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307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上述触控基板具有外围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布置于外围区域内的邦定端子、布置于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触控面板的边框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外部输入设备,其通过指点物(如手指、电子笔等)接触触摸面板实现输入,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接,具有简单、快捷、人性化等特点。 现有的触摸面板中,包括触控区域(虚线框所包围的区域)和外围区域,其中,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的触控区域中交叉设置有条状触控电极。 设置于触控区域的条状触控电极都需要通过分布于外围区域的信号传输线实现与邦定端子的电连接,以通过邦定端子电连接到触控驱动芯片,在触控电极和触控驱动芯片之间传输用于位置检测的信号(包括发射信号和感应信号)。 然而出于使用方便以及美观的需要,电子产品对更窄边框、甚至于无边框的设计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这些分布于外围区域的信号传输线由于工艺限制,具有一定的线宽和线距(如线宽20um,线距30um),因此,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必须设计足够宽度(即图1中的d)的边框来遮挡上述的设置有信号传输线的外围区域,而无法满足现有的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触控面板的边框宽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具有外围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布置于外围区域内的邦定端子、布置于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 所述邦定端子包括: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第一邦定端子和第二邦定端子;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邦定端子和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连接所述第二邦定端子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052 ;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邦定端子朝向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 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 与所述第一部分通过过孔连接的第二部分,布置于触控区域内,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并形成电连接。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第一触控虚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和/或 第二触控虚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虚拟电极以及第二触控虚拟电极由金属网格形成,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至少一根导通连接线,每一根导通连接线对应于一个金属网格,连通对应的金属网格上的多个尖端结构。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连接到不同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部分长度不同,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设置于所述触控区域内的第一补偿线,沿对应的第一部分的远离邦定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域的边缘,与对应的第一部分电隔离。 上述的触控基板,其中:连接到不同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部分的长度不同,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设置于所述触控区域内的第二补偿线,沿对应的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显示区域的边缘,与对应的第二部分电隔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触控基板的触控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通过将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触控区域的相对的两个边缘之间,使得触控基板在上述相对的两个边缘之外不再有信号传输线的布置需求,因此在上述相对的两个边缘的外侧也就不再存在边框的设置需求,因此能够降低触摸面板的边框宽度。 【附图说明】 图1表不现有技术的触控基板的结构不意图; 图2表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和现有技术的触控基板的对比不意图; 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加触控虚拟电极后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增加补偿线后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增加补偿线后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金属网格的触控电极的结构不意图; 图7a-图7c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增加导通连接线后的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增加的导通连接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以及第一补偿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及触摸显示装置中,通过将所述信号传输线设置于触控区域的相对的两个边缘之间,使得触控基板在上述相对的两个边缘之外不再有信号传输线的布置需求,因此在上述相对的两个边缘的外侧也就不再存在边框的设置需求,因此能够降低触摸基板的边框宽度。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具有外围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布置于外围区域内的邦定端子、布置于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对此结合图2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触控区域10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1011和第二边缘1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都位于第一边缘1011和第二边缘1012之间,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在触控区域的左侧(即第一边缘1011的左侧)和触控区域的右侧(即第二边缘1012的右侧)不再存在如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线103。 由于在触控区域的左右两侧上不再存在信号传输线,而边框的作用就是用于遮挡设置于外围区域的信号传输线,因此,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在触控区域的左右两侧也就不再存在边框的设置需求,因此能够降低触摸基板的边框宽度。 当然,上述的举例是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为触控区域的左右边缘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当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相对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时,同样在触控区域的上下两侧也就不再存在边框的设置需求,因此也能够降低触摸基板的边框宽度。 下面以更加具体的例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邦定端子包括:位于第一边缘1011和第二边缘1012之间的第一邦定端子1041和第二邦定端子1042 ;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02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2 ;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邦定端子1041和第一触控电极1021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051和连接所述第二邦定端子1042和第二触控电极1022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052 ;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21沿所述邦定端子1041/1042朝向所述显示区域10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21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基板,具有外围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布置于外围区域内的邦定端子、布置于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具有外围区域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布置于外围区域内的邦定端子、布置于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邦定端子和触控电极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邦定端子包括: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第一邦定端子和第二邦定端子;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邦定端子和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连接所述第二邦定端子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信号传输线;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邦定端子朝向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 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 与所述第一部分通过过孔连接的第二部分,布置于触控区域内,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并形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祥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