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503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包括支承座、上支承、下支承,支承座上设两条或多条同心圆弧形T形槽,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轴向设沉孔,上支承和/或下支承的通孔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环,定位环穿过圆弧形T形槽中的通孔经压紧螺栓及沉孔内的定位螺母与支承座连接,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至少设有两个定位环并与相应数量的圆弧形T形槽的通孔配合,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通过压紧螺栓、压紧片及紧固螺母与支承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和/或下支承设沉孔,经定位环通过螺栓和任两圆弧形T形槽与支承座连接,实现两支承角和支承夹角的固定,然后沿定位环滑动沿支承实现偏心量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包括支承座、上支承、下支承,支承座上设两条或多条同心圆弧形T形槽,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轴向设沉孔,上支承和/或下支承的通孔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环,定位环穿过圆弧形T形槽中的通孔经压紧螺栓及沉孔内的定位螺母与支承座连接,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至少设有两个定位环并与相应数量的圆弧形T形槽的通孔配合,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通过压紧螺栓、压紧片及紧固螺母与支承座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在上和/或下支承设沉孔,经定位环通过螺栓和任两圆弧形T形槽与支承座连接,实现两支承角和支承夹角的固定,然后沿定位环滑动沿支承实现偏心量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专利说明】一种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
本技术属于滚动轴承设备
,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的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
技术介绍
电磁无心夹具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通过线圈产生电磁效应,使工件磁化并将工件端面吸紧,实现工件轴向定位。而工件的径向定位是靠调节两个支承,使安放在支承上的工件中心偏离工件轴中心。采用电磁无心夹具来磨削轴承套圈,可以获得高于主轴旋转精度的加工精度和上、下料快捷的高效性能。因此,电磁无心夹具在轴承套圈等精度要求较高回转环体的磨削中得以广泛运用。在无心磨削过程中,由于回转体内外表面的原始几何精度不一,无论是采用以外圆定位磨内孔、以外圆定位磨外圆,还是以内圆定位磨外圆,工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跳动。因此,为了保持磨削的顺利进行,通过调节支承相对于轴心的位置设定偏心量e值,以抑制跳动,保证磨削精度。同时,也通过调节两支承的支承角α和支承夹角β,来保证磨削加工的精度和磨削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在电磁心轴连接的外壳上设置单圆弧形T形槽,支承底座通过连接螺栓与T形槽和外壳连接来调节支承角和支承夹角,然后支承体通过腰槽与支承底座连接实现支承体的轴向移动,来调节偏心量e。虽然偏心量e的调节和支承角α、支承夹角β的调整分开调整后调整较为方便,但两级连接方式不仅使支承结构复杂,降低了支承的稳定性和空间占用较大;而且降低了支承的结构强度,导致套圈高速磨削时震动增加,磨削精度低,难以适应精密轴承套圈的磨削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支承不仅调整困难,而且难以抵消意外冲击式切入对套圈的撞击,增加生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的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承座、上支承、下支承,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两条或多条同心圆弧形T形槽,所述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轴向设置有沉孔,所述上支承和/或下支承的通孔设置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穿过圆弧形T形槽中的通孔经压紧螺栓及内置于沉孔内的定位螺母与支承座连接,所述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环并与相应数量的圆弧形T形槽的通孔配合,所述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通过压紧螺栓、压紧片及紧固螺母与支承座固定连接。 本技术通过在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轴向设置阶梯状腰槽,使现有技术中的支承体和支承底座合为一体即上支承和/或下支承,当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调整至适合支承角α和支承夹角β后,穿过任意两条圆弧形T形槽中的压紧螺栓经沉孔内的定位螺母把下腰槽中的定位环压向支承座预紧,从而基本固定支承的支承角α和支承夹角β ;然后轴向移动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通过下腰槽沿定位环滑动实现偏心量e的调节,最后再紧定定位螺母和紧固螺母,实现定位。本技术即简化了支承的结构,同样具有调整方便的特点,而且支承一级连接固定,不仅结构强度好,减震性能好,能适用于高精度轴承套圈的无心磨削。因此,本使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下支承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浮动上支承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V形浮动上支承局部放大图; 图中:al_外壳,a2_支承底座,a3_支承体,a4_连接螺栓,a5_套圈,1-支承座,11-圆弧形T形槽,2-上支承,21-支承座,22-支承头,23-大销轴,24-小销轴,3-下支承,4-定位环,5-压紧螺栓,51-定位螺母,52-紧固螺母,6-压紧片,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2和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承座1、上支承2、下支承3,所述支承座I上设置有两条或多条同心圆弧形T形槽11,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轴向设置有沉孔,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的通孔设置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穿过圆弧形T形槽11中的通孔经压紧螺栓5及内置于沉孔内的定位螺母51与支承座I连接,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环4并与相应数量的圆弧形T形槽11的通孔配合,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通过压紧螺栓5、压紧片6及紧固螺母52与支承座I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顶端设置有浮动支承。 所述浮动支承通过销轴与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连接,所述浮动支承底部偏离销轴中心一侧或两侧设置有与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连接连接的弹簧。 如图5所示,所述上支承2的浮动支承包括支承座21、支承头22、大销轴23、小销轴24,所述支承座21为“V”字形结构,所述支承座21经大销轴23连接在上支承2上,所述支承头22经小销轴24分别连接在支承座21的“V”字形两端。 所述下支承3的浮动支承包括支承座31、支承头32、大销轴33、小销轴34,所述支承座31为“V”字形结构,所述支承座31经大销轴33连接在下支承3上,所述支承头32经小销轴34分别连接在支承座31的“V”字形两端。 所述支承头22为“V”字形结构。 所述支承座I底部与机床主轴平行设置有定位腰槽12,所述机床底座设置有与其主轴平行的通孔7,所述支承座I通过定位腰槽12与定位螺栓8经通孔7与机床底座固定连接。 本技术工作原理: 本技术通过在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轴向设置阶梯状腰槽,使现有技术中的支承体和支承底座合为一体即上支承和/或下支承,当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调整至适合支承角α和支承夹角β后,穿过任意两条圆弧形T形槽中的压紧螺栓通过沉孔内的定位螺母把下腰槽中的定位环压紧压向支承座预紧,从而基本固定支承的支承角α和支承夹角β ;然后轴向移动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通过下腰槽沿定位环滑动实现偏心量e的调节,最后再紧定定位螺母和紧固螺母,实现定位。进一步在上支承和/或下支承顶端设置浮动支承,并在浮动支承底部偏离销轴中心一侧或两侧设置有与上支承和/或下支承连接连接的弹簧,从而更加便于支承的的调整,且把单点接触变为多点或面接触,有利于提高支承面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把浮动支承设置为“V”字形结构,不仅更加有利于调整时支承的对套圈的支承刚性,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套圈支承基准对磨削面的不利影响,能够大幅度提高轴承套圈磨削的圆度和波纹度精度,更加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套圈电磁无心夹具支承,包括支承座(1)、上支承(2)、下支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上设置有两条或多条同心圆弧形T形槽(11),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轴向设置有沉孔,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的通孔设置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穿过圆弧形T形槽(11)中的通孔经压紧螺栓(5)及内置于沉孔内的定位螺母(51)与支承座(1)连接,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环(4)并与相应数量的圆弧形T形槽(11)的通孔配合,所述上支承(2)和/或下支承(3)通过压紧螺栓(5)、压紧片(6)及紧固螺母(52)与支承座(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张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圆正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