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715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体,面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相对于顶面下凹的面板安装区,面板安装区内设置有卡孔,面板安装区的一个边缘处设置有L型配合表面和防退位结构,L型配合表面包括第一纵向表面和横向表面,第一纵向表面的底边与横向表面的外侧相交,防退位结构与第一纵向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并设置于第一纵向表面的内侧;面板,面板安装于面板安装区内,面板上设置有卡扣和第一凸沿,卡扣安装在卡孔内以固定连接面板和面板体,第一凸沿的外侧面与第一纵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底端与横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内侧面与防退位结构朝向第一纵向表面的一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装配后的间隙均匀,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体,面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相对于顶面下凹的面板安装区,面板安装区内设置有卡孔,面板安装区的一个边缘处设置有L型配合表面和防退位结构,L型配合表面包括第一纵向表面和横向表面,第一纵向表面的底边与横向表面的外侧相交,防退位结构与第一纵向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并设置于第一纵向表面的内侧;面板,面板安装于面板安装区内,面板上设置有卡扣和第一凸沿,卡扣安装在卡孔内以固定连接面板和面板体,第一凸沿的外侧面与第一纵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底端与横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内侧面与防退位结构朝向第一纵向表面的一侧配合。本技术能确保装配后的间隙均匀,一致性好。【专利说明】面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板组件。
技术介绍
原有面板组件中,面板体上下方向有螺钉孔,用于将面板体与空调底壳固定起来。面板和面板体装配完之后在前后方向均未受力,因此面板与面板体的装配间隙大小完全依赖于面板和面板体的装配结合面的变形量大小。在实际生产中,面板和面板体装配后的装配间隙大、装配间隙不均匀的问题在总装生产线已发生多次,而每次异常的最终原因都是由于面板变形量超标,因此在后续生产装配中进行了控制面板变形量的操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整批产品中面板变形量的一致性控制的操作工作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因此该面板变形量异常已经导致总装生产线停线、在线返包的情况,因库存变形量超标导致面板报废的情况发生了多次。因而,现有技术中存在面板与面板体装配间隙大,一致性差的问题,且目前的面板组件对零件尺寸控制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面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面板和面板体装配间隙过大而导致一致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体,面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相对于顶面下凹的面板安装区,面板安装区内设置有卡孔,面板安装区的一个边缘处设置有L型配合表面和防退位结构,L型配合表面包括第一纵向表面和横向表面,第一纵向表面的底边与横向表面的外侧相交,防退位结构与第一纵向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并设置于第一纵向表面的内侧;面板,面板安装于面板安装区内,面板上设置有卡扣和第一凸沿,卡扣安装在卡孔内以固定连接面板和面板体,第一凸沿的外侧面与第一纵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底端与横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的内侧面与防退位结构朝向第一纵向表面的一侧配合。 进一步地,面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防退位结构。 进一步地,面板体还包括第二纵向表面,第二纵向表面的顶边与横向表面的内侧相交,防退位结构设置于第二纵向表面上。 进一步地,防退位结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块筋板,筋板与第二纵向表面垂直地固定于第二纵向表面上。 进一步地,防退位结构的顶端与面板的底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表面与防退位结构的间隔比第一凸沿的厚度大0.2至0.4_。 进一步地,面板还包括第二凸沿,第二凸沿设置于面板的与第一凸沿相对的一侧边缘处,第二凸沿朝向面板体凸出,面板体设置有安装槽,第二凸沿设置于安装槽内。 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面板安装在面板体上的安装区内,并通过卡扣与面板体上的卡孔配合,从而使面板依靠面板体对卡扣具有的下拉力而将面板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在面板上设置了第一凸沿,并且在面板体上相应地设置了防退位结构,防退位结构与面板体的L型配合表面的第一纵向表面形成了安装空间,然后将第一凸沿扣紧在安装空间内,这样一来防退位结构就会给面板一个限制其前后移动的阻力,从而阻止面板远离面板体;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将面板在上下、前后各个方向上固定住,继而达到面板和面板体间的装配间隙受控,而且面板和面板体的装配一致性好的目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确保面板与面板体装配后的间隙均匀,一致性较好,而且面板与面板体在装配过程中对面板的变形量要求也降低了,并且减少了因面板变形量超标而导致的装配间隙大而停线、返包、报废等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面板;11、卡扣;12、凸沿;20、面板体;21、卡孔;22、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该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体20和面板10。面板体20的顶部设置有相对于顶面下凹的面板安装区,面板安装区内设置有卡孔21,面板安装区的一个边缘处设置有L型配合表面和防退位结构,L型配合表面包括第一纵向表面和横向表面,第一纵向表面的底边与横向表面的外侧相交,防退位结构与第一纵向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并设置于第一纵向表面的内侧;面板10安装于面板安装区内,面板10上设置有卡扣11和第一凸沿12,卡扣11安装在卡孔21内以固定连接面板10和面板体20,第一凸沿12的外侧面与第一纵向表面相配合,第一凸沿12的底端与横表面相配合,凸沿的内侧面与防退位结构朝向第一纵向表面的一侧配合。 面板10安装在面板体20上的安装区内,并通过卡扣11与面板体20上的卡孔21配合,从而使面板10依靠面板体20对卡扣11具有的下拉力而将面板10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在面板10上设置了第一凸沿,并且在面板体20上相应地设置了防退位结构,防退位结构与面板体20的L型配合表面的第一纵向表面形成了安装空间,然后将第一凸沿扣紧在安装空间内,这样一来防退位结构就会给面板10 —个限制其前后移动的阻力,从而阻止面板10远离面板体20 ;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将面板10在上下、前后各个方向上固定住,继而达到面板10和面板体20间的装配间隙受控,而且面板10和面板体20的装配一致性好的目的。 进一步地,该装配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防退位结构。由于面板10上的第一凸沿12是一条长条形的边缘,为了使面板10的第一凸沿12在此处受到的防退位结构的阻力更加均匀,因此将放退位结构设置成两个以上,这样就能够将防退位结构形成的阻力在第一凸沿12上进行均匀地分布,使得面板10受力均匀,从而使得面板10与面板体20之间的装配间隙更加均匀。 具体地,结合参见如图2所示,面板体20还包括第二纵向表面,第二纵向表面的顶边与横向表面的内侧相交,防退位结构设置于第二纵向表面上。这样,防退位结构不仅与面板体20的连接结合的部分更加充分,使得防退位结构在面板体20上更加坚固,更加耐用。 优选地,防退位结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块筋板22,筋板22与第二纵向表面垂直地固定于第二纵向表面上。多块筋板22的设置能够满足面板体对面板形成防退位阻力的要求,而且也能够较好地将筋板22所承受的阻力均匀地分布在多块筋板22上,从而使得装配间隙的一致性好,间隙均匀。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体(20),所述面板体(20)的顶部设置有相对于顶面下凹的面板安装区,所述面板安装区内设置有卡孔(21),所述面板安装区的一个边缘处设置有L型配合表面和防退位结构,所述L型配合表面包括第一纵向表面和横向表面,所述第一纵向表面的底边与所述横向表面的外侧相交,所述防退位结构与所述第一纵向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表面的内侧;面板(10),所述面板(10)安装于所述面板安装区内,所述面板(10)上设置有卡扣(11)和第一凸沿(12),所述卡扣(11)安装在所述卡孔(21)内以固定连接所述面板(10)和所述面板体(20),所述第一凸沿(1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纵向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凸沿(12)的底端与所述横向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凸沿的内侧面与所述防退位结构朝向所述第一纵向表面的一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长源彭军民孙天鸽罗才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