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528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包括蓄水罐,蓄水罐连接着全自动砂滤装置、全自动碳滤装置、全自动超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有用于普通区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Ⅰ、用于洁净区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Ⅱ,避免了普通区与洁净的循环用同一纯化水罐内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用于洁净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用的纯化水罐Ⅱ上设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用的洁净送水管、回水管,洁净送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回水管上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上水质测试装置前设置有阀门Ⅲ,克服了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纯化水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在疫苗或生物制剂等制药工厂、研究所、利用细胞培养的制药工厂、食品工厂或是研究所、血液制剂工厂等在实验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纯化水,例如用于生产管路的循环、清洗设备以及实验装置、配液等等,因此,纯化水的制备以及循环系统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不可或缺的装置。生物制药行业对于纯化水的要求很高,一般都需要经过多级过滤,而且所制备的纯化水的用途很多,要用到生产线的不同阶段或流程,一般分为普通区和洁净区两大类,不同的阶段或流程对纯化水的要求也不一致,如何保证纯化水的正常供应又能确保纯化水的质量是纯化水制备、循环工艺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以克服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包括蓄水罐,与蓄水罐连接自来水进管,蓄水罐依次连接着全自动砂滤装置、全自动碳滤装置、全自动超滤装置,全自动超滤装置连接着用于普通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Ⅰ、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Ⅱ,纯化水罐Ⅰ上设置有用于普通循环水的普通送水管,纯化水罐Ⅱ上设置有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洁净送水管、回水管,洁净送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回水管上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上水质测试装置前设置有阀门Ⅲ。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蓄水装置和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直接输送到纯化水罐,同一个纯化水罐内的纯化水既用普通区的设备管路循环系统,又用于洁净区的设备和管路的循环系统,而普通区和洁净区的水质要求有区别,洁净区对纯化水的要求较高且敏感,因此,纯化水在输送到洁净区循环时必须经过检测水质,如此,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分别设置有用于普通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Ⅰ、用于洁净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Ⅱ,避免了普通区与洁净的循环用同一纯化水罐内的水,且本专利技术在纯化水罐Ⅱ的纯化水罐Ⅱ上设置有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洁净送水管、回水管,洁净送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回水管上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上水质测试装置前设置有阀门Ⅲ,先关闭阀门、阀门Ⅲ,开启阀门Ⅰ使纯化水罐Ⅱ内的纯化水经回水管流入到旁通管上设置的水质测试装置,若是水质检测不符合输送到洁净区的要求,则关闭阀门Ⅲ,开启阀门Ⅱ,纯化水罐Ⅱ内的纯化水回送到蓄水罐,若是水质符合洁净区的要求,则关闭阀门Ⅰ,开启阀门,使纯化水罐Ⅱ内的纯化水输送到洁净区内的设备和管路的循环使用,如此,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的问题。进一步地,纯化水罐Ⅱ的进水端设置有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的设置能进一步的提高输送到纯化水罐Ⅱ的纯化水的水质。进一步地,蓄水罐内设置有液位感应装置、自来水进管上设置有有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液位感应装置能自动感应到蓄水罐内的水位,若是水位到达设定的最大值则电磁阀关闭,若是水位达到设定的最小值则启动电磁阀,电磁阀有控制器控制,无需人工操纵,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自来水进管上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初步过滤,避免较大分悬浮物和颗粒进入到管道进而影响到到纯化水的过滤效果。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有用于普通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Ⅰ、用于洁净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Ⅱ,避免了普通区与洁净的循环用同一纯化水罐内的水。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用于洁净区设备和管路循环的纯化水罐Ⅱ上设置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洁净送水管、回水管,洁净送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回水管上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上水质测试装置前设置有阀门Ⅲ,克服了现有的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易导致洁净区的的管路污染,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蓄水罐内设置有液位感应装置、自来水进管上设置有有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能有效的控制蓄水罐内的水位,避免水位过高或过低。附图说明图1是纯化水的制备、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自来水进管;2—蓄水罐;3—全自动砂滤装置;4—全自动碳滤装置;5—全自动超滤装置;6—纯化水罐Ⅰ;7—反渗透装置;8—纯化水罐Ⅱ;9—水质测试装置;11—过滤装置;81—洁净送水管;82—回水管;83—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包括蓄水罐2,与蓄水罐2连接自来水进管1,自来水进管1上设置有过滤装置11,蓄水罐2内设置有液位感应装置、自来水进管1上设置有有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蓄水罐2内的水依次经过全自动砂滤装置3、全自动碳滤装置4、全自动超滤装置5逐级过滤,经全自动超滤装置5过滤后的纯化水分别输送到用于普通区循环用水的纯化水罐Ⅰ6、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用的纯化水罐Ⅱ8,纯化水罐Ⅰ6上设置有用于普通循环水用的普通送水管,纯化水罐Ⅱ8的进水端设置有反渗透装置7,纯化水罐Ⅱ8上设置有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用的洁净送水管81、回水管82,洁净送水管81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82上设置有旁通管83,旁通管83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9,回水管82上旁通管8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83上水质测试装置9前设置有阀门Ⅲ。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自来水经过滤装置11初步过滤后进入到蓄水罐2内,由蓄水罐2内的液位感应装置和电磁阀配合控制蓄水罐2内的水位,蓄水罐2内的水依次经过全自动砂滤装置3、全自动碳滤装置4、全自动超滤装置5,经全自动超滤装置5过滤后的纯化水直接输送到纯化水罐Ⅰ6,纯化水罐Ⅰ6的纯化水直接用于普通区的设备和管路的循环使用;经全自动超滤装置5过滤后的纯化水经反渗透装置7输送到纯化水罐Ⅱ8,纯化水罐Ⅱ8的纯化水先经过旁通管83到水质测试装置9进行水质测试,若是水质不符合洁净区的水质要求,纯化水罐Ⅱ8的纯化水经回水管82回送到蓄水罐2内,若是水质符合洁净区的水质要求,纯化水罐Ⅱ8的纯化水经洁净送水管81输送到洁净区的设备和管路进行循环使用。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包括蓄水罐(2),与蓄水罐(2)连接自来水进管(1),蓄水罐(2)依次连接着全自动砂滤装置(3)、全自动碳滤装置(4)、全自动超滤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超滤装置(5)连接着用于普通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Ⅰ(6)、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Ⅱ(8),纯化水罐Ⅰ(6)上设置有用于普通循环水的普通送水管,纯化水罐Ⅱ(8)上设置有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洁净送水管(81)、回水管(82),洁净送水管(81)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82)上设置有旁通管(83),旁通管(83)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9),回水管(82)上旁通管(8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Ⅰ、阀门Ⅱ,旁通管(83)上水质测试装置(9)前设置有阀门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废水的循环结构,包括蓄水罐(2),与蓄水罐(2)连接自来水进管(1),蓄水罐(2)依次连接着全自动砂滤装置(3)、全自动碳滤装置(4)、全自动超滤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超滤装置(5)连接着用于普通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Ⅰ(6)、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纯化水罐Ⅱ(8),纯化水罐Ⅰ(6)上设置有用于普通循环水的普通送水管,纯化水罐Ⅱ(8)上设置有用于洁净区循环水的洁净送水管(81)、回水管(82),洁净送水管(81)上设置有阀门,回水管(82)上设置有旁通管(83),旁通管(83)上设置有水质测试装置(9),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能左红段春花代荣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尔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