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封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334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包括水泥地板,水泥地板上竖直安装数个固定柱,固定柱的侧部铰接固定门,固定柱与固定门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柱朝向相邻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柱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上固定板和两个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柱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一侧开门的建筑施工防护栏,当施工人员需要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将大型工件吊起时,施工人员可以将新型的建筑防护栏的固定门打开,从而方便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两侧仍然具有新型的建筑防护栏,保证了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包括水泥地板,水泥地板上竖直安装数个固定柱,固定柱的侧部铰接固定门,固定柱与固定门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柱朝向相邻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柱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上固定板和两个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柱铰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一侧开门的建筑施工防护栏,当施工人员需要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将大型工件吊起时,施工人员可以将新型的建筑防护栏的固定门打开,从而方便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两侧仍然具有新型的建筑防护栏,保证了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施工人员的安全。【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栏,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安全起见,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当楼梯浇筑成形后必须加装防护扶栏。由于在施工中,往往需要吊装大型工件,大型工件大都较重,施工人员需要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将大型工件吊起,此时防护扶栏会对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起到阻碍作用,现有的建筑施工防护栏不具备可以侧面开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包括水泥地板,水泥地板上竖直安装数个固定柱,固定柱的侧部铰接固定门,固定柱与固定门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柱朝向相邻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柱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上固定板和两个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柱铰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相互平行,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安装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与上固定板的一端铰接,连接板的下端与下固定板铰接,固定门的两侧安装固定块,固定块与相邻固定柱上的下固定板配合,固定门的一侧安装固定管,固定管内安装固定轴,固定轴的下端安装防护板,防护板的上侧与固定轴连接,固定轴的上端安装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中部套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一侧安装固定杆,固定门上安装连接块,连接块与固定杆配合,第一丝杆的上端安装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位于固定环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水泥地板上安装数个固定套,固定套为管状结构,固定套的下端与水泥地板连接,固定套内安装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与固定套配合,固定套的两侧开设螺孔,螺孔内安装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一端开设通孔,通孔位于固定套的外侧,通孔内安装螺栓,螺栓的丝杆与通孔配合,螺栓的头部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螺栓的丝杆端部安装第二螺母,第二螺母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安装防护垫,防护垫位于固定套的内侧,第二丝杆通过防护垫与固定柱配合。所述上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把手。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一侧开门的建筑施工防护栏,当施工人员需要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将大型工件吊起时,施工人员可以将新型的建筑防护栏的固定门打开,从而方便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两侧仍然具有防护栏,保证了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柱和连接板之间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当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分别与固定柱垂直时,两个上固定板和两个下固定板分别将相邻固定柱上的固定门夹住,从而防止了固定门的自由开启。本技术的固定块可以在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分别与固定柱垂直时托住下固定板,避免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固定门滑脱。本技术的防护板可以将固定门下部的空隙封上,避免施工人员在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时工具的掉落。防护板可以随着固定轴的上下移动而移动,当防护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旋转固定环,使固定杆与连接块配合,便可以使防护板保持开启状态。本技术的第一螺母可以防止固定环从第一丝杆上脱落。当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向上抬起时,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相邻固定柱上的固定门脱离,使相邻固定柱上的固定门可以自由打开,方便施工人员对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六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固定柱2固定门3把手4上固定板5连接板6水泥地板7固定块8下固定板9固定管10防护板11螺栓12通孔13第二螺母14第二丝杆15螺孔16防护垫17固定套18第一丝杆19固定杆20固定环21连接块22固定轴23第一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水泥地板6,水泥地板6上竖直安装数个固定柱1,固定柱1的侧部铰接固定门2,固定柱1与固定门2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柱1朝向相邻固定柱1的一侧,固定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上固定板4和两个下固定板8,上固定板4和下固定板8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柱1铰接,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8相互平行,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8之间安装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上端与上固定板4的一端铰接,连接板5的下端与下固定板8铰接,固定门2的两侧安装固定块7,固定块7与相邻固定柱1上的下固定板8配合,固定门2的一侧安装固定管9,固定管9内安装固定轴22,固定轴22的下端安装防护板10,防护板10的上侧与固定轴22连接,固定轴22的上端安装第一丝杆18,第一丝杆18的中部套有固定环20,固定环20的一侧安装固定杆19,固定门2上安装连接块21,连接块21与固定杆19配合,第一丝杆18的上端安装第一螺母23,第一螺母23位于固定环20的上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侧开门的建筑施工防护栏,当施工人员需要用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将大型工件吊起时,施工人员可以将新型的建筑防护栏的固定门2打开,从而方便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布设,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两侧仍然具有新型的建筑防护栏,保证了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8、固定柱1和连接板5之间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当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8分别与固定柱1垂直时,两个上固定板4和两个下固定板8分别将相邻固定柱1上的固定门2夹住,从而防止了固定门2的自由开启和关闭。本技术的固定块7可以在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8分别与固定柱1垂直时托住下固定板8,避免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8与固定门2滑脱。本技术的防护板10可以将固定门2下部的空隙封上,避免施工人员在操作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时工具的掉落。防护板10可以随着固定轴22的上下移动而移动,当防护板10处于开启状态时,旋转固定环20,使固定杆19与连接块21配合,便可以使防护板10保持开启状态。本技术的第一螺母23可以防止固定环20从第一丝杆18上脱落。当上固定板4和下固定板8向上抬起时,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8与相邻固定柱1上的固定门2脱离,使相邻固定柱1上的固定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建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地板(6),水泥地板(6)上竖直安装数个固定柱(1),固定柱(1)的侧部铰接固定门(2),固定柱(1)与固定门(2)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柱(1)朝向相邻固定柱(1)的一侧,固定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上固定板(4)和两个下固定板(8),上固定板(4)和下固定板(8)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柱(1)铰接,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8)相互平行,上固定板(4)与下固定板(8)之间安装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上端与上固定板(4)的一端铰接,连接板(5)的下端与下固定板(8)铰接,固定门(2)的两侧安装固定块(7),固定块(7)与相邻固定柱(1)上的下固定板(8)配合,固定门(2)的一侧安装固定管(9),固定管(9)内安装固定轴(22),固定轴(22)的下端安装防护板(10),防护板(10)的上侧与固定轴(22)连接,固定轴(22)的上端安装第一丝杆(18),第一丝杆(18)的中部套有固定环(20),固定环(20)的一侧安装固定杆(19),固定门(2)上安装连接块(21),连接块(21)与固定杆(19)配合,第一丝杆(18)的上端安装第一螺母(23),第一螺母(23)位于固定环(20)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华尉桂芬曾佳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