框与下盖的周缘连接固定,中框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的表面周缘;该散热铝座设置于下盖内,该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前述散热通槽裸露在外,散热铝座具有一安装部;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灯,该基板抵于安装部上,多个LED灯正对导光板的一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通槽位于下盖底面的一短侧边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铝座的底面一体延伸出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嵌于散热通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的底面与下盖的外底面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铝座包括有主体部以及前述安装部,该安装部于主体部的一侧边缘一体向上延伸出,主体部的另一侧边缘一体向上延伸出有支撑部,该支撑部抵于反射膜的底面上,支撑部与安装部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在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使得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散热通槽裸露在外,从而使得散热铝座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扩散,有效对LED灯进行散热,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满足了产品薄型化的要求。 二、通过设置有支撑部,配合利用支撑部与安装部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以便于通过对流方式使散热铝座上的热量散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散热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4是图3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下盖11、散热通槽 21、反射膜22、导光板 23、第一扩散膜24、第一增光膜 25、第二扩散膜26、第二增光膜 30、中框40、散热铝座 41、安装部42、定位部 43、主体部44、支撑部 401、安装孔402、散热空间 50、发光条51、基板[0031 ]52、LED 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盖10、反射膜21、导光板22、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第二增光膜26、中框30、散热铝座40以及发光条50。 该下盖10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11,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通槽11位于下盖10底面的一短侧边缘,但不局限于短侧边缘,也可以为长侧边缘,不以为限。 该反射膜21、导光板22、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第二增光膜25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10内,该中框30与下盖10的周缘连接固定,中框30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26的表面周缘。 该散热铝座40设置于下盖10内,该散热铝座40的底面通过前述散热通槽11裸露在外,以使得散热铝座40上的热量能快速散去,散热铝座40具有一安装部41 ;该发光条50包括有基板51以及设置于基板51上的多个LED灯52,该基板51抵于安装部41上,多个LED灯52正对导光板22的一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铝座40的底面一体延伸出有定位部42,该定位部42嵌于散热通槽11内,以实现散热铝座40定位安装,该定位部42的底面与下盖10的外底面平齐,该定位部4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401,以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安装。 另外,该散热铝座40包括有主体部43以及前述安装部41,该安装部41于主体部43的一侧边缘一体向上延伸出,主体部43的另一侧边缘一体向上延伸出有支撑部44,该支撑部44抵于反射膜21的底面上,支撑部44与安装部41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402,以便于通过对流方式使散热铝座40上的热量散去。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时,LED灯52发出的光从导光板22的侧面进入导光板22内,光线在导光板22内传导,并在反射膜21的作用下光线朝上传导,然后,光线依次经过第一扩散膜23、第一增光膜24、第二扩散膜25和第二增光膜26均匀扩散后射出,实现了面发光。在工作过程中,LED灯52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51传导至散热铝座40上,由于散热铝座40的底面通过散热通槽11裸露在外,因而使得散热铝座40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扩散,通过配合利用散热空间402的空气对流,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在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使得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散热通槽裸露在外,从而使得散热铝座上的热量能够迅速向外扩散,有效对LED灯进行散热,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满足了产品薄型化的要求。其次,通过设置有支撑部,配合利用支撑部与安装部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间,以便于通过对流方式使散热铝座上的热量散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中框、散热铝座以及发光条;该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该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内,该中框与下盖的周缘连接固定,中框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的表面周缘;该散热铝座设置于下盖内,该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前述散热通槽裸露在外,散热铝座具有一安装部;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灯,该基板抵于安装部上,多个LED灯正对导光板的一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盖、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中框、散热铝座以及发光条;该下盖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散热通槽;该反射膜、导光板、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扩散膜、第二增光膜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下盖内,该中框与下盖的周缘连接固定,中框的内周缘抵压在第二增光膜的表面周缘;该散热铝座设置于下盖内,该散热铝座的底面通过前述散热通槽裸露在外,散热铝座具有一安装部;该发光条包括有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灯,该基板抵于安装部上,多个LED灯正对导光板的一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定毛山罗明邹华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帝光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