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436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所述前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所述后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该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结构简单,整体结构刚性好,成型工艺和装配工艺简单,前、后桥架与双纵梁多层底盘架有充分定位和牢靠连接,实现整体受力,而且轴距和轮距均可自由调整,便于系列化汽车底盘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指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对电动汽车,轻量化的意义更大,对轻量化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显著的轻量化效果,需要从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现有客车结构分为承载式车身结构和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前者的底盘结构部分由一系列空间桁架结构组成,桁架之间的空间用于储存行李,在底盘结构上继续焊接车身结构,形成的空间用于乘客区,这种整体受力式承载车身的重量较轻,但是乘客区位置较高,车辆高度也随之增加,该车身结构主要用于旅游客车。后者的底盘结构主要由双纵梁组成,在纵梁上布置一系列安装点用于安装底盘零部件和车厢,因此两条纵梁既是安装基础件,又是主要受力结构件,该车身结构主要用于公交客车,但是,该底盘结构存在如下几大缺陷:1、重量尺寸大、重量大;2、纵梁空间形状复杂,成型较困难;3、纵梁上的硬点位置固定,缺乏可调性,难以支持系列化产品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它既综合了整体受力式车身结构和双纵梁车身结构的优点,又有效避免其缺点,在保证整体结构刚性优良的同时,大大实现了轻量化,简化了成型工艺和装配工艺,既能有效安装底盘系统,又能够灵活地调整轴距和轮距,支持系列化底盘开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所述前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所述后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后桥架包括前挑梁、后挑梁、前挂耳座和后挂耳座,所述前挑梁、后挑梁分别榫接于纵向大梁,所述前挂耳座、后挂耳座对应固定于所述前挑梁和后挑梁。作为优选,所述前桥架的整体呈U形,U形前桥架的两个竖直端内侧面均与纵向大梁的外侧面贴合固定;所述纵向大梁的内部插设有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杆的一端与纵向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的另一端与U形前桥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前挑梁和后挑梁的数量各为两条,两条前挑梁呈水平分布或竖直分布,两条后挑梁呈水平分布或竖直分布,两条前挑梁之间连接有前跨梁,两条后挑梁之间连接有后跨梁,所述前挂耳座、后挂耳座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前跨梁、后跨梁。作为优选,所述前挑梁和后挑梁的数量各为四条,四条前挑梁和四条后挑梁各呈口字型分布,相邻的两条前挑梁之间连接有前跨梁,相邻的两条后挑梁之间连接有后跨梁,所述前挂耳座、后挂耳座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前跨梁、后跨梁。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大梁的横截面呈倒L型或T字型,所述若干横梁分别水平榫接于倒L型纵向大梁或T字型纵向大梁的上下两个层面,形成两层地板底盘架。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大梁的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若干横梁分别水平榫接于工字型纵向大梁的上下两个层面,形成两层地板底盘架。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大梁的横截面呈字型,所述若干横梁分别水平榫接于字型纵向大梁的上下两个层面,形成两层地板底盘架。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大梁与横梁均为铝合金型材梁;所述纵向大梁的横截面内布置若干子空腔,所述子空腔与横梁形成榫接的几何关系。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大梁和横梁均为矩形截面的钢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通过纵向大梁与横梁榫接形成双纵梁多层底盘架,使前、后桥架分别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它既综合了整体受力式车身结构和双纵梁车身结构的优点,又有效避免其缺点,在保证整体结构刚性优良的同时,大大实现了轻量化,简化了成型工艺和装配工艺,既能有效安装底盘系统,又能够灵活地调整轴距和轮距,支持系列化底盘开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前桥架与纵向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后桥架与纵向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后桥架与纵向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后桥架与纵向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后桥架与纵向大梁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纵向大梁11—横梁12—子空腔2—双纵梁多层底盘架3—前桥架31—竖直端32—连接插杆4—后桥架41—前挑梁42—后挑梁43—前挂耳座44—后挂耳座45—前跨梁46—后跨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1和若干横梁11,若干横梁11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1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11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1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2;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2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3,所述前桥架3通过两条纵向大梁1进行固定;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2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4;所述后桥架4通过两条纵向大梁1进行固定。通过纵向大梁1与横梁11榫接形成双纵梁多层底盘架2,使前、后桥架4分别通过两条纵向大梁1进行固定;它既综合了整体受力式车身结构和双纵梁车身结构的优点,又有效避免其缺点,在保证整体结构刚性优良的同时,大大实现了轻量化,简化了成型工艺和装配工艺,既能有效安装底盘系统,又能够灵活地调整轴距和轮距,支持系列化底盘开发。作为优选,所述前桥架3的整体呈U形,U形前桥架3的两个竖直端31内侧面均与纵向大梁1的外侧面贴合固定;所述纵向大梁1的内部插设有连接插杆32,所述连接插杆32的一端与纵向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32的另一端与U形前桥架3固定连接。前桥架3采用U形结构,其结构简单,而且连接强度高。两个竖直端31内侧面与纵向大梁1的外侧面贴合固定。具体地,前桥架3的内侧面焊接有钢板,所述纵向大梁1通过另一钢板与前桥架3的钢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插杆32可以采用钢管,钢管与纵向大梁1连接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钢管与前桥架3连接的一端采用焊接,实现前桥架3与纵向大梁1的牢固连接。本实施例的后桥架4包括前挑梁41、后挑梁42、前挂耳座43和后挂耳座44,所述前挑梁41、后挑梁42分别榫接于纵向大梁1,所述前挂耳座43、后挂耳座44对应固定于所述前挑梁41和后挑梁42。当前挑梁41、后挑梁42具备足够强度时,本实施例的后桥架4可采用单一的前挑梁41和单一的后挑梁42。前挑梁41和后挑梁42可以灵活榫接于纵向大梁1的不同位置,前挂耳座43、后挂耳座44对应固定于前挑梁41和后挑梁42,使得前挂耳座43、后挂耳座44之间的间距可灵活调整,安装方便快捷,满足不同轴距的需要调整。本实施例的纵向大梁1的横截面可以呈倒L型、T字型、工字型或字型等等截面形状。当纵向大梁1的横截面可以呈倒L型时,所述若干横梁11分别水平榫接于倒L型纵向大梁1的上下两个层面,形成两层地板底盘架。倒L型的纵向大梁1可以有两个定位面,一个是水平榫接构成的定位面,另一个是竖直榫接构成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所述前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所述后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纵向大梁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分布于两条纵向大梁的不同高度层面及不同纵向位置,若干横梁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形成整体受力的双纵梁多层底盘架;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桥架,所述前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双纵梁多层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桥架;所述后桥架通过两条纵向大梁进行固定;所述后桥架包括前挑梁、后挑梁、前挂耳座和后挂耳座,所述前挑梁、后挑梁分别榫接于纵向大梁,所述前挂耳座、后挂耳座对应固定于所述前挑梁和后挑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架的整体呈U形,U形前桥架的两个竖直端内侧面均与纵向大梁的外侧面贴合固定;所述纵向大梁的内部插设有连接插杆,所述连接插杆的一端与纵向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杆的另一端与U形前桥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盘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挑梁和后挑梁的数量各为两条,两条前挑梁呈水平分布或竖直分布,两条后挑梁呈水平分布或竖直分布,两条前挑梁之间连接有前跨梁,两条后挑梁之间连接有后跨梁,所述前挂耳座、后挂耳座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前跨梁、后跨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受力的客车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志坚周江何志昌龙飞永张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