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通过N电极区域设有表面粗糙的凹槽结构,从而增加发光面积,改变全反射临界角,减少了发生全反射现象,以达到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光萃取效率;通过在表面粗糙的凹槽结构上形成N电极,可以增加电极与凹槽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电极粘附性,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可靠性。【专利说明】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一种可以增加出光面积、提高光萃取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英文为Light Emitting D1de,简称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出黄、绿、蓝等各种颜色的可见光及红外和紫外不可见光。 如图1所示,在常规正装发光二极管结构中,包括基板100,由下往上堆叠的N型层101、发光区102、P型层103、电流扩展层105、P电极106以及设置在裸露的N型层107表面上的N电极106。由于N电极区域107是平面结构,不利于光导出,且光滑平面会增加发生全反射机率,限制了光的萃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由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及夹在两层之间的量子阱层组成的发光外延层,以及位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的P电极、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的N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区域设有表面粗糙的凹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康伟,林素慧,许圣贤,林潇雄,刘传桂,郑建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