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无触点电子点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17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体化无触点电子点火器,它是带有安装槽孔的安装底座与壳体固连,壳体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磁脉冲传感器,磁脉冲传感器的感应凸齿露于壳体外,壳体外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的输出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制造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由于使用了超小型磁脉冲传感器,因而大大减小了产品的体积,可同控制电路溶为一体组成一体化结构,使用安装和调试都极为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点火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电子点火器。随着对汽车排放要求的日趋严格,汽车上的电子点火系统将全部配用电子点火器。因此要求电子点火器具有高的可靠性和长的使用寿命,还要具有低的使用成本和小巧的体积。而现在使用的电子点火器,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功率开关管用的是双极型三极管,由于双极管三极管本身固有析缺陷,如基极为电流驱动、输入阻抗低、驱动功率大、匹配电路较复杂;集电极电流具有正温度系数,易发生热击穿,大电流工作时,需温度补偿,易发生二次击穿,开关速度较慢,损耗较大,限制了最高工作频率,因此用在高温、高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电子点火器的工作不可靠,使用寿命短;二是处理电路用的是专用点火集成电路,成本高;三是传感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能作为控制电路板上的一个元件同控制电路溶为一体,因而整个电子点火器体积较大、相互连接线较多,不便于安装调整和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一体化无触点电子点火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带有安装槽孔的安装底座与壳体固连,壳体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磁脉冲传感器,磁脉冲传感器的感应凸齿露于壳体外,壳体外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的输出导线。用螺钉通过安装槽孔将本技术安装在汽车分电器内,并使感应凸齿与分电器内的触发轮任一凸齿相对应,分电器的接地线与安装底座连接,控制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导线连接在分电器内的输出端口上。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分电器的触发轮转动,磁脉冲传感器通过感应凸齿感应到一个频率与分电器转速成正比的感应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输送到控制电路中,经控制电路放大处理后,通过输出导线输出,使高压点火线圈的初极电流的周期性地通断,从而使高压点火线圈的次极感应出高压,经火花塞击穿空气产生高压火花达到汽油机点火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高了点火系中电子点火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电子点火器使用寿命,由于使用运放集成电路,显著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使用了超小型磁脉冲传感器,因而大大减小了产品的体积,可同控制电路溶为一体组成一体化结构,使用安装和调试都极为方便。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电路的线路图;图3为磁脉冲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带有安装槽孔1的安装底座2与壳体3固连,壳体3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4连接的磁脉冲传感器5,磁脉冲传感器5的感应凸齿6露于壳体3外,壳体3外设置有与控制电路4输出端连接的输出导线7。如图4所示,用螺钉通过安装槽孔1将本技术安装在汽车分电器内,并使感应凸齿6与分电器内的触发轮13任一凸齿相对应,分电器的接地线14与安装底座2连接,控制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导线7连接在分电器内的输出端口15上。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分电器的触发轮13转动,磁脉冲传感器5通过感应凸齿6感应到一个频率与分电器转速成正比的感应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输送到控制电路中,经控制电路放大处理后,通过输出导线7输出,使高压点火线圈的初极电流的周期性地通断,从而使高压点火线圈的次极感应出高压,经火花塞击穿空气产生高压火花达到汽油机点火的目的。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4是由电压比较放大器、点火提前角调整电路、稳压电路、过压保护电路、低温低压启动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和功率开关器件组成,磁脉冲传感器的两输出端分别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2脚、第3脚上,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8脚与电源端连接,第4脚接地,电压比较放大器是由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构成,一端接地的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3脚连接,一端接地的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2脚连接,一端接地的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3脚连接,一端与电源连接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3脚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两端并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第五电阻R5的两端并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6脚与第7脚之间,一端与电源端连接的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5脚连接,一端接地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5脚连接;点火提前角调整电路是由第三电容C3、第十二电阻R12构成,第三电容C3与第十二电阻R12串联后并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2脚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7脚之间;稳压电路是由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V1、第四电容C4、第十一电阻R11、整流二极管V4构成,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容C4的两端均并接在电源端与地之间,第一稳压二极管V1的正极、负极分别与地、电源端连接,一端与电源端连接的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整流二极管V4的负极连接,整流二极管V4的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三极管V5、第二稳压二极管V2、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构成,三极管V5的集电极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5脚连接;三极管V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5的基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V2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一端与第二稳压二极管V2的负极连接的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功率开关器件就是MOS场效应功率管V6;低温低压启动电路是由第五电容C5、第八电阻R8和第三二极管V3构成,第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7脚连接的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MOS场效应功率管V6的栅极连接,MOS场效应功率管V6的源极与电源正极连接,MOS场效应功率管V6的漏极接地,一端与MOS场效应功率管V6的栅极连接的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V3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V3的正极与电源端连接,输出导线7的一端连接在MOS场效应功率管V6的源极上。如图2所示,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组成的是型号为LM2904N的运算放大器,是市售产品。控制电路是这样工作的磁脉冲传感器输出的微弱弱正弦交变信号经过防干扰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对输入信号进行匹配后,进入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正向和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3脚设置的比较电压,信号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内部进行比较放大后,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1的第1脚输出方波电压,将方波电压输入到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6脚正向输入端,再经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整形放大后,经第二运算放大器IC1-2的第7脚输出控制方波电压,此电压通过第五电容C5的耦合到MOS场效应管V6的栅极端,使MOS场效应管V6导通或截止,通断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回路。其中通过由第四整流二极管V4、第十一电阻R11、第四电容C4、第一电容C1和第一稳压二极管V1组成的稳压电路给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无触点电子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带有安装槽孔(1)的安装底座(2)与壳体(3)固连,壳体(3)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4)连接的磁脉冲传感器(5),磁脉冲传感器(5)的感应凸齿(6)露于壳体(3)外,壳体(3)外设置有与控制电路(4)输出端连接的输出导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政朱传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