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及其组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480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及其组合。保护壳包含底板、多个侧壁、地一定位部及第一磁性部。多个侧壁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置空间以容置移动装置;第一定位部位于底板的外表面;第一磁性部位于底板。输入装置包含输入区、外框区、第二定位部与第二磁性部。第二定位部位于外框区,可分离地与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第二磁性部位于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第一磁性部对应磁吸,藉此输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保护壳的外表面。因定位部相互卡合的导引,可增加结合的方便性;且通过定位部相互卡合将可避免因横向撞击力,导致输入装置与保护壳意外分离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及其组合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及其组合,尤指一种可让输入装置与保护壳两者分离地结合的组合。
技术介绍
随着工商业的发达,资讯地快速流通,移动装置成为现今人们每日广泛使用的通讯与娱乐装置。现行的移动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手持式移动通讯装置,大多以其所配备的触控式屏幕作为输入装置。触控式屏幕允许使用者通过触控笔或是手指操作来进行输入操作,而使用手指进行触控、书写、缩放画面等操作,可不需通过传统电脑输入装置如键盘和鼠申不。 上述移动装置由于价格并非低廉,因此许多使用者会另外添购使用保护壳来预防移动装置受到刮伤、撞击等损害。此外,目前的移动装置多以触控式屏幕利用虚拟键盘进行文字输入,然而一般人大多已习惯使用实体键盘输入文字,故用虚拟键盘进行文字输入的速度往往不及实体键盘输入的速度,因此虚拟键盘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键盘,进而带动无线键盘等输入装置的产生。 利用无线键盘等输入装置结合移动装置进行资料输入的同时,虽可增加资料输入的速度,然而无线键盘等输入装置与移动装置属分离的个别装置,携带上并不方便,容易遗漏任一装置,且移动时若无袋子等工具,容易使移动装置与无线键盘等输入装置不小心脱离,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及其组合。保护壳包含一底板与多个侧壁、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第一磁性部。多个侧壁连接于底板的周缘,以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一移动装置。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位于底板的外表面,外表面背离容置空间及至少一第一磁性部位于底板。输入装置包含输入区、外框区、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及至少一第二磁性部。外框区环绕于输入区。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位于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至少一第二磁性部位于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至少一第一磁性部对应磁吸,藉此输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保护壳的外表面。 由于本技术藉由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的磁性相吸作用,可让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相互结合与脱离。此外,藉由定位部相互卡合的导引,将可增加结合的方便性;且通过定位部相互卡合将可避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因横向撞击力,导致输入装置与保护壳意外分呙。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I保护壳 11底板 111外表面 12侧壁 121缺口 122卡掣部 13容置空间 14第一定位部 15第一磁性部 2输入装置 21输入区 22外框区 23第二定位部 24第二磁性部 3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其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的立体图、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另一视角的分解图、侧视图及另一视角的侧视图。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包含:一保护壳I与一输入装置2。保护壳I的材质为可为塑胶、金属、木质、橡胶、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醋(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聚氯乙稀材料(Polyvinyl Chloride、PVC)、聚甲基丙稀酸甲醋(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工程塑料或树脂。输入装置2可为键盘或数字手写板等,且可包含一无线传输模块,该无线传输模块以无线AP、蓝牙、W1-F1、W1-F1-Direct方式进行资料传输。 保护壳I包含:一底板11与多个侧壁12。多个侧壁12连接于底板11的周缘,以与底板11形成用以容置一移动装置3的一容置空间13。移动装置可为平板电脑、手持式移动通讯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电子装置。侧壁12包含至少一缺口 121,缺口 121与移动装置3的按键或连接端口相对应,让移动装置3与保护壳I结合时,相关传输线等线材可通过缺口 121而与移动装置3进行结合。此外,侧壁12的上缘包含至少一卡掣部122,卡掣部122用以卡合移动装置3,使卡合移动装置3不易轻易从保护壳I的上方脱离。而底板11的下方包含至少一散热孔,散热孔对应该移动装置3的散热孔(未显示于图式上)。 第一定位部14位于底板11的外表面111,外表面111背离容置空间13。第一磁性部15位于底板11。输入装置2包含一输入区21与一外框区22,输入区21可为按键配置区或手写区。外框区22环绕于该输入区21。第二定位部23位于该外框区22,而可分离地与第一定位部14对应卡合。第二磁性部24位于外框区22,而可分离地与第一磁性部15对应磁吸。其中第一定位部14、第二定位部23、第一磁性部15及第二磁性部24的数量可为多个,分别位于底板11与输入区21的角落处,藉此输入装置2可分离地固定于保护壳I的外表面111,如图2、图4所示。 如图4所示至少一第一定位部14与至少一第一磁性部15沿底板11的中线对称排列,至少一第二磁性部24与至少一第二定位部23沿外框区22的中线对称排列。 在此,第一定位部14可为一凸块,该第二定位部23为一凹洞。但本技术非限于此,第一定位部14亦可为一凹洞,而第二定位部23为一凸块。通过第二定位部23与第一定位部14相互卡合的引导外,将使输入装置2的第二定位部23与保护壳I的第一定位部14轻易卡合,故具有导引使用者将输入装置2可分离地固定于保护壳I上的效果。此外,通过第二定位部23与第一定位部14相互卡合,亦可加强输入装置2与保护壳I连接的强度,避免因横向的撞击力,导致输入装置2与保护壳I意外分离。 虽然本技术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其中包含:一保护壳,包含:一底板;多个侧壁,连接于该底板的周缘,以与该底板形成用以容置一移动装置的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位于该底板的一外表面,该外表面背离该容置空间;及至少一第一磁性部,位于该底板;及一输入装置,包含:一输入区;一外框区,环绕于该输入区;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位于该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该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及至少一第二磁性部,位于该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该至少一第一磁性部对应磁吸,藉此该输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该保护壳的该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7.11 TW 1032123731.一种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其中包含: 一保护壳,包含: 一底板; 多个侧壁,连接于该底板的周缘,以与该底板形成用以容置一移动装置的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位于该底板的一外表面,该外表面背离该容置空间?’及 至少一第一磁性部,位于该底板;及 一输入装置,包含: 一输入区; 一外框区,环绕于该输入区; 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位于该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该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及至少一第二磁性部,位于该外框区,而可分离地与该至少一第一磁性部对应磁吸,藉此该输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该保护壳的该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凸块,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凹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凹洞,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凸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与保护壳的组合,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磁性部埋设于该保护壳的底板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禧
申请(专利权)人:大阪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