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238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能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主输出电路和至少一路辅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一路初级绕组和至少两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分别连接一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MOS管,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每路输出均有反馈回路,每路输出都能精确的独立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指能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主输出电路和至少一路辅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一路初级绕组和至少两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分别连接一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MOS管,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本技术提供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每路输出均有反馈回路,每路输出都能精确的独立控制。【专利说明】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指能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多路输出的DC-DC输出电源电路正得到广泛的应用。电路中一般会有一路主输出和多路辅输出,且只有主输出接入有负反馈,可以根据输入或负载的变化实时调节开关的导通时间使输出恒定。当主输出的的控制占空比固定后,辅输出电压在输入电压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恒定。但是当主输出或辅输出的负载发生变化时,辅输出就不能进行单独精确的调节,只能随着主输出的变化保持相对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每路输出均有反馈回路,每路输出都能精确的独立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主输出电路和至少一路辅输出电路; 所述变压器包括一路初级绕组和至少两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分别连接一路次级绕组; 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 MOS管,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 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 MOS管,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栅极。 进一步的,所述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耦合电感,所述第一耦合电感串接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和第一 MOS管的漏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耦合电感,所述第二耦合电感串接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和第二 MOS管的漏极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是正激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同步整流MOS管、第一滤波电感和第一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MOS管串接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和第一MOS管的源极之间; 所述第一滤波电容并联在第一 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所述第一滤波电感串接在第一 MOS管的漏极与第一滤波电容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同步整流MOS管、第二滤波电感和第二滤波电容; 所述第二同步整流MOS管串接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和第二M0S管的源极之间; 所述第二滤波电容并联在第二 M0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所述第二滤波电感串接在第二 M0S管的漏极与第二滤波电容一端。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在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均有控制电路反馈到输出电路中的M0S管,通过控制电路调节M0S管的通断来调节输出,每路输出都能精确的独立控制; 2、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中的同步整流管均采用M0S管,而不是二极管,由于M0S管的导通阻值小于二极管导通阻值,导通损耗小,能提高整个电路的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以双路输出为例,一路主输出和一路辅输出,当然,本技术也可应用于3路、4路或更多路输出,对此不作限定。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主输出电路和至少一路辅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一路初级绕组L0和至少两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分别连接一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 M0S管Q12,所述第一 M0S管Q12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L1两端,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M0S管Q12的栅极;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 M0S管Q22,所述第二 M0S管Q22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 M0S管Q22的栅极。 进一步的,所述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耦合电感L11,所述第一耦合电感L11串接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L1的同名端和第一 M0S管Q12的漏极之间;所述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耦合电感L21,所述第二耦合电感L21串接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L2的同名端和第二 M0S管Q22的漏极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采用正激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同步整流M0S管Q11、第一滤波电感L12和第一滤波电容C11 ;所述第一同步整流M0S管Q11串接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L1的异名端和第一 MOS管Q12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1并联在第一 M0S管Q1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12串接在第一 M0S管Q12的漏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11 一端。由于第一耦合电感L11和第二耦合电感L21的存在,电路中的电流不能瞬间变化,保证了流过第一滤波电感L12和第二滤波电感L22的电流恒定。 进一步的,所述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同步整流M0S管Q21、第二滤波电感L22和第二滤波电容C21 ;所述第二同步整流M0S管Q21串接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L2的异名端和第二 M0S管Q22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1并联在第二 M0S管Q2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感L22串接在第二M0S管Q22的漏极与第二滤波电容C21一端。 在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采样电阻R11和R1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在采样电阻R11和R12的公共连接端;在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采样电阻R21和R22,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在采样电阻R21和R22的公共连接端。 在所述初级绕组L0的异名端与直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C‑DC多路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主输出电路和至少一路辅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一路初级绕组和至少两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和辅输出电路分别连接一路次级绕组;主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主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主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辅输出电路中设有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并联在辅输出电路所连接的次级绕组两端,所述辅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远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美景创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