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鸿卿专利>正文

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46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镜面由平面和曲面两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由中上部的主平面和下部及左右两侧曲面共六个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主平面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后视镜正向投影面积的30%~50%。(*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的外置式后视镜的结构设计,属于车辆光学观察装置。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既能保持平面镜看的远,影像不失真的优点,又可最大限度的消除或部分消除车体前部及车辆两侧的盲区,使司机能准确判断行车路况。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镜面由平面和曲面两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由中上部的主平面和下部及左右两侧曲面共六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主平面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后视镜正向投影面积的30%~50%。为了消除汽车两侧后视镜正下方及其后方的盲区,所述镜面下部的曲面与中上部主平面之间的角度至少为45度。为了消除车头前的盲区,其内侧曲面与主平面部分的最大夹角至少为45度。所述镜面相对于该镜面中心为非对称设计,内侧曲面的宽度大于外侧曲面的宽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采用平面和曲面组合设计扩大了视野,消除或部分消除了盲区,包括汽车两侧的盲区和车头前的盲区。由于镜面的中上部采用了平面,影像不变形,司机可以准确的判断行车路况;非对称设计可以适当加宽后视镜内侧的曲面,在夹角相同时加大了曲率半径,减小了该区域影像的变形程度。由于平面和曲面之间均是光滑连续的,因此影像是连续的。图2为本技术后视镜右镜镜面的正投影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加以说明该后视镜镜面由中上部的主平面2和下部的曲面及左右两侧曲面共六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附图说明图1为后视镜左镜镜面的正向投影示意图,图中的虚线示意的表示了各部分曲面与平面的分界。图中所示的虚线AB为直线,该线也可以是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光滑组合,采用非直线的目的在于改变平面部分所占的面积。其主平面部分2的面积应占整个后视镜正向投影面积的30%~50%。这是司机经常需要观察的区域,该部分影像不变形,便于司机准确的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且不会产生眩晕感。后视镜的下部为曲面,用于消除或部分消除汽车两侧的盲区,这部分曲面包括4、5、6三个部分,是为了消除汽车两侧后视镜正下方及其后方的盲区,该部分曲面与中上部平面之间的角度应当大于等于45度。后视镜的内侧(即靠近车身的一侧)为曲面3,用于消除车头前的盲区(此时后视镜应当安装在车头处),为了有效的消除车头前的盲区,该部分曲面与主平面部分的最大夹角也应当大于等于45度。后视镜外侧为一个宽度较窄的曲面,该曲面与平面所形成的夹角没有严格的要求,夹角可以在5~15度左右,其目的在于扩大视野。汽车后视镜的左镜或右镜本身对于后视镜的中线是不对称的,采用不对称设计,目的在于适当加大后视镜内侧曲面的宽度,在相同的夹角时,可以增加该曲面的曲率半径,减少影像的变形程度。但是左镜和右镜相互之间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本技术所述的曲面可以是规则的曲面,如圆柱面、球面、椭球面、环形面、圆锥面等规则曲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曲面。每一个曲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自内向外逐渐减小。曲面部分可以做出文字或图示标记,警告司机该区域的影像不表明其实际距离。本图所示为左镜和右镜对称的情况。左镜和右镜也可以是不对称的。权利要求1.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镜面由平面和曲面两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由中上部的主平面和下部及左右两侧曲面共六个部分光滑过渡组合而成,其主平面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后视镜正向投影面积的30%~5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下部的曲面与中上部主平面之间的角度至少为45度,其内侧曲面与主平面部分的最大夹角至少为45度。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相对于该镜面中心为非对称设计,内侧曲面的宽度大于外侧曲面的宽度。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采用规则曲面的一部分,或是专门设计的曲面,每一个曲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相同的或自内向外逐渐减小。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面部分设有标记。专利摘要一种外置式非对称消盲区后视镜,属于车辆光学观察装置。该后视镜镜面由中上部的主平面和下部及左右两侧曲面共六个部分光滑过渡而组成,其主平面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后视镜正向投影面积的30%~50%;镜面下部的曲面与中上部主平面之间的角度至少为45度,其内侧曲面与主平面部分的最大夹角至少为45度;而且镜面相对于该镜面中心为非对称设计,内侧曲面的宽度大于外侧曲面的宽度。本技术采用平面和曲面组合设计,既扩大了视野,又保持了平面部分影像不变形的优点,消除或部分消除了盲区。非对称设计可以适当加宽后视镜内侧的曲面,在夹角相同时加大了曲率半径,减小了该区域影像的变形程度。文档编号B60R1/08GK2543778SQ02238148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鸿卿, 索沂生 申请人:李鸿卿, 索沂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卿索沂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鸿卿索沂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