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家修专利>正文

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53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车架的后横梁上装有缓冲阻尼器,碰撞杆后部固定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一端连接缓冲阻尼器的受力端,在车架的前横梁与碰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上安装的防碰撞装置,特别是一种改进的保险杆。技术背景传统的汽车保险杆是直接安装于车架的前横梁上的,这种连接方式属于刚性连接。当车在低速碰撞时,通常是碰撞杆首先损坏,依靠其强度保护了驾驶室;但是,以较快的车速碰撞时,碰撞杆无任何缓冲,以刚性作用于驾驶室,直接将驾驶室挤压变形,基本未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及维修方便,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大大减轻驾驶座部位受到的冲击力。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车架的后横梁上装有缓冲阻尼器,碰撞杆后部固定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一端连接缓冲阻尼器的受力端,在车架的前横梁与碰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本保险杆由于与车架采用的是缓冲阻尼器连接,该连接为非刚性连接,受到撞击后的强大力量是经过缓冲后,再作用于车架的后横梁上,因此可以有效地减轻对驾驶座部位的冲击,较好地起到对驾驶员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碰撞杆1、缓冲弹簧2、受力杆3、前横梁4、滑槽5、纵梁6、驾驶座7、总受力横杆8、滑槽9、总受力竖杆10、固定架11、活塞12、缸体13、后横梁14、出口15、定位卡16。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的带缸式阻尼器的保险杆。缓冲阻尼器装在车架的后横梁14上,该阻尼器的主体为一密闭的缸体13,其中装有阻尼介质,在缸体13的底部出口15处装有安全阀(未画出),当阻尼介质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安全阀会被打开,让阻尼介质缓慢泻出;与缸体13相配合的活塞12连接着总受力竖杆10,为了保证缸体13与车架的牢固连接,在其侧壁还通过固定架11与车架的纵梁6焊接在一起。碰撞杆1的后部固定连接着受力杆3,一对受力杆3置于车架两侧的纵梁6上所开的滑槽5中,滑槽5的外形及尺寸与受力杆3的一致,再在滑槽5上安装定位卡16,从而将受力杆3限制在滑槽5中作纵向运动。受力杆3对称连接于一总受力横杆8的两端,缓冲阻尼器的总受力竖杆10连接于该总受力横杆8的中部。在车架的前横梁4与碰撞杆1之间还装有缓冲弹簧2,从而碰撞杆的受力状态较均衡,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由于车架前端布置的装置较多,为了便于安装本装置、并为了更好地保护驾驶员,总受力横杆8宜布置在驾驶座7之后。在车架两侧的纵梁6上设置有滑槽9,总受力横杆8的两端置于滑槽9中,作纵向的导向,可使缓冲阻尼器一旦工作时更加可靠。本图的实施例仅例举了带缸式阻尼器的保险杆的具体实施例,同样也可用弹簧阻尼器取代缸式阻尼器达到相同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车架的后横梁上装有缓冲阻尼器,碰撞杆后部固定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一端连接缓冲阻尼器的受力端,在车架的前横梁与碰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在车架两侧的纵梁上设置有尺寸与碰撞杆后的受力杆一致的滑槽,在滑槽上装有定位卡,受力杆置于滑槽中,受力杆对称连接于一总受力横杆两端,总受力横杆的中部连接缓冲阻尼器的总受力竖杆。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总受力横杆位于驾驶座的位置之后,在车架两侧的纵梁上设置有总受力横杆的滑槽。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缓冲阻尼器采用缸式阻尼器,即在密闭的缸体中装有阻尼介质,缸体的底部出口处装有安全阀,缸体的活塞连接总受力竖杆。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冲运动式保险杆,其特征是缓冲阻尼器采用弹簧阻尼器,即总受力竖杆直接连接在压力弹簧上。专利摘要反冲运动式保险杆。本技术属于汽车上安装的防碰撞装置。本技术是在车架的后横梁上装有缓冲阻尼器,碰撞杆后部固定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一端连接缓冲阻尼器的受力端,在车架的前横梁与碰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本保险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及维修方便,可大大减轻驾驶座部位受到的冲击力。文档编号B60R19/26GK2673740SQ20032011522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赵家修 申请人:赵家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修
申请(专利权)人:赵家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