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光学探测装置,涉及一种手持式近红外脑血肿检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战时、训练、事故、灾害等战现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由于爆炸、跌落及冲击等力学因素,作用于人体大脑形成损伤出血,导致形成致命的颅内血肿。据统计,战争中死亡的战士有近50%是因为头部受伤所导致。而在平时,因事故、车祸、灾害造成的颅脑损伤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占第二位导致死亡的病因。外伤性脑血肿的救治关键在于及时准确检测、对症处置并快速后送。尤其是在伤后l小时的黄金时间段。然而,由于缺乏能在现场进行的客观可靠的检测脑血肿手段,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脑血肿伤员进行救治及后送,使许多伤员丧失了最佳的救治时机。目前,能够对脑血肿进行准确检测的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被称为诊断颅内血肿的“金标准”。然而,CT设备昂贵且很难用于院前现场,且其在农村、社区、偏远地区小医疗机构也不普及,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另外,CT并不适用于对伤员脑出血情况进行连续检测。另外,也不能对无法移动的伤员、迟发性脑出血以及脑部手术后出血情况的高频度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可持续检测脑血肿的医疗仪器。目前,基于近红外光可轻易穿透皮肤、颅骨等组织及其对颅内出血的敏感性原理,已出现采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计的便携式脑血肿检测仪器。美国专利文献US8060189公开了一种近红外脑血肿探测系统,其商业化产品分别为Inftrascanner1000/200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近红外脑血肿检伤装置,包括含有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的检测仪本体,还包括一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下部设滑动导向柱,遮光罩由深色遮光软质材料成型,为向下敞口的罩体,套装在检测仪本体外,遮光罩内侧上部设有与滑动导向柱形状与尺寸相匹配的滑动面以套接滑动导向柱使遮光罩与检测仪本体实现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近红外脑血肿检伤装置,包括含有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
的检测仪本体,还包括一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下部设滑动导
向柱,遮光罩由深色遮光软质材料成型,为向下敞口的罩体,套装在检测仪本
体外,遮光罩内侧上部设有与滑动导向柱形状与尺寸相匹配的滑动面以套接滑
动导向柱使遮光罩与检测仪本体实现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仪本体外部为便于握持
的中空壳体,壳体下段一定长度的滑动导向柱外沿尺寸略小于壳体上段外周尺
寸,以限制遮光罩上移距离;壳体最底端安装有底座,底座尺寸略大于滑动导
向柱的外周尺寸以限制遮光罩的下移尺寸;底座装配有向下伸出的光源探头和
探测器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遮光罩沿导向柱可移动距离
内上下运动时,遮光罩的长度设计为:使其在滑动导向柱的最上端时未遮挡光
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同时使其移动至滑动导向柱的最下端时可完全超过两探
头,并与头部曲面接触形成暗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仪本体内部装配有
垂直于底座的两块平行的控制电路板即左控制电路板和右控制电路板,装有电
池的电池仓室,电池两极连入控制电路板;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分布与底座
连接且探头尖端向下伸出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
板、电池仓室、及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的上段均被封闭在壳体和底座围成的
空间内,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两尖端之间最优距离为3-5cm,电池、电路板
和探头上段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探头和
探测器探头为弹性探头机构;该弹性探头机构包括有屏蔽罩、安装座、弹簧以
及锥形座和光纤探头,其中:
屏蔽罩为带侧敞开面的圆柱腔体,其上端开设通孔用于引出安装座内装设
的光电元件的供电及控制线,下端设外凸的底用以与底座固定,屏蔽罩底端和
底座相对位置均设有开口;
安装座为台阶状中空柱,轴向套装在屏蔽罩的空腔内并下部穿过底座,安
\t装座设有台阶凸筋,其最大外径与屏蔽罩内径相等,下部最小外径与底座的开
口相等以使安装座能够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安装座上端相对开有两个一定长度长孔,其台阶凸筋上部设有台阶,台阶
上套设弹簧,弹簧的下部抵住安装座设计台阶凸筋,其自由长度大于长孔长度;
锥形座固定安装在安装座的底端,其具有纵向安装孔;
光纤探头穿插在光纤探头安装孔中,安装在在安装座的底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军,孙秋明,马军,孙景工,高万玉,胡名玺,王济虎,田涛,孙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