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性能导卫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865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性能导卫板,其特征在在于:双性能导卫板由导卫体和铲嘴构成,铲嘴可拆卸的安装在导卫体上;导卫体所用材料为20号钢,铲嘴是以20号钢为材料加工成型后再经碳氮共渗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铲嘴不仅可替换,而且使用碳氮共渗工艺提高了铲嘴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导卫板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性能导卫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材轧制零件产品的设计与工艺制造,尤其是涉及轧制导卫板的结构和性能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导卫板是钢材轧制中的关键部件,可使轧件顺利地进入轧槽并导出轧槽,或控制轧件按一定方向运动,同时也是易损件,其使用寿命和更换次数直接影响钢材的产量。导卫板的设计常常被认为是比较筒单的,设计可以粗糙一些,不会出大问题。但是生产实际表明,导卫板造成的轧制事故相当多。关于导卫板设计,除了导卫板前端的形状外,其余各部分尺寸都是很容易确定的,唯有导卫板前端的形状不好确定,而这种形状设计不正确或不准确,会带来很多的缺点和很大的危害。中国专利CN200998736Y公开了一种将工作面设计为波形的导卫板,减少了与轧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导卫板对带钢边部质量的影响,但其制作工艺复杂,难大规模生产。常用的导卫板是整体结构,其前端铲嘴与导卫体性能相同,铲嘴一旦磨损,整个导卫板只能报废,目前常用堆焊的方式修复导卫板,但堆焊后的耐磨性有限,且最多修复2次后就很难再继续使用;中国专利ZL91221901.7公开了一种复合导卫板,即在导卫板堆焊耐磨焊层,冲击韧性好且具有优良耐磨性,但堆焊后金属的凝固收缩容易产生较大内应力,导致变形;鞍钢导卫板采用焊接“铲头”材料的办法来提高强度;哈尔滨轧钢厂采用喷焊的工艺增加导卫板的使用寿命,比较廉价,但喷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力很难控制;有的厂家采用整体合金化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和冲击韧性,如添加贵重金属Cr、Mo等,可以获得高耐磨性的零件表面,但导卫板韧性不足,且价格昂贵、成本高。有的厂家对导卫板表面合金化,表面镀金属元素Ni,但同样存在金属昂贵、成本高、机加工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使用堆焊也不添加贵重金属Cr、Mo的前提下,提供一种高耐磨性、高性能的导卫板。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双性能导卫板,其特点在于:所述双性能导卫板由导卫体和铲嘴构成,所述铲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导卫体上;所述导卫体所用材料为20号钢,所述铲嘴以20号钢为材料加工成型后再经碳氮共渗处理。当导卫板磨损后可以只替换铲嘴,然后继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双性能导卫板,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导卫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槽内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上设置有插孔,所述铲嘴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铲嘴的后端插入在所述压块的插孔中;所述铲嘴的前端呈尖形。设置为尖形,可以使铲嘴尖紧贴在轧辊孔型的底部。压块将铲嘴固定在导卫体上。所述经碳氮共渗处理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第一步、高温排气阶段:将铲嘴置于碳氮共渗炉中并密封,然后加热至900℃,排尽碳氮共渗炉中空气;第二步、碳氮共渗阶段:保持碳氮共渗炉在900℃~950℃,以80~90滴/分钟的通入量通入煤油,保温100min;然后降温至830~870℃,在通入煤油的同时通入氨气,保温50min,所述氨气体积占氨气与煤油总体积的30%;第三步、扩散阶段:维持氨气体积分数为30%,在870℃保温70min;第四步、出炉淬火阶段:将铲嘴从碳氮共渗炉中取出,油淬至室温,200~260℃低温回火120min,最后进行喷丸处理,即完成对铲嘴的碳氮共渗处理。碳氮共渗温度定为830~870℃,其原因是温度超过900℃,渗层中含氮量太低,类似单纯渗碳,而且容易过热,工件变形较大;温度过低,不仅速度慢,而且表层含氮量过高,容易形成脆性的高氮化合物,渗层变脆,另外还将影响心部组织的强度和韧性。碳氮共渗时间为在煤油和30%的氨气中共渗3~4h(包括碳氮共渗阶段和扩散阶段时间),体积比为30%的氨气是经过多次实验确定的较好的氨气含量。低于此比例,气氛的活性太差,共渗速度低;高于此比例,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层,阻碍了碳氮原子的吸收与扩散,共渗速度下降。渗层深度为0.50~0.90mm/h时,平均共渗速度约为0.20mm/h;导卫板厚度较大,要求渗碳氮层达0.6~0.7mm才具有足够的耐磨性,故碳氮共渗时间为3~4h。然后,铲嘴利用余温油淬至室温,最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和喷丸处理,增加表面残留压应力,从而提高铲嘴接触疲劳强度。碳氮共渗能很好地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它是将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渗氮层硬度虽高但渗层较浅,而渗碳层虽硬化深度大,但表面硬度较低的缺点。20号钢碳含量低,塑性和韧性好,适合各种韧性要求高的机械零件,价格便宜,但耐磨性不足。20号钢表面经碳氮共渗处理后表面强度和耐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是一种性能好、价格便宜的碳氮处理材料。本专利技术铲嘴碳氮共渗,渗面硬度为58~62HRC,铲嘴心部硬度为32~36HR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本专利技术导卫板是镶嵌结构,适合小型轧机,使用方便可靠。2、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性能导卫板,其中导卫体是材料20号钢,具有很好的韧性;铲嘴为20号钢基体上经过碳氮共渗处理,具有高耐磨性能,整个导卫体既有高韧性又有高耐磨性。导卫体和铲嘴可以分开,当导卫体磨损后可以只替换铲嘴,然后继续使用。3、本专利技术铲嘴不仅可替换,而且使用碳氮共渗工艺提高了铲嘴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导卫板的利用价值。20号钢硬度为32~36HRC,经过碳氮共渗处理后硬度可达58~62HRC,硬度提高接近一倍,铲嘴耐磨性至少提高了3倍。4、碳氮共渗仅在铲嘴进行,避免了导卫板整体合金化,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5、碳氮共渗温度低,速度快,铲嘴内应力小,变形小,避免了堆焊时造成的焊接内应力大等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性能导卫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导卫体,2是压块,3是铲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性能导卫板,由导卫体1和铲嘴3构成,铲嘴可拆卸的安装在导卫体上;导卫体所用材料为20号钢,铲嘴是以20号钢为材料加工成型后再经碳氮共渗处理。在导卫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槽,在定位槽内安装有压块2,压块2上设置有插孔,铲嘴3位于定位槽内,且铲嘴的后端插入在压块2的插孔中;铲嘴的前端呈尖形。铲嘴经碳氮共渗增加其耐磨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实施例1铲嘴碳氮共渗的设备为RJJ-75-9T井式碳氮共渗炉,渗剂选用煤油和工业氨气,铲嘴碳氮共渗的工艺过程包括高温排气阶段、碳氮共渗阶段、扩散阶段和出炉淬火阶段,具体步骤为:将铲嘴置于碳氮共渗炉中并密封,然后加热至900℃,排尽碳氮共渗炉中空气;保持碳氮共渗炉在920℃,以85滴/分钟的通入量通入煤油,保温100min;然后降温至870℃,在通入煤油的同时通入氨气,保温50min,氨气体积占氨气与煤油总体积的30%;维持氨气体积分数为30%,在870℃保温70min;将铲嘴从碳氮共渗炉中取出,油淬至室温,200℃低温回火120min,最后进行喷丸处理,即完成对铲嘴的碳氮共渗处理。经碳氮共渗处理后,铲嘴硬度为60HRC,耐磨性提高了3倍。实施例2铲嘴碳氮共渗的设备为RJJ-75-9T井式碳氮共渗炉,渗剂选用煤油和工业氨气,铲嘴碳氮共渗的工艺过程包括高温排气阶段、碳氮共渗阶段、扩散阶段和出炉淬火阶段,具体步骤为:将铲嘴置于碳氮共渗炉中并密封,然后加热至900℃,排尽碳氮共渗炉中空气;保持碳氮共渗炉在920℃,以80滴/分钟的通入量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性能导卫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性能导卫板,其特征在在于:所述双性能导卫板由导卫体和铲嘴构成,所述铲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导卫体上;所述导卫体所用材料为20号钢,所述铲嘴是以20号钢为材料加工成型后再经碳氮共渗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性能导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性能导卫板由导卫体和铲嘴构成,所述铲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导卫体上;所述导卫体所用材料为20号钢,所述铲嘴是以20号钢为材料加工成型后再经碳氮共渗处理;铲嘴经碳氮共渗处理后,渗碳氮层厚度为0.6~0.7mm;所述经碳氮共渗处理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第一步、高温排气阶段:将铲嘴置于碳氮共渗炉中并密封,然后加热至900℃,排尽碳氮共渗炉中空气;第二步、碳氮共渗阶段:保持碳氮共渗炉在900℃~950℃,以80~90滴/分钟的通入量通入煤油,保温100min;然后降温至830~8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仕章张有德曹文明梁海峰吴鹏郁应海陈曦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