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魏英专利>正文

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66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包括免持听筒本体、转接座及供电接头,该本体上延制有一颈部,供电接头上设有弹性卡块,该转接座两端分别设扣接槽及齿座;该转接座的扣接槽与本体的颈部扣接而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转接座另一端的齿座与供电接头的弹性卡块相卡制而形成第二转接部;藉此该车用免持听筒在使用时,便可施行双轴向的自由旋转,进而有效调整听筒收发话时的角度与位置,提升其使用便利性与实用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免持听筒,尤指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移动电话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及的通讯工具,且由于移动电话的便利性,使得许多使用者无论是在一般时候或开车时都可方便使用;然而由于在开车时,驾驶人必须一手握持方向盘另一手握持移动电话,因而经常造成驾驶人无法专心开车或在行车中突遇状况驾驶人反应不及等行车安全的困扰,因此,目前市面上便开发有专供汽车移动电话使用的免持听筒设备,以便可供驾驶人透过该免持听筒,达到一边开车一边交谈的目的。而在目前常见的免持听筒中,大多数的产品皆是以一免持听筒直接接组于一供电接头上,再将供电接头插接于点烟器插座孔,藉以供应免持听筒所需的电力;然而,在市售的各款车型中,由于车上所配置的点烟器位置皆不一致,因此,便经常发生该免持听筒阻碍车上其他配备正常使用,亦或是插入点烟器后听筒收发话的端面无法面对驾驶人等困扰,使得该免持听筒使用时无法发挥正常的效用。而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是以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303838号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为目前现阶段习技的较佳者,其是可使免持听筒作单一轴向的旋转,惟,该免持听筒在使用时,却仍具有相当多的缺点,例如该免持听筒在其结构上是仅提供单一轴向的旋转调整,使得调整角度时受到了限制,而且该免持听筒在无法调整到有效位置时,便须将插于点烟器上的接头拔离,再次插入并作调整,增加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如何使该免持听筒能具有更良好的实用便利性,便是本技术所要研创的动机所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车用免持听筒一种可作双轴向旋转的便利调整装置,藉以促使免持听筒在插接于汽车上时,该听筒可配合使用场所的空间而随意调整收发话时的角度与位置,进而达到提升其使用的便利性与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特在该免持听筒本体与供电接头间,利用一具双轴调控的转接座衔接,藉以促使该免持听筒可具有双轴向旋调的能力。而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包含有一免持听筒本体、一转接座及一供电接头;其特征是该本体是由一可结合的上盖及下盖拼组而成,其一端并延制有颈部;该转接座亦由一可结合的上座及下座拼组而成,枢接于本体及供电接头间;该转接座两端分别制有扣接槽及齿座,该扣接槽是与本体的颈部相枢接,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该供电接头一端是设有对应的弹性卡块,与转接座的齿座相啮组,形成该免持听筒的第二转接部;藉使车用免持听筒的收发话用本体,能藉第一及第二转接部,而与供电接头间行使双轴向旋调的运作。该本体颈部内壁是开设有一环形沟槽,且该沟槽内并设有一挡块。该转接座的扣接槽上是设有一凸块,该凸块是可在本体颈部的沟槽内旋转滑动。很明显,本技术利用将该免持听筒本体一端延制的颈部与转接座上的扣接槽相扣接,藉以形成第一转接部,再以供电接头上的弹性卡块与转接座上的齿座相接构成第二转接部;进而利用该二道转接部扣接后的旋转运动,促使该免持听筒可实施双轴向的旋转调控。同时,为防止旋转角度过大而造成免持听筒内的讯号线纠结,该转接座第一转接部的扣接槽上设有一凸块,而在免持听筒的颈部内开设有一沟槽,该沟槽内并设有一挡块;另该供电接头的弹性卡块周边是设有一挡面,藉以限制免持听筒本体双轴的旋转角度,且该转接座上的齿座并可与供电接头的弹性卡块相卡扣成可定为调控进给特定旋摆角度的形态。为能再加详述本技术的装置结构与内容,请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4是本技术图3中A-A断面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A-A断面旋转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免持听筒的旋转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免持听筒另一轴向的旋转示意图。首见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主要是由免持听筒本体1、一转接座2及另一供电接头3所组成;其中该本体1是可分为一上盖10及另一下盖11,该上盖10及下盖11组合后其内部形成有一腔槽空间12,可供容置电源电路等元件(非本创作范围,故不加详细述),而该本体1的一端是延制有一颈部13,该颈部13的内壁是开设有一道环形沟槽14,且沟槽14的适当处并成型有一挡块15(配合图4所示)。如图3所示,而该颈部13的内环壁面,是可与转接座2的扣接槽22相扣接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5,且该扣接槽22上并设有一凸块2 3,该凸块23是可在颈部13所开设的沟槽14中移动,且配合沟槽14中挡块15的挡持,将可使该免持听筒的本体1做一适当角度的旋转调控(配合图4及图7所示)。而该转接座2的另一端处,是设有一组对应开设的齿座24,该齿座24是与供电接头3相接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二转接部6,而在接合处的供电接头3上,是设有一弹性卡块30与齿座24相卡制;且该转接座2为方便与本体1及供电接头3的接组,是分制成一上座20及另一下座21,该上座20设有一栓座25,而下座21是对应设有一帽座26,藉以促使上座20及下座21可接受一锁接元件4的锁设。而该转接座2在与供电接头3接合时,便是利用转接座2的栓座25穿入供电接头3所设的通孔31内之后,再以锁接元件4将转接座2的上座20及下座21锁组接合,进而利用齿座24与弹性卡块30的配合,促使该本体1可做另一轴向的旋摆(如图6所示);藉此该免持听筒的本体1便可透过该转接座2而在将供电接头3插入点烟器插孔后,作双轴向的旋转调整。综上所述,藉由本技术的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不但能有效提升免持听筒的实用性,且在使用上更是增进了相当的便利性,具有实用性与进步性,于是依法提请技术专利。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包含有一免持听筒本体、一转接座及一供电接头;其特征是该本体是由一可结合的上盖及下盖拼组而成,其一端并延制有颈部;该转接座亦由一可结合的上座及下座拼组而成,枢接于本体及供电接头间;该转接座两端分别制有扣接槽及齿座,该扣接槽是与本体的颈部相枢接,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该供电接头一端是设有对应的弹性卡块,与转接座的齿座相啮组,形成该免持听筒的第二转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其特征是该本体颈部内壁是开设有一环形沟槽,且该沟槽内并设有一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其特征是该转接座的扣接槽上是设有一凸块,该凸块是可在本体颈部的沟槽内旋转滑动。专利摘要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包括免持听筒本体、转接座及供电接头,该本体上延制有一颈部,供电接头上设有弹性卡块,该转接座两端分别设扣接槽及齿座;该转接座的扣接槽与本体的颈部扣接而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转接座另一端的齿座与供电接头的弹性卡块相卡制而形成第二转接部;藉此该车用免持听筒在使用时,便可施行双轴向的自由旋转,进而有效调整听筒收发话时的角度与位置,提升其使用便利性与实用性。文档编号B60R11/02GK2372196SQ99205289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蒋魏英, 梁信钩 申请人:蒋魏英, 梁信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免持听筒的双轴向旋调装置,包含有一免持听筒本体、一转接座及一供电接头;其特征是:该本体是由一可结合的上盖及下盖拼组而成,其一端并延制有颈部;该转接座亦由一可结合的上座及下座拼组而成,枢接于本体及供电接头间;该转接座两端分别制有扣 接槽及齿座,该扣接槽是与本体的颈部相枢接,形成免持听筒的第一转接部;该供电接头一端是设有对应的弹性卡块,与转接座的齿座相啮组,形成该免持听筒的第二转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魏英梁信钩
申请(专利权)人:蒋魏英梁信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