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网络技术中有关人体身份识别问题,具体地讲是一种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型、虹膜声音、按键力度等[1,2],同时视频图像及红外图像成为人体运动特征分析的主要手段,但各种成像设备价格昂贵,并且检测及识别算法复杂度高,运算量大。为此,在特定的场合,利用热释电红外(PIR,Pyroelectric Infrared)探测器进行人体运动特征识别是一种很好的选择。PIR探测器在常温下能够有效检测出探测区域内的移动红外辐射源,实现运动人体的检测[3]。由于成本低、功耗小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照明及摄像机的辅助控制中[4,5]。文献[6]采用多个分布式布局的PIR探测器实现了对运动人体的追踪。文献[7]采用单只PIR传感器获取运动人体的热红外信息,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人体热释电特性信息进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研究了影响人体身份识别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映射机理,给出影响人体身份识别的定性描述,建立融合多因素影响机理的数学模型,揭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的映射关系:(11)所述宏观影响因素包括人体到热释电节点的距离(HD)、人体体积(HV)、人体速度(HS)、菲涅尔透镜的类型(F)以及信号调制罩(M);所述微观影响因素包括波峰与波谷幅值差(WR)、单位距离/时间内波峰的数目(WN)、波峰回到零点的时间(WT)以及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12)宏观影响因素与微观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分析:由于波形数据来自于人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研究了影响人体身份识别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映射机理,给
出影响人体身份识别的定性描述,建立融合多因素影响机理的数学模型,揭示
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的映射关系:
(11)所述宏观影响因素包括人体到热释电节点的距离(HD)、人体体积
(HV)、人体速度(HS)、菲涅尔透镜的类型(F)以及信号调制罩(M);所述微观影响
因素包括波峰与波谷幅值差(WR)、单位距离/时间内波峰的数目(WN)、波峰回到
零点的时间(WT)以及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
(12)宏观影响因素与微观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分析:由于波形数据来自于
人体热红外辐射源,所以微观影响因素决定了对人体身份的识别,同时运动人
体热辐射强度变化的角频率ω作为宏观因素的主要参数,当宏观因素的状态随时
间变化时,ω也随之变化,并引起传感器感应人体信息量的变化,竟而影响微观
影响因素,所以两类影响因素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映射关系;
(13)设计场景,分析影响因素映射关系,提出假设,并验证:
(131)场景1:PIR传感模块产生明暗交替的感应区域,其感应范围为25
°~155°,当体型相近的两个人体目标M和N在离传感模块不同的垂向距离,
并从同一起始线出发,匀速移动相同的距离时,PIR模块产生相应的波形,经分
析计算得出映射规律1;
映射规律1:宏观因素:人体到热释电节点的距离(HD)变小;微观因素:
单位距离/时间内波峰的数目(WN)变多,波峰回到零点的时间(WT)变短,波峰与
波谷幅值差(WR)变大,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变大,对人体身份识别能量
变强;
分析:距热释电节点越远,ω越小,且经过的明暗交替区间越少,每个波峰
过零点时间变长且热释电节点所检测的波峰越少,距热释电节点较近的人体目
标,ω较大,每个波峰过零点时间较短,经过的明暗交替区间较多,节点所检测
\t的波峰较多,获取的人体热红外信息较多,同时传感器感应的能量也较大;
(132)场景2:当体型差别比较大的两个人体目标M和N沿同一路径,匀
速移动相同的距离时,PIR模块产生相应波形,经分析计算得出映射规律2;
映射规律2:宏观因素:人体体积(HV)变小;微观因素:单位距离/时间内
波峰的数目(WN)变多,波峰回到零点的时间(WT)变小,波峰与波谷幅值差(WR)
变小,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变大,对人体身份识别能量变强;
分析:在相同条件下,特征瘦小型人体的ω要大于特征高大型人体,人体体
积相差越大,波峰数目相差越明显,每个波峰过零点时间相差越大,所获取的
人信息相差越大;
(133)场景3:同体型人体的两个人体目标M和N沿同一路径,以不同速
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时,PIR模块产生相应波形,经分析计算得出映射规律3。
映射规律3:宏观因素:人体速度(HS)变快;微观因素:单位距离/时间内
波峰的数目(WN)变多,波峰回到零点的时间(WT)变短,波峰与波谷幅值差(WR)
变小,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变小,对人体身份识别能量变强;
分析:以节点为参照物,人体N的单步伐越快,其ω就越大,波形变化的
速率越快,波峰过零点时间越短,相等时间内所获得的波峰数就越多,波峰与
波谷的时间差就越小,获取的人体信息越多;
(134)场景4:同体型人体的两个人体目标M和N沿同一路径,匀速移动
相同的距离,PIR模块产生相应的波形,经分析计算得出映射规律4;
映射规律4:宏观因素:信号调制罩(M)孔变多;微观因素:单位距离/时间
内波峰的数目(WN)变多,波峰回到零点的时间(WT)较短,波峰与波谷幅值差
(WR)变小,单位时间内的频谱能量(FE)变大,对人体身份识别能量变强。
(2)设计实验并结合多种识别算法,定量计算人体目标到热释电的距离、
人体体积、人体运动速度、信号调制罩和菲涅尔透镜这五种宏观因素与提高热
释电技术对人体身份识别能力的关系,从而验证步骤(1)所提出的规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
\t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敏,熊迹,姜娜,刘新华,赵宁,李博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