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857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1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它包括板状本体和盖板,与盖板相邻的板状本体一面上有第一、第二通道谐振腔,同一通道的谐振腔间有耦合窗口。谐振腔内均有谐振柱,板状本体的两端分别有输入、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端口分别处于第一通道的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二通道的第一谐振腔之间或第一通道最后一个谐振腔与第二通道最后一谐振腔之间的板状本体的那个侧面上,且输入端口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和输出端口与两个最后的那个谐振腔之间均有传输通道。其特点是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致性好,性能稳定,质量好,易安装,成本低。适用于无线通信基站内的通信设备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滤波器。具体说,是无线通信设备上用来滤出系统杂波的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端口耦合结构。适用于无线通信基站内的通信设备上。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都知道,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端口耦合方式优劣,决定着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电气性能好坏。因此,在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设计、生产行业,都对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端口耦合方式特别重视。 目前,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端口耦合方式大都是采用耦合铜棒或耦合铜丝,并将耦合铜棒或耦合铜丝一端连接在输入或输出端口的里端,另一端呈悬空状伸入相应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内,使得只有耦合铜棒或耦合铜丝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呈悬空状。由于耦合铜棒或铜丝只有一端固定,在装配过程中,需用夹具对耦合铜棒进行定位。而滤波器的谐振腔都是铝合金制频,且为了提高谐振腔的导电系数,在谐振腔的表面上又都镀有一层银层。这样,在夹具装卸过程中,势必会碰触谐振腔表面,导致谐振腔表面被刮伤。另外,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在生产、试验、运输、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力冲击,使得耦合铜棒弧破耦合铜丝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到滤波器的各项电气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因此,采用上述耦合方式的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使得各个产品的一致性差,性能不稳定,质量差。又由于耦合铜棒或耦合铜丝只有一端固定,耦合铜棒或耦合铜丝与板状本体的材质又不同,使得它们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使用过程中所处环境恶劣,温差通常在_45、80摄氏度之间,这样,也会对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的性能带来极大影响,也会影响到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质量。又由于安装过程中需借助夹具,不仅安装比较麻烦,而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这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不仅产品一致性好,性能稳定,质量好,而且安装容易,生产成本低。 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的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包括板状本体和盖板,与盖板相邻的板状本体一面上有第一通道谐振腔和第二通道谐振腔,同一通道的谐振腔间有耦合窗口,所述谐振腔内均有谐振柱,所述板状本体的两端分别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处于第一通道的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二通道的第一谐振腔之间或第一通道最后一个谐振腔与第二通道最后一谐振腔之间的板状本体的那个侧面上,且所述输入端口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和输出端口与两个最后的那个谐振腔之间均有传输通道。其特点是所述输入端口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所述输出端口里端与两个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 其中,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间的传输通道内均有第一上凸台,与所述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相对且与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固定边相邻的那个腔壁内侧均有第二上凸台。两横式耦合铜片均为L形,它们的竖段端部均与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相连,它们的弯折部均与所述第一上凸台相连,它们的横段端部分别伸入相应第一谐振腔内或最后谐振腔内并固定在相应第二上凸台上。 所述横式耦合铜片弯折部均借助绝缘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一上凸台上,它们的横段端部分别借助绝缘螺钉和绝缘垫片连接在相应第二上凸台上。 处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内的那段横式耦合铜片,其与相应谐振柱相邻的一边均为弧形边。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所述输入端口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所述输出端口里端与两个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使得横式耦合铜片的两端和中间均可采用绝缘螺钉固定在相应位置上,不用夹具就可实现位置的定位,与
技术介绍
相比,避免了由于使用夹具对谐振腔表面造成的刮伤情况发生。又由于横式耦合铜片的两端和中间均可采用螺钉固定,在介质滤波器、双工器或合路器生产、试验、运输、使用过程中即使受到外力冲击,耦合铜片也不易变形,从而避免了对滤波器各项电气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影响。又由于横式耦合铜片的两端和中间均可采用螺钉固定,即使处在温差跨度较大的恶劣环境中,也不会因横式耦合铜片与板状本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影响到产品的一致性、稳定和质量。因此,采用上述耦合方式的本技术,各个产品的一致性好,性能稳定,质量好。又由于安装过程中不需借助夹具,不仅安装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首I]视不意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f图4所示,本技术的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包括板状本体I和盖板3,与盖板3相邻的板状本体I 一面上加工有两个第一通道谐振腔和两个第二通道谐振腔,同一通道的谐振腔间均加工有耦合窗口 16,与耦合窗口 16相对的盖板3位置上均加工螺孔,螺孔内配有有第一调谐螺钉7。所述谐振腔内均安装有谐振柱9,与各个谐振柱9相对的盖板3位置上均加工有螺孔,螺孔内装有第二调谐螺钉14。所述板状本体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口 2和输出端口 201,所述输入端口 2处于第一通道第一个谐振腔6与第二通道第一谐振腔17之间的板状本体I的那个侧面上,所述输出端口 2处于第一通道最后一个谐振腔8与第二通道最后一谐振腔15之间的板状本体I的那个侧面上,且所述输入端口 2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和输出端口 201与两个最后的那个谐振腔之间均加工有传输通道18。所述输入端口 2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5,所述两个横式耦合铜片5均处于输入端口 2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的传输通道18内。所述输出端口 201里端与两个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5,该两横式耦合铜片均处于输出端口 201与两个最后谐振腔间的传输通道18内。 其中,输入端口 2或输出端口 201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间的传输通道18内均加工有第一上凸台12,与所述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相对且与输入端口 2或输出端口 201固定边相邻的那个腔壁内侧均加工有第二上凸台11。两横式耦合铜片5均为L形,它们的竖段501端部均借助螺钉与输入端口 2或输出端口 201的里端相连,它们的弯折部均借助绝缘螺钉4和绝缘垫片连接在所述第一上凸台12上,它们的横段502端部分别伸入相应第一谐振腔内或最后谐振腔内并借助绝缘螺钉4固定在相应第二上凸台11上。 另外,处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振腔内的那段横式耦合铜片5,其与相应谐振柱9相邻的一边均为弧形边10。 本技术采用横式耦合铜片5,且该横式耦合铜片5的中间和两端有三点采用绝缘螺钉4进行固定,在生产、试验、运输、使用过程中即使受到外力冲击,横式耦合铜片5也不易变形,从而避免了对滤波器各项电气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影响。又由于横式耦合铜片5的两端和中间均采用螺钉固定,即使处在温差跨度较大的恶劣环境中,也不会因横式耦合铜片5与板状本体I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影响到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包括板状本体(1)和盖板(3),与盖板(3)相邻的板状本体(1)一面上有第一通道谐振腔和第二通道谐振腔,同一通道的谐振腔间有耦合窗口(16),所述谐振腔内均有谐振柱(9),所述板状本体(1)的两端分别有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201),所述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201)分别处于第一通道第一个谐振腔(6)与第二通道第一谐振腔(17)之间或第一通道最后一个谐振腔(8)与第二通道最后一谐振腔(15)之间的板状本体(1)的那个侧面上,且所述输入端口(2)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和输出端口(201)与两个最后的那个谐振腔之间均有传输通道(1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2)或输出端口(201)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或两个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包括板状本体(I)和盖板(3),与盖板(3)相邻的板状本体(I) 一面上有第一通道谐振腔和第二通道谐振腔,同一通道的谐振腔间有耦合窗口(16),所述谐振腔内均有谐振柱(9),所述板状本体(I)的两端分别有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201),所述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201)分别处于第一通道第一个谐振腔(6)与第二通道第一谐振腔(17)之间或第一通道最后一个谐振腔(8)与第二通道最后一谐振腔(15)之间的板状本体(I)的那个侧面上,且所述输入端口(2)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和输出端口(201)与两个最后的那个谐振腔之间均有传输通道(1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2)或输出端口(201)里端与两个第一谐振腔间或两个最后谐振腔间均连有横式耦合铜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输入端口(2)或输出端口(201)与两个第一谐振腔或最后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作毅张武梁基富梁文超宋永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