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49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1:18
提供在边缘部边框不容易醒目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透光性盖,其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并且,具有在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配置的透镜部;和壳体,其具有以与显示面板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侧壳体部。侧壳体部的外侧面存在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中,该第一面与显示面板的面板面法线平行且与透光性盖的透镜部的外侧端面接触,该第二面与面板面法线成25°以下的锐角θ且与透镜部的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具备透光性盖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装置;对液晶显示面板供给各种电信号的电路和电源;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等。来自背光源装置的光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按每个像素被调制,由此进行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设置有排列着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有源区域)和其周边的边框区域。在显示区域设置有像素电极和TFT等,显示图像和视频等。另一方面,在边框区域配置有将液晶材料密封在基板间的密封部、与扫描线或信号线连接的配线、用于与外部驱动电路连接的连接端子等。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是无助于显示的区域,使面板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的面积降低。此外,在无间隙地排列多个显示装置而形成大屏幕的结构(被称为多显示器系统等)中,边框区域作为显现显示装置的接缝的非显示区域(黑框)被看到。虽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逐年进展,但使边框区域消失在原理上是困难的。今年来,人们对在多显示器系统中使显示装置的接缝不醒目的方法进行着研究。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了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设置有透光性盖的显示装置。在透光性盖的端部设置有作为透镜起作用的曲面部分。透光性盖的曲面部分(透镜部)典型的是以覆盖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和边框区域附近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以下,有时称为周边显示区域)的方式配置。从在周边显示区域排列的像素出射的光在透镜部折射,由此图像也在边框区域的前方放大显示。观察者看到在边框区域上也显示着图像,因此能够提供不会感觉有接缝的图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8873号公报特表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24551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927,90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7,443,46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0/08999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已知在多显示器系统使用的显示装置中,使端部设置有透镜部的透光性盖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多设计成配置于显示面板的侧面的壳体部分不配置在与透光性盖的端部相比位于外侧的位置。这是因为壳体侧面部与透光性盖的端部相比存在于外侧时,在该部分无法显示图像,使显示装置间的非显示区域增大,因此接缝醒目。因而,例如,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覆盖显示面板的侧面的壳体部分(以下称为侧壳体部)的外侧表面多设置在与透光性盖的端部对齐的位置。在这种结构中,优选设置于各显示装置的透光性盖的端部彼此抵接,从而显示装置无缝隙地排列,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间的接缝不容易醒目。另一方面,考虑在假设单独使用的显示装置中,使侧壳体部的外侧表面配置在与透光性盖的端面相比位于外侧的位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显示装置的周缘部分(以下,有时简称为“边框”)不容易被看到的技术,该显示装置的周缘部分不仅包含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也包含设置在其侧面的侧壳体部。根据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设置具有透镜部的透光性盖,并且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位于显示面板侧面的侧壳体部,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周缘的边框不容易被看到。设置于显示面板侧面的侧壳体部起到防止尘埃的进入、提高耐冲击性的作用。但是,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显示装置中,在配置于显示面板侧面的侧壳体部不具有高透光性等的情况下,存在该部分被看到的情况。因此,在面板侧面设置侧壳体部的结构中,存在使显示装置的周缘部分不容易醒目这样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包含壳体在内,边框不容易被看到的显示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透光性盖,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具有在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边框区域和上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配置的透镜部;和壳体,其具有以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侧壳体部,其中,上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存在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中,上述第一面与上述显示面板的面板面法线平行且与上述透光性盖的上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面接触(相切),上述第二面与上述面板面法线成25°以下的锐角θ且与上述透镜部的表面接触(相切)。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的尺寸为对角19英寸以下,上述锐角θ为20.4°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θ为11.2°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的尺寸为对角19英寸以上,上述锐角θ为20°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θ为18°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θ为15°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锐角θ为1.8°以上。在某实施方式中,侧壳体部的厚度为0.1mm以上。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的从显示介质表面至上述透光性盖的表面的距离被设定在上述边框区域的宽度的2.7倍以上4.6倍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的主面形成为与上述第一面成锐角的前端角θ2,上述前端角θ2为25°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的反射率为30~70%。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壳体部的上述外侧面为无彩色。在某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侧面之间的缓冲部件。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缓冲部件由凝胶材料构成。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壳体部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透光性盖,其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具有在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边框区域和上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配置的透镜部;和壳体,其具有以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侧壳体部,其中,上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存在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中,上述第一面与上述显示面板的面板面法线平行且与上述透光性盖的上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面接触(相切),上述第二面与上述面板面法线成锐角θ且与上述透镜部的表面接触(相切),上述显示面板的宽度为W1mm时,上述锐角θ满足下面的式子:θ=arctan((Ed+W1)/2L),其中,160≤L≤300,并且,56≤Ed≤75。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边缘不容易被看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透光性盖,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具有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边框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配置的透镜部;和壳体,其具有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侧壳体部,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存在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面法线平行且与所述透光性盖的所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面接触,所述第二面与所述面板面法线成25°以下的锐角θ且与所述透镜部的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26 JP 2012-1433951.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
区域;
透光性盖,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具有在与所述显
示面板的所述边框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配置的透镜
部;和
壳体,其具有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侧壳体
部,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侧壳体部的外侧面存在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空间中,所
述第一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面法线平行且与所述透光性盖的所述
透镜部的外侧端面接触,所述第二面与所述面板面法线成25°以下的
锐角θ且与所述透镜部的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尺寸为对角19英寸以下,所述锐角θ为20.4°
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角θ为11.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尺寸为对角19英寸以上,所述锐角θ为20°以
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角θ为18°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角θ为15°以下。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角θ为1.8°以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壳体部的厚度为0.1m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从显示介质表面至所述透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寿史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