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及布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8281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及布放方法,其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和固定在所述浮体拖船上的起吊装置,浮体拖船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直径相适应,U型开口边设有多个固定桩,起吊装置包括导轨横梁、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和电动葫芦,导轨横梁通过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固定在浮体拖船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装在导轨横梁下方,电动葫芦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上并可以前后移动。通过该布放装置可以方便地将培育好的生态钵运送到需要投放的水域。本布放装置结构简单、吊装平稳,尤其适用于湖泊浅水水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和固定在所述浮体拖船上的起吊装置,浮体拖船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直径相适应,U型开口边设有多个固定桩,起吊装置包括导轨横梁、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和电动葫芦,导轨横梁通过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固定在浮体拖船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装在导轨横梁下方,电动葫芦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上并可以前后移动。通过该布放装置可以方便地将培育好的生态钵运送到需要投放的水域。本布放装置结构简单、吊装平稳,尤其适用于湖泊浅水水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工程
,特别涉及强风浪作用浅水区一种生态钵的布放。
技术介绍
由于湖泊季节性水位变化和风大浪急的长期影响,采用传统的植被恢复技术,在湖面和湖滨大堤前恢复植被存在很大的困难。植被往往还没有生长好就在风浪、水流的作用下受到了破坏。生态钵的专利技术解决了大风浪湖泊湖滨带植被恢复的技术难题:可以先将植被在生态钵里进行培育,等到生态钵内植物根系扎深植被良好发育后,将生态钵放置到湖泊中强风浪水域,这样的植被被整体移植到湖泊后就能在风浪水流中存活下来。但是由于生态钵的钵壁一般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里面的填充材料包括砾石、碎石和泥土,因此每个生态钵都非常重,而修复区水深又相对较浅,怎样将这些培育好的生态钵运送到浅水湖泊中需要投放的水域是目前生态恢复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在需要恢复植被的湖泊里布放生态钵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来布放生态钵的方法,能够解决湖泊水深浅,运输船吃水不可能深的难题,很方便地将生态钵布放到指定的水域。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和固定在所述浮体拖船上的起吊装置,浮体拖船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直径相适应,U型开口边设有多个固定桩,起吊装置包括导轨横梁、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和电动葫芦,导轨横梁通过导轨竖支撑架和导轨侧撑梁固定在浮体拖船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装在导轨横梁下方,电动葫芦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上并可以前后移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U型开口边设有固定桩数量为10个。 进一步改进在于:导轨竖支撑架、导轨侧撑梁、运动导轨均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 —种采用布放装置来布放生态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a将所述的布放装置拖到湖岸边码头;b将培育好的生态钵通过所述布放装置上的电动葫芦吊起来并移放到U型开口水体中,将U型开口水体中生态钵通过其起吊扣系在浮体拖船固定桩上,生态钵全部或部分没入水中,没于水中的高度视水深确定,主要是生态钵底不触湖底就行;c重复步骤b将多个生态钵吊放到U型开口水体中;d将所述的布放装置拖到湖中指定布放生态钵的水域;e移动布放装置使放置在U型开口水体中的一个生态钵到指定水域,去除生态钵与固定桩上系扣,将生态钵慢慢放置入湖中;f重复步骤d、e,将所述布放装置U型开口水体中的所有生态钵放置到指定水域中;g重复步骤a-f,直至将所有需要移动的生态钵放置到指定水域中。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有:I)本布放装置结构简单,在浮体拖船上安装套起吊装置,采用了最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将生态钵布放到指定水域中。2)本布放装置在运送生态钵时,由于生态钵是卡在U型开口水体中,生态钵大部分或全部是沉没在水中,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减轻生态钵的重量,使浮体拖船吃水减小;另一方面可浮体拖船及生态钵重心位置降低,增加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拖动本布放装置更加轻松方便。3)由于本布放装置采用了双U型的浮体拖船,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在起吊生态钵时非常平稳,能够起吊更重、更高的生态钵。4)由于本布放装置是将运送钵体的浮体拖船和起吊装置结合在一起,所以不需要很大的起吊作业空间,能够适应更多的湖泊水域进行布放。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布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布放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布放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布放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浮体拖船,2起吊装置,3生态钵,4导轨横梁,5导轨竖支撑架,6导轨侧撑梁,7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8电动葫芦,9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 参见图1----4,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I和固定在浮体拖船I上的起吊装置2,浮体拖船I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3直径相适应,起吊装置2包括导轨横梁4、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和电动葫芦8,导轨横梁4通过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固定在浮体拖船I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装在导轨横梁4下方,电动葫芦8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上并可以前后移动,U型开口边设有固定桩9数量优选为10个,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运动导轨7均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 一种用上述布放装置来布放生态钵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a将所述的布放装置拖到湖岸边码头;b将培育好的生态钵3通过上述布放装置上的电动葫芦8吊起来并移放到U型开口水体中,将U型开口水体中生态钵3通过其起吊扣系在固定桩9上,生态钵3全部或部分没入水中,没于水中的高度视水深确定,主要是生态钵3底不触湖底就行;c重复步骤b将多个生态钵3吊放到U型开口水体中;d将上述的布放装置拖到湖中指定布放水域;e移动布放装置使放置在U型开口水体中的一个生态钵3到指定水域,去除生态钵3与固定桩上系扣,将生态钵3慢慢放置入湖中;f重复步骤d、e,将上述布放装置U型开口水体中的所有生态钵3放置到指定水域中。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1)和固定在所述浮体拖船(1)上的起吊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拖船(1)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3)直径相适应,U型开口边设有多个固定桩(9),所述的起吊装置(2)包括导轨横梁(4)、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和电动葫芦(8),导轨横梁(4)通过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固定设置在浮体拖船(1)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装在导轨横梁(4)下方,电动葫芦(8)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上并可以沿导轨前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钵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开口边设有固定桩(9)数量为10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钵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 )、运动导轨(7 )均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布放装置来布放生态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a将所述的布放装置拖到湖岸边码头; b将培育好的生态钵(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钵布放装置,包括一个浮体拖船(1)和固定在所述浮体拖船(1)上的起吊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拖船(1)形状为双U型,U型开口的尺寸与需要布放的生态钵(3)直径相适应,U型开口边设有多个固定桩(9),所述的起吊装置(2)包括导轨横梁(4)、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和电动葫芦(8),导轨横梁(4)通过导轨竖支撑架(5)、导轨侧撑梁(6)固定设置在浮体拖船(1)上,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装在导轨横梁(4)下方,电动葫芦(8)装在起吊电动葫芦水平运动导轨(7)上并可以沿导轨前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平徐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