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42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扳手,包括:手柄、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设置于手柄端部的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一部件围成的框结构中的第二部件,一个以上安装至第二部件并能与第二部件同步枢转的第三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用于构成框结构的框架体,能被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带动第二部件枢转的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部件包括: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受到框架体约束并直接受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的轮部,两个以上用于安装第三部件使第三部件总能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第一部件的臂部;第三部件通过臂部与第二部件构成以第二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节省人力、结构合理并且能使用户在需要紧固不同规格的螺纹件时不用拆卸即能切换至适用的套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扳手。
技术介绍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用于紧固螺纹件的手动扳手,依靠人力输出扭矩,工作效率低,并且难以控制紧固程度,而现有的采用气动或电动的动力扳手,往往仅能同时安装适用一个规格的螺纹件的套筒,在遇到复杂工况时,用户往往需要频繁更换套筒以找到适配的套装孔,并且在空间相对小的情况下难以适用。现在尚没有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动力扳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人力、结构合理并且能使用户在需要紧固不同规格的螺纹件时不用拆卸即能切换至适用的套装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动力扳手,包括:手柄、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容纳在手柄中,第一传动机构部分容纳在手柄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手柄端部的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一部件围成的框结构中的第二部件,一个以上安装至第二部件并能与第二部件同步枢转的第三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用于构成框结构的框架体,能被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带动第二部件枢转的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部件包括: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受到框架体约束并直接受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的轮部,两个以上用于安装第三部件使第三部件总能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第一部件的臂部;第三部件通过臂部与第二部件构成以第二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臂部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第一部件。 进一步地,第三部件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第二部件。 进一步地,轮部具有以第一轴线为回转轴线的回转体外缘,臂部形成或安装于轮部端面处并向第一轴线方向伸展。 进一步地,,臂部成对设置,一对臂部关于第一轴线对称设置并设置于轮部的同侧端面。 进一步地,,第三部件位于两个成对的臂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部件包括:用于套装紧固件外缘并且能与第三部件配合传递扭矩的功能体,功能体设有分为两组的四个工作端面,工作端面设有各不相同的套装孔,套装孔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它们的中心线均垂直于第二轴线,两个同组的工作端面的套装孔的中心线重合,不同组的工作端面的套装孔的中心线垂直;功能体还设有两个垂直于第二轴线的锁定端面。 进一步地,,第三部件在锁定端面处形成或安装有限位凸起,臂部形成有供限位凸起嵌入的安装滑槽。 进一步地,,两个成对的臂部各自形成有一个以第二轴线为回转轴线的回转体锁定孔或锁定槽,第三部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锁定端面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插装在功能体中并凸出于锁定端面作为锁定凸起的底座、设置在底座设有的槽孔中的弹性件、由弹性件驱动能嵌入锁定孔或锁定槽中的第一类球形件;或者,第二部件设有一用于吸附第三部件的磁性体,磁性体设置于安装滑槽的末端;或者,两个限位凸起均形成有一个锁定盲孔,锁定盲孔的轴线均与第二轴线重合,成对的两个臂部均设有一个以第二轴线为回转轴线的回转体限位孔,并且它们的外围套装有一个能沿第一轴线方向滑动的锁定套和一个能使锁定套复位的弹性件,限位孔中设置有一个能嵌入锁定盲孔的第二类球形件并且形成用于限制第二类球形件使其不能向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脱离限位孔的环形凸起,锁定套的形成有用于压迫第二类球形件嵌入锁定盲孔的压迫结构和用于放松第二类球形件使其退出锁定盲孔的放松结构,压迫结构和放松结构沿第一轴线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功能体在锁定端面设有用于插装底座的放置槽,底座插装在放置槽内与功能体构成过盈配合或者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部件一共包括两对四个臂部分别设置在轮部两个端部处。 进一步地,轮部的外缘设有棘齿。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为电动马达或气动马达。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节省人力、结构合理并且能使用户在需要紧固不同规格的螺纹件时不用拆卸即能切换至适用的套装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扳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框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部件以及垫圈、C型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除去端部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第三部件);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已安装第三部件);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扳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扳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实施例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图16是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扳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套装孔直接形成在第二部件中的动力扳手在进行紧固工作之初时的示意图; 图19是套装孔直接形成在第二部件中的动力扳手在进行紧固工作末期时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所示的动力扳手在进行紧固工作末期时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动力扳手在进行紧固工作末期时的示意图;图22是图为底座冲压之如的结构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底座冲压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扳手100主要包括:手柄10、动力装置(图未不)、第一传动机构20 (见图5、图6所不)、第一部件30、第二部件40、第三部件50。 其中,手柄10作为构成动力扳手100的主要部分,动力装置容纳在手柄10中,第一传动机构20部分容纳在手柄10中。 动力装置主要用于提供动力,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动力装置可以为电动马达或气动马达中的一种;第一传动机构20主要用于在动力装置和第二部件40之间实现传动。 参照图2至7所示,第一部件30设置于手柄10端部,其包括:框架体31和第二传动机构32。框架体31主要用于在手柄10的一端形成一个用于安装第三部件50的框结构,第二传动机构32用于驱动第二部件40使其以第一轴线a为轴进行枢转并且使第三部件50能够转动连接的安装在框架体31的框结构中。 第二部件40包括:在第一轴线a方向上受到框架体31约束并直接受到第二传动机构32驱动的轮部41,两个以上用于安装第三部件50使第三部件50总能在第一轴线a方向上超出第一部件30的臂部42。臂部42的作用在于安装第三部件50使第三部件50在第一轴线a方向上超出第一部件30并且这种安装是能使第三部件50随着第二部件40进行同轴同步枢转的。 参照图2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优选方案,框架体31包括:用于与手柄10固定连接的套管部311、均设置在套管部311 —端的前支架312和后支架313。前支架312和后支架313在第一轴线a方向前后分布,它们之间相距一定距离,而套管部311将它们连接成为一个成体,沿垂直第一轴线a的侧面来看,前支架312、后支架313以及套管部311连接它们的部分围成了一个“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动力扳手,包括:手柄、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上述动力装置容纳在上述手柄中,上述第一传动机构部分容纳在上述手柄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上述手柄端部的第一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一部件围成的框结构中的第二部件,一个以上安装至上述第二部件并能与上述第二部件同步枢转的第三部件,上述第一部件包括:用于构成框结构的框架体,能被上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部件枢转的第二传动机构;上述第二部件包括: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受到上述框架体约束并直接受到上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的轮部,两个以上用于安装上述第三部件使上述第三部件总能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上述第一部件的臂部;上述第三部件通过上述臂部与上述第二部件构成以第二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扳手,包括:手柄、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上述动力装置容纳在上述手柄中,上述第一传动机构部分容纳在上述手柄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上述手柄端部的第一部件, 设置于上述第一部件围成的框结构中的第二部件, 一个以上安装至上述第二部件并能与上述第二部件同步枢转的第三部件, 上述第一部件包括:用于构成框结构的框架体,能被上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部件枢转的第二传动机构; 上述第二部件包括: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受到上述框架体约束并直接受到上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的轮部,两个以上用于安装上述第三部件使上述第三部件总能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上述第一部件的臂部; 上述第三部件通过上述臂部与上述第二部件构成以第二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上述第一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部件在第一轴线方向上超出上述第二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轮部具有以上述第一轴线为回转轴线的回转体外缘,上述臂部形成或安装于上述轮部端面处并向第一轴线方向伸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成对设置,一对上述臂部关于第一轴线对称设置并设置于上述轮部的同侧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部件位于两个成对的上述臂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部件包括:用于套装紧固件外缘并且能与上述第三部件配合传递扭矩的功能体,上述功能体设有分为两组的四个工作端面,上述工作端面设有各不相同的套装孔,上述套装孔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它们的中心线均垂直于上述第二轴线,两个同组的上述工作端面的套装孔的中心线重合,不同组的上述工作端面的套装孔的中心线垂直;上述功能体还设有两个垂直于第二轴线的锁定端面。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桂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