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230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在外壳体内装有内壳体,在外壳体内缘周面与内壳体的外缘周面之间存有第一空隙,在外壳体内底面与内壳体外底面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内壳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消声腔和第二消声腔,进风管由外壳体的外缘周面穿过吸声材料和内壳体延伸至第一消声腔的中心,进风管与外壳体焊固,进风管内装有多孔吸声材料;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若干网孔,在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消声圆管,所述的消声圆管穿透隔板,在消声圆管上开有若干网孔;出风管通过外壳体顶面与第二消声腔连通,所述出风管焊固在外壳体上。该发明专利技术可阻碍声波能量向外传播,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同时满足对不同消声频率范围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消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
技术介绍
风机的消声装置主要用于降低各种风机风口、风道和封闭式机房进风口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现有的风机消声装置主要是对消声器内消声室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做了调整,或者选择采用吸声效果好的吸声材料来获得较好的吸声效果,忽略了声音的传播方向问题,使得现有消声器的消声量与消声频率范围都不理想,而且体积较大,比较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量和消声频率范围效果理想的阻抗复合式消声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体内装有内壳体,在外壳体内缘周面与内壳体的外缘周面之间存有第一空隙,在外壳体内底面与内壳体外底面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内壳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消声腔和第二消声腔,进风管由外壳体的外缘周面穿过吸声材料和内壳体延伸至第一消声腔的中心,进风管与外壳体焊固,在所述进风管内装有多孔吸声材料;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若干网孔,在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消声圆管,所述的消声圆管穿透隔板,在消声圆管上开有若干网孔;出风管通过外壳体顶面与第二消声腔连通,所述出风管焊固在外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空隙与第二空隙内装有相同的吸声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空隙内吸声材料厚度大于第一空隙内吸声材料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的出风管安装在外壳体顶面的偏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的进风管通过加强筋焊固在外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板和消声圆管上的网孔直径不同。综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利用声波的反射和干涉效应,改变声波的传播特性,阻碍声波能量向外传播,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同时满足了对消声频率范围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声音的流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消声圆管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进风管,21多孔吸声材料,22加强筋,3出风管,4内壳体,5隔板,6第一空隙,7第二空隙,8第一消声腔,9第二消声腔,10消声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进风管2和出风管3。如图2所示在外壳体1内装有内壳体4,在外壳体内缘周面与内壳体的外缘周面之间存有第一空隙6,在外壳体内底面与内壳体外底面之间存有第二空隙7;内壳体4由隔板5分隔为第一消声腔8和第二消声腔9,进风管2由外壳体1的外缘周面穿过吸声材料和内壳体4延伸至第一消声腔8的中心,进风管2与外壳体1焊固,在所述进风管2内装有多孔吸声材料21;所述的隔板5上开有若干网孔,在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消声圆管10,如图4所示,所述的消声圆管穿透隔板,在消声圆管上开有若干网孔;出风管3通过外壳体1顶面与第二消声腔9连通,所述出风管3焊固在外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空隙与第二空隙内装有相同的吸声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空隙内吸声材料厚度大于第一空隙内吸声材料厚度,因第一消声腔8的底面为平面形式,相对第一消声腔内圆周面的弧形结构而言,声音更易传播扩散,因此将第二空隙内的吸声材料厚度适当增大,以获得更好的消声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的出风管4安装在外壳体1顶面的偏心位置,这样经过第二消声腔的声波会以不对称的流向流出出风管,消声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的进风管通过加强筋焊21固在外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板和消声圆管上的网孔直径不同,以获得不同频率的声波。如图3所示,由进风管流进的风经过进风管内的多孔吸声材料后一部分声能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摩擦而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使得通过进风管的声波减弱;同时高频的声音得以消声控制。由进风管进入的风在第一消声腔内流动,在厚度为a的吸声材料和厚度为b的吸声材料的吸收作用下,声波得以减弱。第一消声腔内的风经过隔板和消声圆管10后进入第二消声腔,在经过隔板和消声圆管时,与消声圆管的固有频率相近的声波才能通过,而另外一些频率的声波则不能通过,只能在消声圆管内反复反射消除;同时,部分频率的声波得以滤除,尤其是低频的噪声;可根据实际要求对消声圆管的材料做更换或改变网孔的数量及布置形式,以改变其固有频率。最后风从出风管流出。这样经过该机组式消音装置的高频和部分低频声波得以滤除,阻碍声波能量向外传播,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同时满足了对消声频率范围的要求。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体内装有内壳体,在外壳体内缘周面与内壳体的外缘周面之间存有第一空隙,在外壳体内底面与内壳体外底面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内壳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消声腔和第二消声腔,进风管由外壳体的外缘周面穿过吸声材料和内壳体延伸至第一消声腔的中心,进风管与外壳体焊固,在所述进风管内装有多孔吸声材料;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若干网孔,在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消声圆管,所述的消声圆管穿透隔板,在消声圆管上开有若干网孔;出风管通过外壳体顶面与第二消声腔连通,所述出风管焊固在外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组式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其特征在于:在外
壳体内装有内壳体,在外壳体内缘周面与内壳体的外缘周面之间存有第一空隙,
在外壳体内底面与内壳体外底面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内壳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
消声腔和第二消声腔,进风管由外壳体的外缘周面穿过吸声材料和内壳体延伸
至第一消声腔的中心,进风管与外壳体焊固,在所述进风管内装有多孔吸声材
料;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若干网孔,在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消声圆管,所述的消
声圆管穿透隔板,在消声圆管上开有若干网孔;出风管通过外壳体顶面与第二
消声腔连通,所述出风管焊固在外壳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俊卜陈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明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