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9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布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槽、布水管、软管,进水管呈L型位于水槽的上方,进水管的一端深入水槽中;水槽底部与均匀设置的布水管相连;布水管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和气管,阀门B在气管的上方;气管上设有阀门A,气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布水管下部与软管的上部相连;软管下部深入厌氧池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布水效率高、清理便捷、安全节能,提高了废水处理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布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槽、布水管、软管,进水管呈L型位于水槽的上方,进水管的一端深入水槽中;水槽底部与均匀设置的布水管相连;布水管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和气管,阀门B在气管的上方;气管上设有阀门A,气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布水管下部与软管的上部相连;软管下部深入厌氧池底部。本技术结构简单、布水效率高、清理便捷、安全节能,提高了废水处理量。【专利说明】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布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 目.0
技术介绍
传统污水处理中的生化处理往往用到厌氧处理,厌氧均匀布水是厌氧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在厌氧布水系统中,由于水流为自流,且废水中含有较多污染物,软管管口较细,使用一段时间后易造成软管阻塞,影响厌氧均匀布水的效果,如果长时间不清理,会导致软管阻塞,进而导致厌氧布水槽中的水无法及时流至厌氧池,影响废水处理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结构简单、布水效率高、清理便捷、安全节能,提高了废水处理量。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槽、布水管、软管,进水管呈L型位于水槽的上方,进水管的一端深入水槽中;水槽底部与均匀设置的布水管相连;布水管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和气管,阀门B在气管的上方;气管上设有阀门A,气管的一端设有封头;布水管下部与软管的上部相连;软管下部深入厌氧池底部。 布水管由三部分不同管径的钢管组成,优选地,布水管由DN50钢管、变径50*25和DN25钢管组成,三部分依次通过焊接相连。 所述布水管的数量为40-100个。 所述布水管上部垂直深入水槽中的高度为100mm-180mm。 所述布水管中部和气管另一端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所述布水管下部与软管的上部通过卡箍相连。 所述软管底端距离厌氧池底部10mm-2O0mm。 所述水槽的中部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底部距离水槽底部500?800mm。导流槽可防止水流飞溅,使得水流均匀,进而使得布水时水流速度平稳。 所述气管一端设有的封头,在软管无堵塞、阀门A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封头可有效避免空气中或外界的杂质堵塞气管;需要清理软管时,可直接将封头取下,方便快捷。 在进行厌氧布水时,通过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厌氧池上方的厌氧布水装置中,废水先通过进水管进入导流槽中,然后从导流槽中流出流经水槽后进入各布水管中。在厌氧布水装置正常运行时,打开阀门B,关闭阀门A,盖上封头,厌氧布水装置将正常布水;在软管阻塞需要清理时,关闭阀门B,取下封头,打开阀门A,从气管一端连接压缩空气罐,通入压缩空气,可以将导致软管阻塞的物质吹走,从而达到疏通软管的目的;清理干净后,重新打开阀门B,关闭阀门A,盖上封头,厌氧布水装置即正常运行。 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增设的导流槽可防止水流飞溅,使得布水时水流速度平稳;增设的气管和两个简单的阀门,即可实现对软管阻塞物质的清理,避免了软管堵塞时对软管的拆卸和更换问题,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在气管一端增设的封头,可有效避免空气中或外界的杂质堵塞气管。本技术结构简单、布水效率高、清理便捷、安全节能,提高了废水处理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水槽;3、布水管;4、阀门B ;5、气管;6、封头;7、阀门A;8、厌氧池;9、软管;10、卡箍;11、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槽2、布水管3、软管9,进水管I呈L型位于水槽2的上方,进水管I的一端深入水槽2中;水槽2底部与均匀设置的布水管3相连;布水管3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 4和气管5,阀门B 4在气管5的上方;气管5上设有阀门A 7,气管5的一端设有封头6 ;布水管3下部与软管9的上部相连;软管9下部深入厌氧池8底部。 布水管3由DN50钢管、变径50*25和DN25钢管组成,三部分依次通过焊接相连。 所述布水管3的数量为55个。 所述布水管3上部垂直深入水槽2中的高度为150mm。 所述布水管3中部和气管5另一端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所述布水管3下部与软管9的上部通过卡箍10相连。 所述软管9底端距离厌氧池8底部150mm。 所述水槽2的中部设有导流槽11,导流槽11底部距离水槽2的底部600mm。导流槽11可防止水流飞溅,使得水流均匀,进而使得布水时水流速度平稳。 所述气管5 —端设有的封头6,在软管9无堵塞、阀门A 7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封头6可有效避免空气中或外界的杂质堵塞气管5 ;需要清理软管9时,可直接将封头6取下,方便快捷。 在进行厌氧布水时,通过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厌氧池8上方的厌氧布水装置中,废水先通过进水管I进入导流槽11中,然后从导流槽11中流出流经水槽2后进入各布水管9中。在厌氧布水装置正常运行时,打开阀门B 4,关闭阀门A 7,盖上封头6,厌氧布水装置将正常布水;在软管9阻塞需要清理时,关闭阀门B 4,取下封头6,打开阀门A 7,从气管5 —端连接压缩空气罐,通入压缩空气,可以将导致软管9阻塞的物质吹走,从而达到疏通软管9的目的;清理干净后,重新打开阀门B 4,关闭阀门A 7,盖上封头6,厌氧布水装置即正常运行。 本技术增设的导流槽11可防止水流飞溅,使得布水时水流速度平稳;增设的气5和两个简单的阀门,即可实现对软管9阻塞物质的清理,避免了软管9堵塞时对软管9的拆卸和更换问题,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在气管5 —端增设的封头6,可有效避免空气中或外界的杂质堵塞气管5。本技术结构简单、布水效率高、清理便捷、安全节能,提高了废水处理量。【权利要求】1.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槽(2)、布水管(3)、软管(9),其特征在于:进水管⑴呈L型位于水槽⑵的上方,进水管⑴的一端深入水槽⑵中;水槽(2)底部与均勾设置的布水管(3)相连;布水管(3)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4)和气管(5),阀门B(4)在气管(5)的上方;气管(5)上设有阀门A(7),气管(5)的一端设有封头(6);布水管(3)下部与软管(9)的上部相连;软管(9)下部深入厌氧池(8)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布水管(3)由DN50钢管、变径50*25和DN25钢管组成,三部分依次通过焊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布水管(3)的数量为 40-100 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布水管(3)上部垂直深入水槽⑵中的高度为100mm-180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布水管(3)中部和气管(5)另一端连接的方式为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布水管(3)下部与软管(9)的上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堵塞厌氧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槽(2)、布水管(3)、软管(9),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呈L型位于水槽(2)的上方,进水管(1)的一端深入水槽(2)中;水槽(2)底部与均匀设置的布水管(3)相连;布水管(3)中部依次设有阀门B(4)和气管(5),阀门B(4)在气管(5)的上方;气管(5)上设有阀门A(7),气管(5)的一端设有封头(6);布水管(3)下部与软管(9)的上部相连;软管(9)下部深入厌氧池(8)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钦波张宁周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绿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