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鸿昌专利>正文

汽车安全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983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屏。目前车祸事故中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带来的财产损失重大、人员伤亡十分惨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屏,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和车尾部分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的下部,车头部分和车尾部分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前防撞杠、支撑架、前弹簧槽、后防撞杠、后弹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相撞瞬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转化为瞬时的“相互推力”,避免车辆在相撞时的直接接触,保护了汽车和乘车人员的安全,使汽车相撞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屏。技术背景汽车是现代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从诞生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 发展,无论从舒适性能、便捷、快速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有一个问题, 就是安全问题之中没能很好的解决,尽管人们想尽许多办法,采取许多措施, 但汽车的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损害问题,解决的一直不理想。死伤于汽 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车祸的人数每年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有许多起,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因车祸死亡的人达10万,受伤更是无法统计,这 是目前现代任何一场战争的伤亡人数都无法比较的"。当然,许多车祸并非都是 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但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车祸占的比例不会 少。如何解决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汽车安全问题,就是摆在我们世人面 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汽车防止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方法,并不能较好的解 决车毁人亡的车祸事故,从测试汽车安全性能的图片及有关报导来看,测试汽 车车头均被撞毁,显然仍有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损失大大减 少的汽车安全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屏,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 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所述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10及前置弹簧11和后 压簧板12及后置弹簧13;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后端 与后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与后 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前壁, 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黃槽9的前壁;所述车尾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1对称设置。上述支撑架6、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上设有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的预 留孔14。上述防撞栅栏4、支撑架6、前防撞杠5、后防撞杠8、前弹簧槽7、后弹 簧槽9、前压簧板10、后压簧板12的材料均为钢质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安装在汽车底盘下,当两辆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时,本实 用新型将相撞瞬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转化为瞬时的"相互推力",使车辆瞬 时碰撞时的受力点发生了位移,从汽车车头或车尾移位到汽车底盘的中部,从 而使两辆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汽车相互分离。本技术避免车辆在相撞时 的直接接触,保护了汽车和乘车人员的安全,使汽车相撞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 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在汽车中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屏,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所述前弹簧 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IO及前置弹簧11和后压簧板12及后置 弹簧13;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 后端与启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 与后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 前壁,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簧槽9的前壁;所述车尾 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l对称设置。上述支撑架6、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上设有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的预 留孔14。上述防撞栅栏4、支撑架6、前防撞杠5、后防撞杠8、前弹簧槽7、后弹 簧槽9、前压簧板IO、后压簧板12的材料均为钢质的。当两辆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时,首先是汽车安全屏的防撞栅栏相撞, 防撞栅栏将相撞力通过前防撞杠传递给前弹簧槽内的前压簧板,前压簧板将外 力传递给前弹簧槽内的前置弹簧,由于前弹簧槽内的前置弹簧弹力小,前压簧 板又将外力传递给后防撞杠,后防撞杠又将外力传递给后弹簧槽内的后压簧板 及后置弹簧,继而传递给了后弹簧槽的后壁。因为前弹簧槽和后弹簧槽都与汽 车底盘相连接,外力也就通过两个弹簧槽传递给整个汽车车身,使外力变成两 辆汽车的相互推力。从另一角度讲,也就是本技术使两辆汽车相撞时受力 点发生了位移,相撞外力从汽车两端位移到了汽车底盘的中部及整个车身,不 是直接发生在汽车车头,从而使"有害力"变为"无害力"。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安全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所述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10)及前置弹簧(11)和后压簧板(12)及后置弹簧(13);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后端与后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与后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前壁,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簧槽(9)的前壁;所述车尾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1)对称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前 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上设有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的预留孔(1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栅栏(4)、 支撑架(6)、前防撞杠(5)、后防撞杠(8)、前弹簧槽(7)、后弹簧槽(9)、 前压簧板(10)、后压簧板(12)的材料均为钢质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屏。目前车祸事故中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带来的财产损失重大、人员伤亡十分惨痛。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屏,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和车尾部分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的下部,车头部分和车尾部分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前防撞杠、支撑架、前弹簧槽、后防撞杠、后弹簧槽。本技术将相撞瞬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转化为瞬时的“相互推力”,避免车辆在相撞时的直接接触,保护了汽车和乘车人员的安全,使汽车相撞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文档编号B60R19/04GK201172402SQ20082002836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段鸿昌 申请人:段鸿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 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 所述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10)及前置弹簧(11)和后压簧板(12)及后置弹簧(13); 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后端与后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与后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前壁,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簧槽(9)的前壁; 所述车尾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1)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鸿昌
申请(专利权)人:段鸿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