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127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移动机构,包括前支架、前端盖、滚筒组件、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后端盖、后支架、平垫圈、轻型弹簧垫圈、六角头螺栓、横梁、前轴套、主轴,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都位于滚筒组件和主轴之间,前端盖、后端盖分别位于滚筒组件的前后两端,主轴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前轴套套在主轴的另一端上,六角头螺栓与横梁连接,垫圈、轻型弹簧垫圈位于六角头螺栓与横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和安装方便,降低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移动机构,包括前支架、前端盖、滚筒组件、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后端盖、后支架、平垫圈、轻型弹簧垫圈、六角头螺栓、横梁、前轴套、主轴,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都位于滚筒组件和主轴之间,前端盖、后端盖分别位于滚筒组件的前后两端,主轴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前轴套套在主轴的另一端上,六角头螺栓与横梁连接,垫圈、轻型弹簧垫圈位于六角头螺栓与横梁之间。本专利技术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和安装方便,降低了噪音。【专利说明】转动移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机构,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动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设备的转动移动机构在国内外没有类似说明或报道,而转动移动机构是设备移动和定位关键部件之一。它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合理分配在转动移动机构中,结合一种特殊表面处理技术实现高耐磨、低噪音和长寿命的目的。现有转动移动机构存在阻力大、稳定性差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移动机构,其针对设备在移动和定位过程中阻力大、稳定性差和噪音大的问题,从而解决设备定位质量不高和移动时噪音扰民的问题。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动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架、前端盖、滚筒组件、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后端盖、后支架、平垫圈、轻型弹簧垫圈、六角头螺栓、横梁、前轴套、主轴,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都位于滚筒组件和主轴之间,前端盖、后端盖分别位于滚筒组件的前后两端,主轴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前轴套套在主轴的另一端上,六角头螺栓与横梁连接,垫圈、轻型弹簧垫圈位于六角头螺栓与横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滚筒组件由螺纹圆柱销、内滚筒、外滚筒组成,内滚筒与外滚筒之间通过螺纹圆柱销固定。 优选地,所述前支架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 优选地,所述前端盖选用含钛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 优选地,所述外滚筒选用超硬铝合金。 优选地,所述内滚筒选用钛合金。 优选地,所述主轴由连接轴、主轴套、定位轴组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 优选地,所述主轴套选用铬钨硅钢材料。 优选地,所述定位轴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和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设备传动系统的质量,操作过程方便、可以省安装的时间和人力。本专利技术可节约传动系统材料费用,大大降低了噪音,改善了周围的环境。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专利技术转动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动移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转动移动机构包括前支架1、前端盖2、滚筒组件3、圆锥滚子轴承4、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外隔离套6、内隔离套7、后端盖8、后支架9、平垫圈10、轻型弹簧垫圈11、六角头螺栓12、横梁13、前轴套14、主轴15,圆锥滚子轴承4、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外隔离套6、内隔离套7都位于滚筒组件3和主轴15之间,前端盖2、后端盖8分别位于滚筒组件3的前后两端,主轴15的一端与后支架9固定,前轴套14套在主轴15的另一端上,六角头螺栓12与横梁13连接,垫圈10、轻型弹簧垫圈11位于六角头螺栓12与横梁13之间。 所述前支架1选用抗腐蚀性高、变形小的、型号为3Crl8Ni7Si2的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加工制作后零件尺寸的稳定性很好。孔的直径相对误差小于0.01mm,保证与前轴套14胶接后的同轴度精度不下降。 所述前端盖2选用抗腐蚀性高的、型号为lCrl8Ni9Ti的含钛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lCrl8Ni9Ti含钛不锈钢的耐磨性能都非常好确保安装的精度。 所述滚筒组件3如图3所示,是关键零件,滚筒组件3由螺纹圆柱销16、内滚筒17、外滚筒18组成,内滚筒17与外滚筒18之间通过螺纹圆柱销16固定。 所述螺纹圆柱销16是用M10螺纹圆柱销,螺纹圆柱销可以牢固把内滚筒17和外滚筒18连接起来。 所述内滚筒17选用钛合金(型号可以是TC9/GB/T2965-1996),该材料是一种较高的高温强度热强钛合金,热稳定性好,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好、重量轻、高温性能好及成型工艺好。 所述外滚筒18选用稳定性好的、型号为7A04超硬铝合金,7A04超硬铝合金的气密性好、重量轻、可加工性都好,在机械加工完毕后,整体进行表面冷硬阳极化处理。冷硬处理是在25%硫酸溶液中,温度在10的情况下,经过2.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后。通过冷硬阳极化后,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耐腐蚀氧化膜,氧化膜层为:45?50微米的三氧化二铝(AL203)硬质层,用小刀子刻划也不会产生划伤。同时经过冷硬阳极化处理后表面的光洁度也提高一级(5微米),其硬度达到HRC45?50。外滚筒18的直径是Φ 230mm,长420mm,外滚筒17的表面有60条宽2mm,深2mm的直槽和60条45度宽2mm,深2mm的斜槽。这样可以提高滚筒的摩擦力,达到传动带快速移动的目的。 所述圆锥滚子轴承4的型号是GB/T297-1994,共有两个,左右各一个。这样能克服滚筒组件3受到左右推力时外滚筒17还能转动轻松灵活。圆锥滚子轴承4与外滚筒17的连接采用过盈配合,轴圈的内孔为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偏差值为零;圆锥滚子轴承4与主轴15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主轴15的外圆为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偏差值为零;主轴15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1.6 μ m,轴肩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3.2 μπι。圆锥滚子轴承4的尺寸是:(Φ 150 X Φ 100 X 39)。 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的型号是GB/T285-1994,共有四个,左右各二个。这样能减少了内滚筒17和主轴15的相对摩擦,深沟球轴承支撑连接外滚筒17的的两端,实现了外滚筒17的的转动并提高了该机构的刚度,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与外滚筒17的连接采用过盈配合,轴圈的内孔为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偏差值为零;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与主轴15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主轴15的外圆为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偏差值为零;主轴15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1.6 μm,轴肩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3.2 μπ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的尺寸是Φ 150Χ Φ 100X37,能够保证转动系统转动轻松灵活。 所述外隔离套6材料是2Α12型铝合金,2Α12型铝合金整体进行表面阳极化处理。处理是在20%硫酸溶液中,温度在30的情况下,经过1.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后。通过阳极化后,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防腐蚀的氧化膜,氧化膜层为:5?10微米的三氧化二铝(AL0)氧化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动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架、前端盖、滚筒组件、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后端盖、后支架、平垫圈、轻型弹簧垫圈、六角头螺栓、横梁、前轴套、主轴,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隔离套、内隔离套都位于滚筒组件和主轴之间,前端盖、后端盖分别位于滚筒组件的前后两端,主轴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前轴套套在主轴的另一端上,六角头螺栓与横梁连接,垫圈、轻型弹簧垫圈位于六角头螺栓与横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峰黄春苗龚旦明马竹娟徐水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