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属于太阳能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以N型晶体硅作为衬底制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一般使用本征的非晶硅薄膜钝化晶体硅(衬底)的上下表面,同时加上重掺杂的p-a-Si:H形成发射极和n-a-Si:H形成背电极(BSF)。由于本征层处于未掺杂状态,因此相对于掺杂的非晶硅薄膜来说电阻很大,势必增加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会降低最终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但若没有本征层钝化硅片表面,直接沉积摻杂的发射极或背电极,则由于表面复合严重,电池的开路电压降低,进而使得整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它能够保持具有较好钝化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串联电阻,提髙电池的填充因子,从而增加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它具有衬底、发射极和背电极,发射极与衬底之间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衬底(1)、发射极(2)和背电极(3),发射极(2)与衬底(1)之间以点接触结构构成欧姆连接,发射极(2)的其余部分和衬底(1)之间设置有本征非晶硅层(4),背电极(3)与衬底(1)之间也以点接触结构构成欧姆连接,背电极(3)的其余部分与衬底(1)之间也设置有本征非晶硅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衬底(1)、发
射极(2)和背电极(3),发射极(2)与衬底(1)之间以点接触结构构成欧姆连接,
发射极(2)的其余部分和衬底(1)之间设置有本征非晶硅层(4),背电极(3)与衬
底(1)之间也以点接触结构构成欧姆连接,背电极(3)的其余部分与衬底(1)之间
也设置有本征非晶硅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正面透明导电膜层(5)、背面透明导电膜层(6)、正面金属栅极(7)和背面金属
栅极(8),正面透明导电膜层(5)沉积在发射极(2)的上表面上,正面金属栅极(7)
设置在正面透明导电膜层(5)的上表面上,背面透明导电膜层(6)沉积在背电极(3)
的下表面上,背面金属栅极(8)设置在背面透明导电膜层(6)的下表面上,发射极(2)
上在位于正面金属栅极(7)的正下方相应的部位与与衬底(1)之间以点接触结构构成
欧姆连接,背电极(3)上在位于背面金属栅极(8)的正上方相应的部位与衬底(1)
之间也以点接触结构构成欧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点接触结构的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