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601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器为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根据用途、目的而维持在最适合的状态的家电设备。例如,夏天将室内调节为清凉的制冷状态,冬天将室内调节为温暖的制热状态,并调节室内的湿度,从而将室内的空气调节为适宜的清净状态。详细地,空气调节器可驱动用于执行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及蒸发过程的冷冻循环,由此能够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运转。这种空气调节器根据室内机和室外机是否分离,可分为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型空气调节器,上述分离型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分离,上述一体型空气调节器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室外机包括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包括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在冷冻循环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功能,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相反,在冷冻循环执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功能,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上述室外机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空气调节器的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多个控制部件。在上述空气调节器驱动的过程中,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可能产生很多热。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发热温度可达到约70~80℃。根据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在未能充分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情况下,出现了上述控制部件发生故障的现象。由此,存在空气调节器的功能(热交换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或空气调节器发生故障的问题。为了冷却这种电子部件单元,现有的空气调节器使用了在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配置导热性高的基板并借助外部空气来实现热交换的装置(散热器,heat-sink)。但是,这种散热器方式在外部空气温度非常高(例如,约50℃)的区域存在这种散热器方式的效果受到限制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最近正在介绍如下技术,即,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设置冷冻循环的制冷剂所流动的冷却装置,使制冷剂和电子部件单元之间实现热交换,由此实现电子部件单元的冷却。作为一例,上述冷却装置可包括制冷剂管。另一方面,上述冷却装置维持与电子部件单元相结合的状态,而在需要修理上述电子部件单元或要更换控制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去除上述冷却装置或制冷剂管,且在修理或更换作业结束后需要重新组装上述冷却装置或制冷剂管,并重新填充制冷剂等,因此作业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子部件单元的空气调节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上述散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件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之间。并且,还包括固定引导部,上述固定引导部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用于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从上述传热板隔开。并且,上述固定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相结合;以及第二引导部,从上述第一引导部弯折并延伸,并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并且,还包括间隔件,上述间隔件结合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之间。并且,还包括多个结合引导部,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之间的空间相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构件,上述第一紧固构件使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上述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构件,上述第二紧固构件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上述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并且,上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上述散热板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相结合的第一散热板及第二散热板。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第二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另一方向流动,以及转换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之间延伸,具有弯曲或弯折的形状;制冷剂依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转换管及第二冷却管中流动。并且,还包括插入部,上述插入部由上述散热板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上述第一冷却管或第二冷却管配置于上述插入部中。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主膨胀阀,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上述主膨胀阀;上述冷却管将通过上述主膨胀阀的制冷剂引向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路。并且,过冷却热交换器,经由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热交换器;以及过冷却分配器,设置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用于使制冷剂分流。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发热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冷却管,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的一侧相结合,用于引导制冷剂的流动;散热板,收容上述冷却管,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传热板,设置在上述散热板和发热部件之间,用于从上述发热部件向上述散热板传热;固定引导部,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相结合;间隔件,用于隔开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上述固定引导部;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的结合;以及紧固构件,与上述散热板和传热板相结合,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相结合,并使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并且,上述紧固构件包括: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气调节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6 KR 10-2013-0110929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
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
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
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
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
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
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
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
元外壳相结合,以及
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
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支撑
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上述散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
壳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件配
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引导
部,上述固定引导部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用于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从
上述传热板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引导部包括:
第一引导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相结合;以及
第二引导部,从上述第一引导部弯折并延伸,并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件,
上述间隔件结合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结合
引导部,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用于引
导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以能
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之间的空间相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紧固构件,上述第一紧固构件使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与
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
上述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
元外壳相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紧固构件,上述第二紧固构件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
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
上述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
上述散热板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相结合的第一散
热板及第二散热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珍金泰杰张硕训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