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412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用于冷却一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涡旋制冷器和换热器;所述涡旋制冷器上设有进气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冷气进口、出气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器的冷气进口与所述涡旋制冷器的冷气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串联在所述液压回路中。只需接入压缩空气源即可进行工作,同时仅仅排出冷气,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工作时不需要电机、风机等,不仅能够适用于复杂的煤矿井下环境,且安全防爆性比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致使液压油的温度升高。通常液压油的油温控制在30°C?55°C的范围时,液压油各项性能均处于最佳状态,液压系统传递效率最高,即当液压油的温度被控制在30°C?55°C时,液压油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液压油的温度过高将会引起一系列故障的产生。例如温度过高会引起油液粘度下降,造成元件压力速度调节不稳定,温度过高还会使密封件和软管老化而失效。 液压系统在矿井下工作时,由于地热的影响,造成环境温度更高,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对液压油进行冷却,以防止因液压油的温度过高引起油液粘度下降,造成元件压力、速度调节不稳定,以及因液压油的温度过高使密封件和软管老化而失效等。目前,市场上常规的油冷却器有风机降温和压缩制冷机降温。煤矿井下情况复杂,对安全防爆要求比较高,若采用风机降温和压缩制冷机来冷却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时,由于风机降温和压缩制冷机需要风机和电机等,致使防爆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爆性高、不会污染环境的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用于冷却一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涡旋制冷器和换热器;所述涡旋制冷器上设有进气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冷气进口、出气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器的冷气进口与所述涡旋制冷器的冷气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串联在所述液压回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涡旋制冷器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所述压缩空气源相连,所述输气管上设有进气开关和油水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涡旋制冷器的热气出口连接有气温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温调节阀的下游还连接有第一消音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消音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箱,所述的涡旋制冷器,换热器,第一消音器、气温调节阀和第二消音器均容纳在所述机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消音器和第二消音器分别连接有排气管,且所述排气管的尾部均穿过所述机箱的侧壁后延伸至所述机箱外。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回路中还串联有油箱、油泵和油压装置。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只需接入压缩空气源即可进行工作,同时仅仅排出冷气,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工作时,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涡旋制冷器,所述涡旋制冷器制得的冷气进入所述换热器;从液压回路流出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换热器,所述冷气和液压油在所述换热器内发生热交换,液压油的温度被降至设定值后通过所述换热器的出油口流入所述液压回路中,同时,经过换热的冷气通过所述换热器相连的出气口排出。可见,整个过程不需要电机、风机等,能够适用于复杂的煤矿井下环境,且安全防爆性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液压回路 I涡旋制冷器 101第一消音器 1011 气温调节阀 102第二消音器 103油泵 2换热器 3压缩空气源 4输气管 41进气开关 42油水过滤器 5油箱 6油管 7油压装置 8机箱 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用于冷却一液压回路100中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涡旋制冷器I和换热器2 ;所述涡旋制冷器I上设有进气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空气源3相连;所述换热器2上设有冷气进口、出气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器2的冷气进口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冷气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2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串联在所述液压回路100 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4与所述压缩空气源3相连,所述输气管4上设有进气开关41和油水过滤器42。优选地,所述进气开关41位于所述油水过滤器42的上游。当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油水过滤器42时,压缩空气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灰尘、油、铁锈和水份等会被吸附在所述油水过滤器42的滤材上,从而保证了进入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压缩空气的纯净度。为了保证所述油水过滤器42的过滤效果,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所述油水过滤器42的滤材,见图1。 在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热气出口连接有气温调节阀1011,可以用于调节输出冷气的流量和温度。优选地,所述气温调节阀1011的下游还连接有第一消音器101。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涡旋制冷器1,所述涡旋制冷器I将压缩空气分为冷、热两股气流,冷气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冷气出口排出;热气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热气出口排出,且进入所述第一消音器101,最终从所述第一消音器101的排气口排出。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2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消音器102。优选地,所述换热器2为板式换热器。当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冷气出口排出的冷气进入所述换热器2,以及液压回路100中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换热器2时,所述冷气和待冷却的液压油在所述换热器2内发生热交换,吸收热量后的冷气进入所述第二消音器102,最终从所述第二消音器102的排气口排出;同时,待冷却的液压油的温度被降低后继续在液压回路100中循环,使得所述液压回路100中的液压油一直保持理想的工作温度,避免了因油温过高引起油液粘度下降,造成元件压力速度调节不稳定,以及因油温过高造成密封件和软管老化等问题。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方便搬运,提高结构紧凑性,以及提高美观度,本技术的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还包括机箱8,所述的涡旋制冷器1、换热器2、第一消音器101、气温调节阀1011和第二消音器102均被容纳在所述机箱8内,见图1。 另外,所述的第一消音器101和第二消音器102分别连接有排气管9,且所述排气管9的尾部均穿过所述机箱8的侧壁后延伸至所述机箱8外。为了便于集中排放或回收,所述机箱8外设有一总排气管(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排气管9的尾部穿过所述机箱8的侧壁后均与所述总排气管相连。 参考图1,所述液压回路100中还串联有油箱5、油泵103和油压装置7。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用于冷却一液压回路(100)中的液压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涡旋制冷器(1)和换热器(2);所述涡旋制冷器(1)上设有进气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空气源(3)相连;所述换热器(2)上设有冷气进口、出气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器(2)的冷气进口与所述涡旋制冷器(1)的冷气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2)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串联在所述液压回路(100)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用于冷却一液压回路(100)中的液压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涡旋制冷器(I)和换热器(2); 所述涡旋制冷器(I)上设有进气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空气源⑶相连; 所述换热器(2)上设有冷气进口、出气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器(2)的冷气进口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冷气出口相连,所述换热器(2)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串联在所述液压回路(10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4)与所述压缩空气源(3)相连,所述输气管(4)上设有进气开关(41)和油水过滤器(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制冷器(I)的热气出口连接有气温调节阀(10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安全防爆型液压油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温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世东周戈亮翁沛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寄亚机电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