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背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08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椅子的背靠装置,包括凹部,该凹部形成在各个掣爪的侧部分,形成为低刚性部分,该侧部分面向固定盘导向槽的侧壁表面(支承壁部分的侧壁表面)。该固定盘固定滑动掣爪。如果棘轮将巨大的周向转动力作用在掣爪上,则该凹部所起的作用是使各个滑动掣爪的掣爪主体向施加转动力的方向折曲。结果掣爪主体可以迅速地陷入支承壁部分的侧壁表面内。由此可以防止滑动掣爪移离棘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靠装置。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靠背和坐垫的配合。设计这种背靠,是为了防止棘轮在掣爪锁定于棘轮时,相对于固定架转动,并允许棘轮在掣爪与棘轮松开时可相对于固定架转动。这种背靠装置配置在坐垫的后端部分和靠背部分的下部分之间,由此构成车用靠背坐椅。例如这样设计这种背靠装置,使得靠背相对于坐垫可纵向倾斜地被支撑,设计方法是将棘轮装在靠背的下端侧,而将固定架装在坐垫的后端侧。如果装有车用背靠坐椅的车辆发生事故,则巨大的力便通过坐在坐垫上的乘客向前或向后地作用在靠背上。即,如果车辆在后部发生碰撞时,坐在坐垫上的乘客便以巨大的冲击力碰撞靠背,使得后背受到巨大力的作用,迫使其向后倾斜。如果车辆的前部发生碰撞,则坐在坐垫上的乘客便受到了一个巨大的弹出力的作用,使乘客接近于被向前扔出的状态。用于补偿巨大抛出力的坐椅安全带将巨大的负载作用在靠背上,并使靠背向前倾斜。这种作用在靠背上的巨大负载直接作用于相对于坐垫支撑靠背的背靠装置上。这种作用于背靠装置上的巨大负载以这种方式作用,即,使掣爪脱开与棘轮的啮合,使得背靠装置不可能支承靠背。因此,在汽车发生事故等情况时,构成车用背靠坐椅的背靠装置需要充分承受作用于靠背上的巨大负载。还要求背靠装置具有这种很高的承受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一般是增加背靠装置的尺寸和刚性,以便能够确保掣爪更牢固地啮合棘轮。然而采用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导致背靠装置重量和成本的增加。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由上述公告提出的背靠装置被设计成在相应一个掣爪前端部的周向侧面上形成伸向固定架导向槽各个侧壁表面上的碰撞突出部分。在靠背侧作用巨大的周向负载时,各个掣爪的碰撞突出部分便陷入到固定架环槽侧壁表面中的一个相应表面中,因为作用在棘轮上的巨大的周向操作力(旋转力)造成掣爪的周向运动。由上述公告提出的背靠装置应用了啮合状态固定装置,以便使各个掣爪可以陷入到固定架导向槽的侧壁表面内,从而防止掣爪退离棘轮,使掣爪牢固地保持在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然而,为了确保相应一个掣爪的周向运动能使碰撞突出部陷入到导向槽的各个侧壁表面内,应用啮合状态固定装置的背靠装置,要求面对各个侧壁表面的碰撞突出部的前端部或多或少是尖形的。因此如果碰撞突出部在正常使用背靠装置期间,不断地压靠导向槽的各个侧壁表面,则背靠装置会生成一个下凹的区域。如果下凹的区域变深,则碰撞突出部分便在该处往下陷,从而限制了一个掣爪的正常操作,这也削弱了背靠装置的功能。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例示方面的背靠装置,包括掣爪、棘轮、固定架和凸轮件。各个掣爪具有在其端部分上的形成的第一齿、第一和第二腿部分以及低刚性部分,上述第一和第二腿部分沿反向于第一齿的方向延伸,形成在端部分上,位于形成第一齿的端部分的另一侧,上述低刚性部分至少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腿部分的一个腿部分上,其刚性低于第一和第二腿部分中的另一腿部分的刚性。棘轮具有与第一齿啮合的第二齿,并可以在形成第二齿的范围内转动,使得第一和第二齿可以局部不定地啮合。固定架具有导向槽,该槽贴着并固定各个掣爪的侧面,使得掣爪可以滑向和滑离棘轮的第二齿。凸轮件支承各个掣爪的第一和第二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腿部分,并使掣爪的第一齿压在棘轮上,使得掣爪的第一齿与棘轮的第二齿啮合,并防止固定架和棘轮彼此相对转动。凸轮件可使掣爪的第一齿脱离与棘轮第二齿的啮合,使得固定架和棘轮可以彼此相对转动。背靠装置1由固定盘11、活动盘12、支撑轴13、控制杆14、四个滑动掣爪15(15A、15B、15C、15D)、转动凸轮16、控制臂17、操作板18、脱开板19、螺簧21和固定板22构成。在此机构中,固定盘11对应于该专利技术的固定架。活动盘12装有该专利技术的棘轮。转动凸轮16和操作板18起该专利技术凸轮件的作用。固定盘11装在车用坐椅上,位于坐椅的坐垫侧,而活动盘12装在车用坐椅上,位于其靠背侧。固定盘11和活动盘12彼此面对面的装配。已经从活动盘12一侧装上的固定板22的外周边缘部分已被填缝,因此固定盘11和活动盘12彼此一体地连接。如下面说明的滑动掣爪15、转动凸轮16、控制臂17、操作板18、脱开板19和螺簧21装在由固定盘11和活动盘12形成的安装空间部分内。穿过这些构成部件中心部分的支撑轴13或直接支撑这些部件,或通过其它构成部件间接支撑这些部件。控制杆14装在支撑轴13上,位于其外端部分。如图2和3所示,构成背靠装置1的固定盘11具有在盘身11a内形成的有阶梯的圆形凹部11b。在圆形凹部11b上形成十字形相交的沿纵向和横向延伸的导向槽11c。导向槽11c形成为比圆形凹部11b深得多。在导向槽11c中交叉部分的四个外角部分中的各个外角部分构成支承臂部分11d的一个相应臂部分,该相应臂部分形为大体三角形。各个支撑臂部分11d其厚度与盘身11a的厚度相同。通孔11e和卡入槽11f形成在圆形凹部11b上,位于其中央部分。如图2所示,活动盘12具有阶梯的圆形凹部12b,该凹部形成在盘身12a内。沿周向部分的整个内周面形成内齿,该周向部分是圆形凹部12b的外部大直径部分。该周向部分形成在棘轮12c上。盘身12a的尺寸定为可以贴合地装在固定盘11的圆形凹部11b上。面向固定盘11通孔11e的通孔12d,形成在圆形凹部12b的中心部分。另外,四个啮合突出部12e沿着圆形凹部12b的居中圆的圆周形成,该突出部具有一定距离的间距。滑动掣爪15(15A、15B、15C、15D)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滑动掣爪15A仅在具体功能上不同于其它的掣爪15B、15C和15D。因此滑动掣爪15(15A、15B、15C、15D)的以下说明件将考虑滑动掣爪15A,因为在考虑掣爪15A的特殊功能时,它明显不同于掣爪15B、15C和15D。然而它们在以后通称为滑动掣爪15。如图2~4所示,各个滑动掣爪15在滑动掣爪主体15a的大体弧形顶部分上(在组装时为径向外侧)具有可与活动盘12的棘轮12c啮合的外齿15b。滑动掣爪15具有一对左、右腿部分15c、15d,这些腿部分从后端伸出,位于掣爪主体15a的外齿15b一侧的相对侧(在组装时为径向内侧)。另外,掣爪主体15a的外齿15b设计成可与活动盘12的棘轮12c啮合。凸轮销15e形成在掣爪主体15a的后端部分,位于腿部分15c和15d之间的区域,该凸轮销形状为半柱体,该柱体在装配背靠装置1时伸向下面要说明的操作板18。应当注意到,滑动掣爪15A的凸轮销15e被形成为稍长于其它滑动掣爪15的凸轮销。各个滑动掣爪15的掣爪主体15a对应于该专利技术各个掣爪的顶部分。下面将要说明的转动凸轮16支承腿部分15c和15d。位于锁定方向一侧的腿部分15c比位于松开方向一侧的腿部分15d短。腿部分15c和15d的前端面向内倾斜延伸。转动凸轮16支承支承部分15f,该支承部分形成在两个腿部分15c和15d之间的端面区域,位于掣爪主体15a的后端部分。下面说明的转动凸轮16凸轮支承部分支承腿部分15c、15d和支承部分15f。凹部15g形成在各个腿部分15c和15d的外侧面上。该凹部15g构成滑动掣爪15的各个腿部分15c、15d的弱刚性部分。该凹部15g开口对着固定盘11支承臂部分11d中的一个相应臂部分的侧壁表面。该凹部15g是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上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许多掣爪(15),各个掣爪具有第一齿(15b)、第一和第二腿部分(15c、15d)和低刚性部分(15g、31、32),该第一齿形成在掣爪的第一端部上,该第一和第二腿部分在相反于第一齿(15b)的方向延伸并在形成第一齿(15b)的第一端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分上形成,该低刚性部分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腿部分(15c、15d)中的至少一个腿部分上,其刚性低于第一和第二腿部分(15c、15d)中的其它腿部分的刚性; 棘轮(12c),该棘轮具有可与第一齿(15b)啮合的第二齿(12c),并可以在形成第二齿(12c)的范围内转动,使得第一和第二齿(12c)可以局部地变化地彼此啮合; 固定件(11),该固定件具有导向槽(11c),该导向槽靠着各个掣爪(15)的侧表面并固定该侧表面,使得掣爪(15)可滑动地移向和移离棘轮(12c)的第二齿(12c); 凸轮件,该凸轮件支承各个掣爪(15)的第一和第二腿部分(15c、15d)中的至少一个腿部分,并使掣爪的第一齿(15b)压在棘轮(12c)上,使得掣爪的第一齿(15b)与棘轮(12c)的第二齿(12c)啮合,并防止固定件(11)和棘轮(12c)彼此相对转动,该凸轮件可使掣爪的第一齿(15b)与棘轮(12c)的第二齿(12c)脱离啮合,使得固定件(11)和棘轮(12c)可以彼此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道秀辉
申请(专利权)人:亚乐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