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永才专利>正文

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962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控硅脉冲调速器,具结构由行走主电路、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所组成。触发电路含有受控振荡器、振荡器、微分脉冲放大电路。走行电机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由于电路采用RS触发器,因此能对调速脉冲加以控制,在一个周期始终只有一个单脉冲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集成电路,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维护简单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的适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瓶车。(*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是一种具有集成电路可无级调速的功能齐全的新型调速装置。目前在现场中所使用的电瓶车调速装置是由分离元件电路所构成,故而具有元器件多、线路复杂,并且元器件体积过大,而且工作不稳定,经常产生过热现象,造成调速器工作失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以满足现场工作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新颖、性能先进、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本专利技术由行走电路、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所组成。行走电路中的走行电机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从而可满足任何速度的要求。控制电路为集成电路,故而体积小、工作可靠、由于工作时在一连串的信号中,只取第一个脉冲信号,故而使整个结构体积大大减小,并且工作温度低。所以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适于实用的新型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主要由行走主电路、控制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主电路中的走行电机(XD)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控制电路含有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触发电路由受控振荡器、RS触发器、振荡器、微分脉冲放大电路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行走主电路由行走直流串激电动机(XD)、控制电机旋转方向的接触器EC、FC、二极管Z1、Z2、可控硅S1、S2、变压器、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操作电路由控制开关QK、XK、FK、DSK、QSK1、QSK2、直流密封接触器ZC、FC、电阻、可控硅S3、二极管、反相器、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实现当走动时或停车时均无电弧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失控保护电路由集成电路块IC3A、双向可控硅SJ、继电器J、二极管、反相器IC2、电阻、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当发生失控时,电路能自动检测,在不大于0.2秒的时间内,迫使接触器跳开、分断电源、强迫停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发电路中的受控振荡器、由集成电路块IC1B、二极管、三极管、反相器、电阻、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发电路中的振荡器由集成电路块IC1A、电阻、电容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发电路中的微分脉冲放大电路由三极管、反相器、二极管、电阻、电容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发电路中采用了RS触发器,可对调速脉冲g1加以控制,在一个周期始终只有一个单脉冲输出,RS触发器由集成电路块IC3B、电阻、电容、二极管所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操作电路中具有方向开关互锁电路装置,由方向开关FK、刹车开关XK,二极管D11、电阻R22、集成电路块IC2等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的工作电压为35~45V,可在环境温度为-30℃~40℃的情况下连续工作。其中走行电机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走行调速采用定频调宽,周期为10ms,导通从15%可连续调到85%,全速采用可控硅全导通方式。本专利技术设有方向开关互锁电路,在行走中如误扳方向开关,接触器就无载跳开,无电弧停车。在行走中如踩刹车时,接触器无电弧跳开停车,若松开刹车,不能立即走车,必须松开走车变速踏板后,再踩走车变踏板才能走车,以利安全。本专利技术采用集成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维护简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所以本专利技术可广泛的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瓶车,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共有五张附图,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主电路系统图附图2是主电路工作波形图附图3是触发电路工作波形图附图4是主电路和操作电路系统图附图5是触发电路和失控保护电路系统中A-失控保护电路B-变速踏板控制器C-触发电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由主电路、控制电路所组成,控制电路具有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触发电路由受控振荡器、RS触发器、振荡器、微分脉冲放大电路所组成。在电路系统中集成电路芯片分别是IC1A、IC1B、IC3A、IC34型号均为556;其集行电路芯片IC2的型号为4049。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一、主电路图1是行走主电路,图中XD是行走用直流串激电动机,ZC和FC是四个作于控制电机旋转方向的接触器,Z1是续流用二级管,S1是主可控硅,S2是关断用可控硅,C1是换向电容器,L1和L2绕在一个铁芯上,其极性如图中的黑点所示。当FC或ZC接触器动作后,电源电压EB通过电机XD加到S1可控硅的阳极与阴极间,此时因S1无控制极触发脉冲,S1不能导通,电动机XD无电流。如图2,在t1时刻给S2加上一个控制极触发脉冲Vg1,S2导通,便有电流通过电机XD、电感L1和电容C1进行充电,电压极性为右正左负。当电容电压充到接近于电源电压EB时,充电电流越来越小,此电流一旦小于S2的维持电流时,S2关断而恢复阻断状态,这个过程称为予充电。在t2时刻给S1加上控制极触发脉冲Vg1,S1导通。导通后的可控硅其阳极、阴极间的电压降只有1伏左右,电源电压几乎全加在电动机XD上,电动机通过电流。与此同时,电容C1经S1和Z2以及L2形成一个LC半个周期振荡放电,经过半个周期的振荡,使电容C1的极性改变成左正右负,由于Z2不能通过反向电流,于是停止振荡。在S1首次导通即电动机启动时,L1通过按指数关系上升的电流。由于电感作用,在L2上产生感应电势,如感应电势的方向与振荡电流的方向相同,就可以提高振荡后C1上的电压(左正右负),如忽略电路的衰减,振荡后的电压应为EB(1+2 )。即本电路具有第一次提升电压的效果,这就给关断主可控硅S1做好准备。在t3时刻给S2加上控制极触发脉冲Vg2,S2导通,S1则承受反向电压而被关断。由于负载中有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容C1立即接过负载电流经C2、EB、XD、L1的回路放电,如忽略可控硅S1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S1承受反向电压的时间可按下式估算。t反≈ (C·VC)/(ID)式中C为电容C1的容量,VC为S2导通前C1上的电压,ID为S2导通前的负载电流。如S1承受的反压时间大于S1额定关断时间,S1就可靠的被关断。反之,如S1承受时间小于S1的额定关断时间,S1就不能被关断而又导通,即换流失败。从上式可看出S1的反压时间是与VC成正比,VC电压值越高,则S1的关断就越可靠。如前所述,电容C1从t3时起开始放电,电压过零后又要正向充电,充成右正左负,如果没有电感L1,电容C1充到接近电源电压EB时,S2就会恢复阻断。可是由于有L1的存在,其中储有磁场能,如忽略电路的衰耗,当C1充到EB+IDL1C1]]>时,可控硅S2自行关断。之后电机电流经Z1续流。在t4时刻给S1加上控制极触发脉冲,S1和二极管Z2同时导通。S1导通后电机得电,Z2导通后又形成L2C1的半周期振荡放电,电容C1的极性又变成左正右负。由于L1和L2的感应作用,使换向电容器C1的电压又有提升,如忽略电路的衰耗,C1的电压值可近似为(IDL1C1)2+(EB+IDL1C1)2]]>在t5时刻给S2加上控制极触发脉冲,S2导通,S1又承受反压而关断,如此反复下去,这就是主电路的工作过程。本电路的主要特点1、起动前C1要予充电,起动时它有第一次提升电压的效果,提高了起动换流的可靠性。2、在调速过程中,它不但能利用上周期的负载电流而且也能利用本周期的负载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主要由行走主电路、控制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主电路中的走行电机(XD)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控制电路含有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触发电路由受控振荡器、RS触发器、振荡器、微分脉冲放大电路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主要由行走主电路、控制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主电路中的走行电机(XD)采用可控硅脉冲无级调速;控制电路含有操作电路、失控保护电路和触发电路;触发电路由受控振荡器、RS触发器、振荡器、微分脉冲放大电路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其特征在于行走主电路由行走直流串激电动机(XD)、控制电机旋转方向的接触器EC、FC、二极管Z1、Z2、可控硅S1、S2、变压器、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操作电路由控制开关QK、XK、FK、DSK、QSK1、QSK2、直流密封接触器ZC、FC、电阻、可控硅S3、二极管、反相器、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实现当走动时或停车时均无电弧发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车可控硅脉冲调速器,其特征在于失控保护电路块IC3A、双向可控硅SJ、继电器J、二极管、反相器IC2、电阻、电容及连接线路所组成;当发生失控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