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420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复合材料领域。该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2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10份、贝壳粉10-15份、纳米碳酸钙8-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5-12份、菊酸乙酯2-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聚碳化二亚胺0.5-3份、聚乙烯醇4-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且可有效吸收汗液,保持手套内干燥清洁;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橡胶手套,是用橡胶薄片或薄膜制成的一类手套,按用途可分为耐酸碱手套、电绝缘手套、防辐射手套和医用手套;按橡胶原料或制造工艺可以分为胶乳手套和模压手套。医用手套在在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一般病情较重、身体多处破溃的病人,入院后一般是使用气垫床、气圈等防止病人破溃处溃烂发生褥疮。而气圈在临床使用中只能固定在某个点,并且它的承受压力也有限,而若采用一次性橡胶手套注水后垫于破溃处使用,临床效果会更好。一次性橡胶手套在注入温水后,可以承受四肢部位的压力,随着病人的不同卧位,袋内液体会随之调节与皮肤的贴合度,从而使病人感觉适宜,无压迫感。而一般很多医用手套里会分散较多的滑石粉,以防止因手套不透气而导致的湿滑粘腻。因此医用手套的透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弹性,且透气性良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2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10份、贝壳粉10-15份、纳米碳酸钙8-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5-12份、菊酸乙酯2-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聚碳化二亚胺0.5-3份、聚乙烯醇4-8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7-24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8份、贝壳粉11-14份、纳米碳酸钙9-15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11份、菊酸乙酯3-6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5份、聚碳化二亚胺1-2.5份、聚乙烯醇5-7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9-2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7份、贝壳粉12-13份、纳米碳酸钙10-13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7-10份、菊酸乙酯4-5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份、聚碳化二亚胺1-2份、聚乙烯醇5-6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7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份、贝壳粉11份、纳米碳酸钙9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份、菊酸乙酯3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聚碳化二亚胺1份、聚乙烯醇5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24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8份、贝壳粉14份、纳米碳酸钙15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11份、菊酸乙酯6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聚碳化二亚胺2.5份、聚乙烯醇7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9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份、贝壳粉12份、纳米碳酸钙10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7份、菊酸乙酯4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聚碳化二亚胺1份、聚乙烯醇5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2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7份、贝壳粉13份、纳米碳酸钙13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10份、菊酸乙酯5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份、聚碳化二亚胺2份、聚乙烯醇6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将天然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在依次将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菊酸乙酯和聚碳化二亚胺加入其中,升温至140-148℃,再将贝壳粉、纳米碳酸钙加入其中,后于165-170℃下挤出造粒,即得所述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第一,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且可有效吸收汗液,保持手套内干燥清洁;第二,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第三,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份、贝壳粉10份、纳米碳酸钙8-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5份、菊酸乙酯2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聚碳化二亚胺0.5份、聚乙烯醇4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将天然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在依次将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菊酸乙酯和聚碳化二亚胺加入其中,升温至140℃,再将贝壳粉、纳米碳酸钙加入其中,后于165℃下挤出造粒,即得所述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实施例2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2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10份、贝壳粉15份、纳米碳酸钙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12份、菊酸乙酯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6份、聚碳化二亚胺3份、聚乙烯醇8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将天然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在依次将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菊酸乙酯和聚碳化二亚胺加入其中,升温至148℃,再将贝壳粉、纳米碳酸钙加入其中,后于170℃下挤出造粒,即得所述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实施例3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7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份、贝壳粉11份、纳米碳酸钙9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份、菊酸乙酯3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聚碳化二亚胺1份、聚乙烯醇5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将天然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在依次将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菊酸乙酯和聚碳化二亚胺加入其中,升温至142℃,再将贝壳粉、纳米碳酸钙加入其中,后于166℃下挤出造粒,即得所述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实施例4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24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8份、贝壳粉14份、纳米碳酸钙15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11份、菊酸乙酯6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聚碳化二亚胺2.5份、聚乙烯醇7份。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将天然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在依次将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菊酸乙酯和聚碳化二亚胺加入其中,升温至144℃,再将贝壳粉、纳米碳酸钙加入其中,后于167℃下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2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10份、贝壳粉10‑15份、纳米碳酸钙8‑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5‑12份、菊酸乙酯2‑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聚碳化二亚胺0.5‑3份、聚乙烯醇4‑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5-2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10份、贝壳粉10-15份、纳米碳酸钙8-16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5-12份、菊酸乙酯2-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聚碳化二亚胺0.5-3份、聚乙烯醇4-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7-24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8份、贝壳粉11-14份、纳米碳酸钙9-15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11份、菊酸乙酯3-6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5份、聚碳化二亚胺1-2.5份、聚乙烯醇5-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9-2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7份、贝壳粉12-13份、纳米碳酸钙10-13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7-10份、菊酸乙酯4-5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份、聚碳化二亚胺1-2份、聚乙烯醇5-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性医用手套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天然橡胶17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6份、贝壳粉11份、纳米碳酸钙9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份、菊酸乙酯3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聚碳化二亚胺1份、聚乙烯醇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霞李苏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