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83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罩,用于罩住待检测焊缝区域,检测罩上开设有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连接处设置密封层,让位槽与型板连接处设置密封层;真空检测装置,包括真空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真空装置与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共同限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压力显示装置与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抽真空处理后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通过在检测罩上设置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并配合密封层和真空检测装置,使得气密检测装置可以方便的对带有型板的贯穿孔处的焊缝进行气密检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有效且精度高,进一步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缝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制造时,有大量的贯穿孔需要封板处理,而对封板处的焊缝进行气密检测是一个必要的工序。但是由于贯穿孔处常设置有T型板,即贯穿孔内置有型板,使得封板封堵贯穿孔时,不仅与船体部分具有焊接焊缝,封板还与型板之间具有焊缝,焊缝结构形式复杂。目前贯穿孔处的封板焊缝气密检测通常采用角焊缝冲击试验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操作复杂,并且由于贯穿孔处的封板焊接的质量问题很容易导致此实验失败,气密性实验失败会影响后期产品不能涂油漆,影响油漆的完整性,另外影响整舱打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并准确的对贯穿孔封板处的焊缝进行气密检测,检测精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罩,用于罩住待检测焊缝区域,所述检测罩上开设有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所述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连接处设置密封层,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型板连接处设置密封层; 真空检测装置,包括真空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罩与所述待检测焊缝区域共同限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压力显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抽真空处理后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 具体的检测原理是:在贯穿孔处的封板和型板之间的焊缝上涂抹肥皂水,利用真空检测装置中的真空装置对检测罩内进行抽真空处理,一方面观察焊缝处是否有气泡产生,另一方面在保压后观察压力显示装置上的压力是否有变化,如果既有气泡,气压也下降,说明焊缝不合格,在产生气泡处焊缝有漏洞,反之,则判断焊缝合格。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罩至少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层包括橡胶层和设置在所述橡胶层两侧的胶粘层,所述橡胶层与所述检测罩之间、所述橡胶层与所述待检测焊缝区域之间、所述橡胶层与所述让位槽之间以及所述橡胶层与所述型板之间均通过所述胶粘层粘接为一体。 通过将密封层设置为橡胶层加胶粘层的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橡胶层的弹性调整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以及让位槽与型板的接触平面之间的缝隙,保证相对接的平面的密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胶粘层的设置便于检测罩的固定和拆卸,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在检测罩的拆装过程中不会破坏待检测焊缝区域或者型板的表面质量。 优选的,所述检测罩为玻璃罩。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粘层为双面粘胶条。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罩上的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检测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检测罩内,另一端设置在检测罩外并连接有压缩空气输入管,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垂直于所述第一通气管,且与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部且邻近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所述单向阀可使所述检测罩内的空气向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流动。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罩上的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检测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检测罩内,另一端设置在检测罩外并与抽气泵连接。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罩内外两侧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通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检测罩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检测罩之间设置密封圈。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罩上的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检测罩内部,另一端设置在检测罩外部与压力表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检测罩固定连接。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检测罩的内外两侧的相对应的位置。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检测罩内外两侧的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二通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和所述第四连接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检测罩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第四连接片与所述检测罩之间设置密封圈。 作为气密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片和所述第四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检测罩的内外两侧的相对应的位置。 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检测罩上设置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并配合密封层和真空检测装置,使得气密检测装置可以方便的对带有型板的贯穿孔处的焊缝进行气密检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有效且精度高,进一步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的检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贯穿孔处焊接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检测罩;2、待检测焊缝区域;3、贯穿孔;4、型板;5、让位槽;6、密封层;7、真空装置;71、第一通气管;72、压缩空气输入管;73、单向阀;74、第一连接片;75、第二连接片;76、第一螺栓;77、压缩空气泵;78、抽气泵;8、压力检测装置;81、第二通气管;82、压力表;83、第三连接片;84、第四连接片;85、第二螺栓;9、焊缝;10、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罩I和设置在检测罩I上的真空检测装置,其中,检测罩I用于罩住待检测焊缝区域2,检测罩I上开设有与贯穿孔3处的型板4相匹配的让位槽5,检测罩I与待检测焊缝区域2连接处设置密封层6,让位槽5与型板4连接处设置密封层6。 真空检测装置包括真空装置7和压力显示装置8,真空装置7与检测罩I连接,用于对检测罩I与待检测焊缝区域2共同限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压力显示装置8与检测罩I连接,用于对抽真空处理后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 密封层6包括橡胶层和设置在橡胶层两侧的胶粘层,橡胶层与检测罩I之间、橡胶层与待检测焊缝区域2之间、橡胶层与让位槽5之间以及橡胶层与型板4之间均通过胶粘层粘接为一体。通过将密封层6设置为橡胶层加胶粘层的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橡胶层的弹性调整检测罩I与待检测焊缝区域2以及让位槽5与型板4的接触平面之间的缝隙,保证相对接的平面的密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胶粘层的设置便于检测罩I的固定和拆卸,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在检测罩I的拆装过程中不会破坏待检测焊缝区域2或者型板4的表面质量。在本实施例中,胶粘层为双面粘胶条。 真空装置7包括设置在检测罩I上的第一通气管71,第一通气管71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罩,用于罩住待检测焊缝区域,所述检测罩上开设有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所述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连接处设置密封层,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型板连接处设置密封层; 真空检测装置,包括真空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罩与所述待检测焊缝区域共同限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压力显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抽真空处理后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罩,用于罩住待检测焊缝区域,所述检测罩上开设有与贯穿孔处的型板相匹配的让位槽,所述检测罩与待检测焊缝区域连接处设置密封层,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型板连接处设置密封层; 真空检测装置,包括真空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罩与所述待检测焊缝区域共同限定的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压力显示装置与所述检测罩连接,用于对抽真空处理后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罩至少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层包括橡胶层和设置在所述橡胶层两侧的胶粘层,所述橡胶层与所述检测罩之间、所述橡胶层与所述待检测焊缝区域之间、所述橡胶层与所述让位槽之间以及所述橡胶层与所述型板之间均通过所述胶粘层粘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为双面粘胶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罩上的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检测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检测罩内,另一端设置在检测罩外并连接有压缩空气输入管,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垂直于所述第一通气管,且与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部且邻近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所述单向阀可使所述检测罩内的空气向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管流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冀海俊邵贵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