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193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3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被抑制了车辆的大型化且搭载了流体单元的车辆。车辆(1)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21)、两个前轮(31、32)、连杆机构(5)、和流体单元(82、82A、82B)。连杆机构(5)包含横向部件(51、52),并被车身框架(21)的连杆支承部(211)支承。在从中间轴线(M1、M4)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82、82A、82B)小于横向部件(51、52)相对于车身框架(21)的可动区域。在从中间轴线(M1、M4)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82、82A、82B)配置在与可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车辆外观部件(221、22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中间轴线(M1、M4)方向上可动区域与车辆外观部件(221、225)之间。流体单元(82、82A、82B)被连杆支承部(211)支承,该连杆支承部(211)支承连杆机构(5)的车身框架(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被抑制了车辆的大型化且搭载了流体单元的车辆。车辆(1)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21)、两个前轮(31、32)、连杆机构(5)、和流体单元(82、82A、82B)。连杆机构(5)包含横向部件(51、52),并被车身框架(21)的连杆支承部(211)支承。在从中间轴线(M1、M4)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82、82A、82B)小于横向部件(51、52)相对于车身框架(21)的可动区域。在从中间轴线(M1、M4)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82、82A、82B)配置在与可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车辆外观部件(221、22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中间轴线(M1、M4)方向上可动区域与车辆外观部件(221、225)之间。流体单元(82、82A、82B)被连杆支承部(211)支承,该连杆支承部(211)支承连杆机构(5)的车身框架(21)。【专利说明】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用于ABS的流体单元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等公开了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该车辆在车辆前部具备连杆机构。通过使车身倾斜,能够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 在该车辆中,在车把的左部以及右部配置有制动手柄以及主缸。配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缸连接,配管从连杆机构的侧杆的上部通过侧杆,且其另一端与左右各个前轮的制动钳装置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Catalogo parti di ricamb1, MP3 300 ie LT Mod.ZAPM64102,Piagg1 公司 在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车辆的前部较大。这是由于:具备能够转向的右前轮以及左前轮两个前轮、并具备将右前轮以及左前轮相对于车身框架以能够沿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位移的方式支承的连杆机构的缘故。在车身框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大幅度地运动,右前轮以及左前轮相对于车身框架大幅度地位移。因此,为了避免可大幅度运动的连杆机构与大幅度位移的右前轮以及左前轮之间发生干扰,而使得设置于车辆的前部的车辆外观部件大型化。其结果是,在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车辆的前部变得很大。 另外,还具有在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上搭载ABS (Ant1-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期望。通常来说,在车辆构成部件中,ABS所包含的流体单元的重量大、容积也大,因此会存在如下所述的各种问题。 由于流体单元重,所以在将流体单元搭载在车辆上时,需要确保流体单元的支承刚度。但是,为了确保支承刚度,流体单元的支承结构容易大型化或者复杂化。 另外,由于流体单元的容积大,所以考虑到与其他车辆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抑制车辆的大型化。 因此,当在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上搭载ABS的情况下,车辆可能会进一步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搭载流体单元也能够抑制车辆的大型化的、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够采用的方式⑴为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身框架; 左前轮以及右前轮,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被左右配置并能够转向; 后轮,所述后轮被配置在与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相比靠后方的位置; 液压式制动装置,所述液压式制动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右前轮、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后轮中的任一个上; 左缓冲装置,所述左缓冲装置在下部支承所述左前轮,并对所述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部的位移进行缓冲; 右缓冲装置,其在下部支承所述右前轮,并对所述右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部的位移进行缓冲;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右侧向部件,所述右侧向部件支承所述右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右缓冲装置能够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左侧向部件,所述左侧向部件支承所述左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左缓冲装置能够绕与所述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以及多个横向部件,所述多个横向部件在右端部支承所述右侧向部件以使得所述右侧向部件能够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右轴线旋转,并在左端部支承所述左侧向部件以使得所述左侧向部件能够绕与所述右轴线平行的左轴线旋转,且该连杆机构的中间部被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杆支承部上以使得所述连杆机构能够绕与所述右轴线以及所述左轴线平行的中间轴线旋转; 车辆外观部件,所述车辆外观部件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至少被配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相比靠前方或者靠后方的位置处,并至少构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流体单元,所述流体单元控制所述液压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力; 从所述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流体单元小于所述横向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可动区域; 从所述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流体单元被配置在与所述可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车辆外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所述中间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可动区域与所述车辆外观部件之间, 所述流体单元被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连杆支承部支承,所述连杆支承部支承所述连杆机构。 根据⑴的结构,当从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小于横向部件相对于车身框架的可动区域, 当在从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流体单元被配置在与可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车辆外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中间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可动区域与车辆外观部件之间,并被车身框架的连杆支承部支承,该连杆支承部支承连杆机构。 然而,流体单元包括控制流体的电磁阀、用于控制该电磁阀的电路基板等多个部件。因此,流体单元除了具有一定程度的容积以及重量之外,还由于功能上的限制而外形形状的自由度受限。流体单元通常被构成为外形上凹凸少的正方体或者将正方体与圆柱组合而成的形状。虽然在流体单元的外形上有细小的凹凸,但是大的凹凸很少。因此,在配置流体单元时,需要确保大空间。由于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与四轮车辆相比车辆本身小,因此想要在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上配置流体单元时,与在四轮车辆上配置流体单元的情况相比,由流体单元的配置引起的车辆大型化的程度大。 于是,在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研宄了适于配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容积和重量、外形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小、外形形状的凹凸少的流体单元的搭载位置。 在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车辆的前部大。这是由于:具备能够转向的右前轮以及左前轮这两个前轮、以及具备将右前轮以及左前轮以相对于车身框架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承的连杆机构的缘故。在车身框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大幅度地移动,右前轮以及左前轮相对于车身框架大幅度地位移。因此,为了避免大幅度运动的连杆机构以及大幅度位移的右前轮以及左前轮之间发生干扰,而使得设置于车辆的前部的车辆外观部件大型化。其结果是,在具备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车辆的前部变大。因此,可想而知,在车辆的前部配置流体单元是很困难的。 而且,使车身框架倾斜的连杆机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左前轮以及右前轮,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被左右配置并能够转向;后轮,所述后轮被配置在与所述左前轮以及所述右前轮相比靠后方的位置;液压式制动装置,所述液压式制动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右前轮、所述左前轮以及后轮中的任一个上;左缓冲装置,所述左缓冲装置在下部支承所述左前轮,并对所述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部的位移进行缓冲;右缓冲装置,所述右缓冲装置在下部支承所述右前轮,并对所述右前轮相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对于上部的位移进行缓冲;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右侧向部件,所述右侧向部件支承所述右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右缓冲装置能够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左侧向部件,所述左侧向部件支承所述左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左缓冲装置能够绕与所述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以及多个横向部件,所述多个横向部件在右端部支承所述右侧向部件以使得所述右侧向部件能够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右轴线旋转,并在左端部支承所述左侧向部件以使得所述左侧向部件能够绕与所述右轴线平行的左轴线旋转,且该连杆机构的中间部被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杆支承部上以使得所述连杆机构能够绕与所述右轴线以及所述左轴线平行的中间轴线旋转;车辆外观部件,所述车辆外观部件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至少被配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相比靠前方或者靠后方的位置处,并至少构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流体单元,所述流体单元控制液压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力;从所述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流体单元小于所述横向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可动区域;从所述中间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流体单元被配置在与所述可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车辆外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所述中间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可动区域与所述车辆外观部件之间,所述流体单元被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连杆支承部支承,所述连杆支承部支承所述连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利男平山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