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以芝专利>正文

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86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其特征是:前保护铲和两个侧保护铲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与升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与汽车前轮底盘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分别与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固定连接,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汽车撞人之后,通过第三者保护装置载着人体顺着行驶方向前进,可大量减少或杜绝车轮压死行人,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大、中、小型客货车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汽车上用来保护第三者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据公安部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定在10万人以上,而在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员与第三者的死亡之比是l:3。由此可见对汽车第三者的保护意义重大。目前汽车第三者安全保护主要有三种1是引擎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时瞬间鼓起,使得人体不是碰撞在坚硬的车壳上,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2是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一 种是发动机罩气囊,另一种是前围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避免行人撞在汽车的 前挡风玻璃上;3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前两种保护系统属于被动安全技 术,而此种保护系统属主动保护,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 统等。以上三种保护系统虽然也能有效的保障第三者的安全,但对于碾压在车 轮附近的第三者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 以有效保护碾压在车轮附近的第三者安全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 置,包括前保护铲、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其特征是前保护伊和两个侧保护铲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与升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前 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与汽车前轮底盘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 置分别与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固定连接,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通过数 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汽车可在撞人之后,通过保护装置载 着人体顺着行驶方向前进,可大量减少或杜绝车轮压死行人,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大、中、小型客货车辆。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一弹簧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液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车底盘,2、升降控制装置,3、信号接收器,4、升降控制装置 升降臂,5、前保护铲,6、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齿条,7、保护铲底轮,8、侧 保护铲,9、弹簧,10、液压油缸,11、中央处理器,12、分油泵B、起动机齿 轮,14、活塞,15、进油管,16、出油管,17、总油泵,18、气管,19、控制 开关,20、储气桶,21、刹车储气连接管,22、气缸。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l、图2所示, 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5)、侧保 护铲(8)、升降控制装置(2)、信号接收器(3),其特征是前保护铲(5)和 两个侧保护铲(8)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与升降控制装置(2)固定 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前轮底盘(1)前 端两侧,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两 侧车轮之间,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3),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11) 相连接。下面以电一弹簧控制升降控制装置为例具体说明。此种控制主要适用于小 型客货车辆上,信号接收器(3)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的左、中、右位置和机盖 前方左、右及中间位置,若车头形状为平头,则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左、中、右 位置,前面板的左、中、右位置。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行人相撞,通过信号接收器(3)将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11),中央处理器(11)将各保护铲升 降控制装置内起动机打开,使起动机正转,起动机齿轮(13)与升降控制装置 升降臂齿条(6)瞬间错位分离,升降控制装置升臂(4)及车辆保护铲(5)、 (8)在自身重力和弹簧(9)的作用下向下降落,直至落至地面,车辆保护铲 下的底轮(7)与车同行,铲起被撞者,侧车辆保护铲主要防止被撞者被后轮碾 压。驾驶室内设有车辆保护铲回位开关,打开回位开关,使起动机反转(起动 机为减速型),起动机齿轮(13)与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上的齿条(6)相 啮合,带动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回位到原来位置。实施例2下面以液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主要适用于液压制动的中、 小型客货车辆,其信号接收器(3)、升降控制装置(2)的分布位置及连接方式 同实施例l,此不赘述。如图l、图3所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人相撞,通过信号接收器(3)传 递给中央处理器(11),总油泵(17)接到中央处理器(11)的工作信号时,将 总油泵(17)的油通过进油管(15)压入分油泵(12),分油泵(12)将高压油 喷入液压油缸(10)内,活塞(14)在油压的作用下迅速推动升降控制装置升 降臂(4)向下运动,直至前保护铲(5)、侧保护铲(8)落至地面,铲起被撞 者。驾驶室内设有回油阀开关,打开此开关,液压油缸(10)内的油通过出油 管(16)流回总油泵(17),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在弹簧(9)的作用下, 向上运动,直至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回位到原来位置。实施例3下面以气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主要适用于气刹制动的中、 大型客货车辆,其信号接收器(3)、升降控制装置(2)的分布位置及连接方式同实施例l,此不赘述。如图l、图4所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人相撞,通过信号接收器(3)传 递给中央处理器(11),控制开关(19)接到中央处理器(11)的工作信号时, 迅速打开,,储气桶(20)里的气体通过气管(18)进入气缸(22),迅速推 动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向下运动,直至前保护铲(5)、侧保护铲(8)落 至地面,铲起被撞者。将驾驶室内的放气阀门打开,气缸(22)内的气体外泄,升降控制装置升 降臂(4)在大气压及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升降控制装置升降 臂(4)回位到原来位置。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汽车可在撞人之后,通过第三者保护 装置载着人体顺着行驶方向前进,可大量减少或杜绝车轮压死行人,本实用新 型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大、中、小型客货车辆。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其特征是前保护铲和两个侧保护铲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与升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与汽车前轮底盘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分别与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固定连接,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 控制装置升降臂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的一侧设有齿条与 起动机齿轮相啮合,起动机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 控制装置升降臂顶端固定连接有与液压油缸直径相等的活塞,升降控制装置升 降臂的四周设有弹簧,液压油缸顶端设有分油泵,分油泵与液压油缸相通并通 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总油泵相通,总油泵与中央处理器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顶端设有与气缸直径相等的活塞,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的四周 设有弹簧,气缸的顶端设有气管, 一端与气缸相通,另一端与储气桶相通,气 管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其特征是:前保护铲和两个侧保护铲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与升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与汽车前轮底盘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分别与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固定连接,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芝刘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以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